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24

分节阅读 1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契书已经为诸位翻刻了印本,可以交由诸位带回去。三十日后,仍旧在这里,咱们举行出资和签字大典。凡是管事、家仆代东主来的,请记得带好委托书,当然,契书里也说得很清楚了。”

徐元佐问程宰约了十来个讼师,这些日子就是在徐元佐的指导下合计着这份契书和公司章程。别说后世的公司法打底。已经叫人难以高攀,光是这些本时空的精英合心齐力做出来的文本,也足以让大部分人高山仰止。

梅成功此刻才将会议资料、契书章程,以及仁寿堂如今的股权分配、资产明细,以打包的形式发给二十八家。

众人对资合已经没有了疑惑,那么剩下的就是关键问题:仁寿堂如今的股本是怎么分的,每一股又是多少银子。

这些答案都在仁寿堂公司介绍里,也是有十余页纸的小册子。

徐元佐作为最大的股东。名下有四万股,占了总股本的百分之四十。这个四万股之中。有袁正淳给他的袁氏牙行三成股份,也有徐家自己牙行折进来股份,但是现银却是分文没出。这在后世公司法中自然是不允许的,不过谁叫现在大家都是开创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呢。

袁正淳自家牙行投入仁寿堂之后,占了仁寿堂总股本的百分之二十。为两万股。

程宰作为仁寿堂如今的总掌柜,享有百分之二的身股,即两千股。

另外还有百分之三的员工激励股份,有待奖励给优秀员工,暂时留空。

这就已经去掉了百分之五十五。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五才是供华亭县其他缙绅认购的大饼。

不过徐、袁的认购价是每股一两,而现在每股的认购价已经涨到了五两。

“如此几天就翻了五倍”有人惊呼起来。

徐元佐负手而立:“诸位还是要尽快才好,仁寿堂壮大一分,认购价就要上涨一些。因为诸位是拿牙行折价进来,人、屋这些资产还要多算些,所以已经是优惠了。若是外人光拿银子买,别说现在买不到,日后就算可以买到,也是数十两以上了。”

众人心中暗道:这分明就是抢银子啊如果真的生意好,折算下来问题倒是不大。若是生意不好,这妥妥的亏钱,还不如将银子存到人家柜上去。

当然,存人家柜上也有风险尤其是牙行若是真的被仁寿堂一统了,货价就是仁寿堂说了算,上下两家的生意都得听仁寿堂的了。

牙行控制商品货价的手法很多,强行压价、抬价早就为人痛恨。所有才有“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的谚语。只要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定价权所带来的暴利。

退一步讲,若是不加入仁寿堂,恐怕就得面对仁寿堂这头巨无霸的欺压了。

最直接的威胁便是价格战。

“我家走的都是自家的货,老主顾经营了几十年,何必分股份给他们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能明抢不成”倪绍棠将桌上的契书一扫,哗啦啦推在地上。

管家垂手立在一旁,并无动作。

倪绍棠缓了口气,道:“跟下面的人说,一切照旧,不要怕,老爷好歹也是五品御史,有什么好怕的”

管家的头埋得更低了,道:“是。”

倪绍棠健步回了书房,坐在椅子上,心中想起父亲的书信:李春芳去意甚坚,张居正与高新郑几番会晤,颇有退让之姿。高拱再次入阁已经别无阻碍了。作为曾经徐阶麾下的战将,现在可是个站队表态的关键时刻。

若是生意上再跟徐阶缠在一起,盈亏且不说,这政治立场就是致命错误啊

你们愿意跟着徐老头一同去死,悉听尊便。我家是不会做这种事的。要怪就怪徐老头自己不好,选的什么接班人

倪绍棠心中仍旧有气,只觉得自家被逼变节也是无辜受戮,全怪徐阶没能安排好致仕之后的朝局。未完待续。。

s:求各种支援

二四四 仁寿堂的起航

松江号称掌握在五十家缙绅手中,又有七家站在一线。其中就有倪家。

涉及到了朝堂权力,经济利益就不得不靠后站了。如今官场上拉帮结派画圈子的顺序是:同年大于同乡大于同志大于同僚。

也就是说,一位座师门下的同年,关系最铁。哪怕心中恨之入骨,也不能撕破脸皮,否则就是不识大体,会被其他同年排挤。

其次便是同乡。

乡土情结可不是说说的,走到京师,只要听着乡音就很亲切,怎么可能不抱团。只要不是座师之间有深仇大恨,同乡情谊还是很坚固的。

再次是看所属的学派,比如心学、理学之分。

最后才是同朝为官的香火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徐阶的身份摆在那里,江南人氏在朝堂做官的,哪个不抱大腿尤其是嘉靖中后期,南人立于朝堂之上者,越来越多,就算用南北榜都难以均衡。同出徐阶门下,同是江南乡亲、同属阳明心学,这几条加起来,足偷窥徐党的身影。

如今张居正立场不定,高拱入阁呼声益发高涨,自然是再次站队时刻到了。

倪家选择了高拱,自然有人要选徐阶。

如果理性分析,选徐阶其实更为明智。因为徐阶年纪并不算太大,身体健康,而手中的势力又是极大。由此而言,徐阶紧随高拱之后复出,或者抢先复出,再次形成两相争国的局面,远高于认怂退避。

即便是后世论坛上的分析人士,也觉得徐阶在隆庆朝的无限退让是很不可理解的。

徐阶要是再次出仕,万历新政就没张居正什么事了张居正比老师小二十二岁。将近两轮,结果死在了前头。

所以别说溢价五倍,即便再高些,还是有人乐意加入的。

只要有人带了头,风从之众便不会少。已经致仕了的缙绅人家压力较小,很轻松地站在了徐党一边。还在朝为官的人家。压力较大,颇有人选择不做这行营生,顺水推舟卖给仁寿堂,也不要股份,也不得罪徐家。

唯有五家选择跟在倪氏之后,对仁寿堂不理不睬。

隆庆三年九月十三,仁寿堂招股事正式结束。

增加了二十三家新股东,与之前的老股东合在一起,仁寿堂的股东总数是三十二家。唐行股东一共有九家。占总股数的百分之七十二。按照章程中规定,重大事项必须要绝对多数通过,唐行股东就足以决策了。

绝对多数,徐元佐设定的具体数据是百分之七十。

这一方面保证了唐行派的决策通过权,也保证了徐元佐的否决权只要他不点头,不可能有人推动重大事项。

而重大事项包括了: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总资产、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超过公司总资产百分之三十的对外担保。

分散开来的契书让人觉得这个资合公司果然是大家都有发言权,然而将那些分散而隐蔽的条款抽出来,拼在一起。人们才会发现,徐元佐仍旧是公司真正的话事人。所谓的总掌柜程宰。只是个跑腿的小喽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