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96

分节阅读 19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班子。

这套班子直接向徐元佐负责,程宰那个总掌柜倒像是分管牙行、码头事务的管事。这样的规制让两边有些隔阂。程宰管不到总柜的市场、客户、总务诸部,诸部也不怎么插手牙行、码头、货栈的具体经营。只是遵从徐元佐的既定策略:一点点朝里掺沙子,用更多读过书的自己人,取代以前留用的老伙计。

双方只有在税季,才会打破隔阂,成为真正的“同伙”,四处合账收税。如今才是六月,正是要开始准备纳夏粮的时节,姜百里作为顾水生的替代者。多半是来讨论这事的。程宰心中暗暗揣测。

徐元佐不在,顾水生也带着人上了前往天津的漕船,姜百里自然成了少年们的主心骨顶梁柱,主持日常工作了。

这是早早就定好的顺序,姜百里在佩服佐哥儿的未雨绸缪之余,也不得不佩服佐哥儿的用人不疑简直就是心太大了

程宰见了这个身穿青色道袍,头戴四方平定巾,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老成的少年管事。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姜百里并不意外,大大方方地与这个老讼棍平辈见礼。两人分了主宾落座。也不多余客套,姜百里便从袖中取出一张报纸,递给了程宰。

程宰入手就觉得不对,曲苑杂谭他是常订的,并不是这个纸张啊。再细细一看刊头:姑苏时报。这是谁家做的徐家要发在姑苏的新刊物么程宰知道报刊的重要性,仁寿堂很多时候都是借“报人”之口。发自己心声。看起来字字公正,其实暗含褒贬。他顾不上看内容,先拱手抱拳道:“新号开张,大卖大卖。”

姜百里嘴角一抽,道:“可惜这却不是咱们的买卖。”

“唔”程宰一愣。他很难想象。竟然还会有人像徐元佐一样没事烧钱。虽然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显然办报是最烧钱,得民心也最慢的手法当然,这肯定是因为佐哥儿不是冲着得天下去的。不管怎么说,这个有模有样学着烧钱的人是谁呢

程宰是靠文字吃饭的人,对字句文章有着经年累月培养出的敏感性。他一目十行,速读了这姑苏时报的头版头条,原来是一篇批判士绅之家经营末业,败坏士行的社论。

社论这东西也是佐哥儿首创,旨在移风易俗。曲苑杂谭第一篇社论就是“礼乐不可偏废,以礼立身,以乐和心”,还是找的天下闻名的大才子王世贞主笔,出手不凡,果然引得许多士子在“乐”上开始下功夫。连带着以往不值钱的清倌人,也越来越金贵了。

程宰读完了文章,隐约中嗅到了针对徐元佐的满满恶意。虽然文中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举人生员云集一堂,不以文章相见,而苟且于阿堵之物”这分明是在说仁寿堂。后面甚至直接说到了“大士豪绅,为其张目,鱼肉百姓,聚敛贪虐”,这分明是在说徐家。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这姑苏时报。”程宰不知道发行量的概念,本能地意识到报纸的影响力与读他的人成正比。

姜百里微微摇头:“此报自称发行五百份。”

程宰微微皱眉:这人真是豪富。

“其实我也知道是谁家出钱出力办的。”姜百里道:“只是一时想不到对策,特来求教陈先生。”徐元佐经常说起程宰,说他是智囊谋臣,但凡有什么问题,找他总有解决的办法。

姜百里对徐元佐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自然也信任程宰。

“若是份份有人读了,便是五百人;若是这五百人再拿给别人看,起码就有一千人了。”程宰说罢,又觉得自己估算的太保守了。谁会看了报纸不跟人聊聊呢否则岂不是憋得自己难受。

姜百里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一千人不是小数目啊。”程宰觉得益发热了。走到冰盆旁边方才觉得有丝丝凉意。他突然问道:“你这是哪里取得的”

“是有朋友去苏州,随手带回来的。据说这报纸是放在货栈、码头,分文不要任行旅取阅的。”姜百里道。

之前顾水生在苏州放了不少包打听,专门收罗苏州消息。上到地方官员的去留,下到民间的鸡毛蒜皮,什么都要收罗了送回来。为此市场部还有专门几个人。整日里就是研究这些苏州送回来的东西,主要是要预测苏州各类商品的价格走向。

“八成是东山翁氏做的。”姜百里道:“他们之前收买了两家刻坊,还在市面上招雕工。没过多久,他们这姑苏时报就出来了。”

“他们这是要画骨呀。”程宰感叹道。

姜百里的主要业务是联络大客户,拉拢感情,收集反馈,提供售后服务,对于东山翁氏被佐哥儿教训的事所知并不多。不过他从别处隐约听说,佐哥儿曾叫翁氏吃了大亏。

“该如何是好总不能叫他就这么犬吠下去。”姜百里毫不客气道。

程宰绕着冰盆走圈。眉头拧紧,道:“隔空相骂终究大失颜面。对了,这事你与吴先生说过么”

姜百里道:“尚未来得及。佐哥儿说有大事先向程先生讨教。”

程宰听了心中一喜:原来佐哥儿表面上无所谓的模样,内中却是如此信任我。

这一瞬间,他更加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只觉得自己蹉跎大半生,终于遇到一个明主了。

“吴先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如今又管着曲苑杂谭。这姑苏时报等若是跟他打擂台呢。咱们先去找吴先生,与他商议看他如何说的。”程宰道。

姜百里道:“正是正是。还是程先生想得周全。”

程宰心中暗道:你还是太嫩了。人家在报上如此辱骂了你,哪里是两份报纸打擂台这分明是要拼个你死我活啊若是在唐行有这么个对手,早就叫人去砸了他的铺子,烧了他家刻板。可惜人家远在苏州,鞭长莫及,更何况很可能有官府罩着。

而且如今正是仁寿堂空虚之际。

徐元佐远在辽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

主帅不在,难免叫人乘虚而入。

程宰打定主意,与姜百里上马车,赶去书房见吴承恩。

吴承恩在他们看来总是带着神秘光环。此人功名不显,但是学问渊博。待人谦和。却做过首辅文主。他主持曲苑杂谭之后,总让人觉得这报纸尽说些家长里短,游戏玩乐之事,但是细细回味,却又有种润物无声的妙趣。

如果是这样晴朗的下午,吴老先生肯定在亭中读书。读得累了便掩卷小憩,醒来之后再读书。就如个悠闲的读书人,看不见他在忙,但是篇篇文章都安排得格外妥当,从未见他误过事。

程宰和姜百里将姑苏时报递给吴承恩看。吴先生也是扫了两眼便知意旨。他道:“的确是来者不善,但这手段实在有些愚蠢。若是翁氏就这等水准,焉能做得出翁百万的名头”

姜百里和程宰都有些不解,不知道这“愚蠢”的考语是从何而来。他们读这文章,还觉得写得颇有章法呢。

吴承恩起身笑道:“敬琏办报的目的是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