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97

分节阅读 19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镇上租门面,开个小店。成了坐商。

居移气养移体,生活环境改善了,身体营养状况也改善了,整个镇子的风貌自然大大不同。人们不是傻子,很清楚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徐元佐。哪怕不说感恩图报。光想想自家子侄还捧着徐元佐的饭碗,便不会说徐元佐的坏话。

翁弘济到了朱里之后,很快就听说了徐元佐的各种传说。大多都是吹捧的,说得徐敬琏仿佛仙人下凡。甚至还有人说他出生时就有异象,乃是财神爷身边的小童子降生。从小就大智若愚,从来不跟人计较小钱小利,也不跟别的孩子一样闹腾。

翁弘济听得胸闷,唯一叫他顺耳一点的,是个铁匠的老婆。那婆子说:“徐家大郎原本是个痴肥呆蠢之人,突然有一天开窍了”话没说完,那婆子就被她男人抓了手腕,又拿一根铁钎子狠抽。翁弘济看那架势,生怕打死了惹出麻烦,慌忙逃走了。

不管怎么说,徐元佐以前的点点滴滴倒是被翁弘济挖出来了不少。很多事就是如此不公平:徐元佐当年上课睡着了被陆先生打手板,现在变成了徐元佐睡觉的时候都坚持上课;当年买糖葫芦被人骗了两文钱,街坊四邻都说他脑汁不够用,现在则变成了从小怜贫惜弱,是个软心肠的大好人;当年不会说话被一群半大小子欺负,现在人们却都说他从小安忍宽容,不跟熊孩子计较

翁弘济在朱里吃了一肚子的“苍蝇”,最终只确定了一件事:徐元佐果然是土生土长的朱里人,这里便是他的根底所在日后若是赢了,付出再大的本钱也要断了这个小镇的财路

循着徐元佐发迹的脚步,翁弘济知道了徐元佐与徐阶家的关系。原来他并不是徐阶的亲孙子,而是经人介绍去徐家做雇工人,因为一些小花招被徐璠徐大爷看上,收为义子。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激动,因为义子换个语境就是“奴仆”。徐元佐若是奴仆,那他的功名怎么来的大可以在这儿上面做做文章。

翁弘济当夜就将这事写成书启,着人送回了苏州。然后他又继续摸索,找到了夏圩的新园。为此还特意买了张足以让他肉痛的票子,去参加了一次“雅集”。当时他看着一群人坐在椅子上,听着台上一个半老徐娘弹琵琶,各个露出熏熏然之色。心里着实痒痒了一晚上。

徐元佐弄这个园子,无非是为了敛财和勾结当地士绅。这是因为他根底不足的缘故,我们翁氏倒不用学他。

翁弘济也将这事细细写下,命人送回了苏州。

再接下来的事就有些混乱了。这个园子让徐元佐一举成为了徐璠的红人,开客栈、办书院、捐土地、立善堂、办建筑社、机械厂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而其中真正赚钱的产业在哪里呢许多还是亏钱的呀

翁弘济彻底迷失了。坐在唐行镇上最大客栈有家客栈的商务区里,双眼空洞。

客栈的掌柜也是个少年,自来熟地凑了过去:“客官,您可是有什么事我家在此开店,倒是也有些见识,何不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翁弘济彻底忍不住一拳打过去:老子能有什么事不就是你家那个该遭瘟的佐哥儿么

他好不容易按捺住心中邪火,道:“听口音,掌柜的是朱里人”这口音他听了好多天,听得都要吐了

“正是正是。”掌柜的笑道:“客官去过朱里”

“刚去过。”翁弘济面无表情道:“我便是被个朱里的奸商坑了。如今有家不能回,要找他却又无从下手。”

“客官没报官么”掌柜的倒是不偏心乡里,道:“我朱里民风淳朴,这奸商兴许也是冒充了朱里人。”

“手头没有留下证据,如何报官”翁弘济咬牙切齿道:“人却定是朱里生的,我去问了左邻右舍,也都知道他。”

掌柜的招呼伙计送了一杯茶来:“客官切莫着急,先喝杯茶润润喉。”

“谢了。”翁弘济却不伸手去拿。

掌柜的又道:“我家东主也是朱里出身。最讲究商业道德,最恨那些乱行乱做的。客官何不将事由原委说来听听。咱们也寻个公论。”

翁弘济心中暗道:公论这世道哪里来的公论他徐元佐都成圣人了,这还有王法么还有公论么

掌柜的见他面上阴晴变幻,心中暗道:看来此人真是有些故事。

翁弘济吐了口气,摇头道:“可惜此贼势大,没用的。”

掌柜的道:“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王法总是在的。那人若是做生意的。客官又知道他的根底,大可去仲裁会告他。仲裁会若认定那人的确是坑蒙拐骗之辈,便会做出仲裁书,还您一个公道”

翁弘济一愣:“什么仲裁会”

掌柜的笑道:“这是我们唐行特有的,说穿了就是三老公断。不过里中老人不通商事。所以我家佐哥儿牵头,请了几位年高有德的老商贾出面,若是谁家有商务纠纷,便从这几位之中选出三人来,予以公断。”

大明律禁止越级上告,必须从最底层的县一级开始诉讼。然而按照大明司法惯例,直接上县衙告状也是不允许的,但凡有事首先得在乡里请老人过来公断。这个公断同于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司法实践中很为当事人所看重。

因为有这种因袭了两百年的司法传统在,徐元佐根本没有废什么口舌就推动了商事仲裁制度,成立了仲裁会,并且制定了仲裁规则。因为徐元佐的仲裁规则比较完善,看起来更加公正,所以很快就被商旅们所接受,大加赞赏。

翁弘济还真的考虑了一下是否状告徐元佐,终究还是理智地将这个念头驱逐出去。

“既然是老人公断,想来对势家也没什么用处。”翁弘济道。

别说老人公断,就是知县、知府,碰到大的势家又能如何

那少年掌柜却不以为然,道:“仲裁虽然不能强制执行,但是曲苑杂谭里专门有一版,会将仲裁书公布出来。若是真有人坑蒙拐骗,给我华亭商家抹了黑,便会被其他商家排挤出去。经商嘛,信义二字岂能轻忽”

翁弘济没想到还有这手,微微点了点头。大明地界上,无论做什么买卖,名声臭了自然就寸步难移。咦,曲苑杂谭好耳熟的名字。

“那个曲苑杂谭不就是说些乐律之事的杂文小册子么”翁弘济想起来了,自己在夏圩徐园听曲的时候,周围人议论起来都要借助这曲苑杂谭来壮声势。他也借来看了两眼,除了几个演义故事颇为有趣,其他乏善可陈。

“客官,曲苑杂谭还有副刊。上头登录的是商货物价之类,就跟水牌一样。仲裁会的仲裁书也登录在副刊。正刊都是些文人雅士消遣玩意,做生意的人更重要的是看副刊。”少年掌柜指点迷津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