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玩具 > 分节阅读 203

分节阅读 20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方案,那这个条件很容易就把他拿下来。最多在签合同的时候拖一拖,找银行或者海关出面找点麻烦,很容易有借口拖过一个月,到时候自然有其他船台腾出来,也就相当于一般的快单建造速度了。

如果安东尼没有同意这个条件,那问题就有些大了。

很显然,这说明在安东尼心中现代重工的优势不大,哪怕是加上插队的优惠,也没有到让他下定决心的程度。

而日本人的条件他们是知道的,早有关系厂商帮现代在日本的造船业询过价,今年普通散货船舶日本人在性价比上绝对没有竞争力。安东尼是南美船运大亨,又不是美国、欧洲大亨,本钱雄厚的有限。

在买情怀和买性价比之间,他肯定是要选择性价比的。

李普成有信心,现代重工给出的报价和条件,在性价比上绝对大大超过了日本厂商。

在这样的条件下安东尼都没有明显倾向于现代重工

那t的事情就麻烦了。

“这个,我需要考虑一下。”

安东尼又想到中国人的报价,五百五十万美元一艘,这个价格可比韩国人更合适。中国人一样有劳氏船级社的入级经验,质量上应该不用担心。他要建造的散货轮又是最普通的巴拿马船型,技术上都是很普通的东西,有着基本的技术水平就能建造。

五百五十万美元,这个价位他原本打算建造两艘的预算,现在甚至可以建造三艘。不比韩国人插队带来的那点建造进度优势强多了

他现在唯有担心的是中国方面信息究竟准确与否,核对之后才能下定决心。

如果确定中国人真的有建造能力,那资本向来是不吝于改换门庭的其实选择中国造船厂的风险并不大,签了合同付一笔大概10的定金,中国人可以拿合同去开信用证,信用证贷款造船。船造好了再申请劳氏船级社入级。

如果不能入级,对不起,定金中国人双倍返还。能够入级,付了尾款安东尼还可以用入级凭证上保险。未来船真有什么技术、质量问题,自然有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反正买哪个船厂的船保险都是要上的,左右他绝对不会亏钱。

安东尼心态放得开,李普成的心情却不由咯噔一声,吊上了十五个水桶。

安东尼并没有纠结于提前插队这个诱惑。显然现代重工之前的报价对他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李普成露出职业的微笑,并没有多做纠缠,低头鞠躬恭送了安东尼离开。

只是等安东尼走远,他脸上早就已经一丝笑容也没有了。

“你是说,安东尼在去了中国造船厂之后,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在勇紧皱眉头,似乎闻到了丁点威胁的味道。

“是的经理,安东尼从中国造船厂的展位出来之后。似乎对我们的报价就不怎么感兴趣了。我提出了给他插队的待遇,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很有吸引力的样子。我怀疑”

“不用说了。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在勇并不是个没有能力的人,八十年代的韩国是个处于飞速上升期的国家,这样的社会里总是不会缺少有能力的人上位。

只听李普成进行的简单几句话,他就清楚了安东尼背后态度的变化。

“找一个我们的关系户,去这家中国造船厂的展位探探口风。”

他迅速的下了决断。

然而并不等现代重工联系的关系户打听清楚情况,很快市场上就有传言流行了起来。

三菱重工的山崎常务在展会开始的一个上午。就介绍了十多个船东到一个中国造船厂的展台去,这可真是一个惊人的消息。

从来没见过这么做生意的,自家出高价赶人,然后把生意介绍到别家去。若非山崎也是三菱重工的元老,真要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收了中国人的贿赂。

不过当然。很快就有聪明人从中闻出了味道。

山崎正孝介绍到中国展位的业务,绝大多数都是两万吨以内的散货轮、杂货轮,还有一些内河轮和滚装轮。这些船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低,三菱重工现在做这些业务基本上没有竞争力。

显然,三菱重工和中国的造船厂应该是达成了合作。三菱重工将自己接不到的业务介绍给中国造船厂,中国造船厂凭借极低的报价得到了业务,至于三菱重工在合作中得到什么,那就没人知道了。

“该死,日本人这是在针对我们”三星重工的朴在京气的直跳脚,两万吨以下的造船业务至少占了韩国造船业业务的百分之三十。这些年韩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打响名号,靠的就是价格上的优势。

技术上韩国人和日本拍马都赶不上,而韩国造船业吃的就是这部分低技术含量的船型。

在朴在京看来,这分明是日本人知道自己保不住这块市场,于是干脆引狼驱虎,宁可便宜了中国人,也不能让已经对日本造船业构成威胁的韩国造船业获得好处。

这尼玛真真是躺着也中枪的节奏啊

李在勇则显得比较沉稳,他虽然也是面色严肃,但并不太过气急败坏。现代重工的造船技术是韩国最好的,两万吨以下的低技术船型,在现代重工占有的比例比其他四家韩国造船厂要小不少。

“我们现在生气也没用用,日本人这一手确实厉害。不过我们要冷静一下,中国人有着致命的弱点。”

李在勇周围坐着的可不只是三星的朴在京,其他三家造船厂这次订货会的负责人也都到齐,所有人脸上都不怎么好看。

听到他说的这话,其余四人目光都聚集到李在勇身上。有些不明所以。

如果日本人将自己吃不掉的订单转移到中国,那他们今年别说造船业务增长了,不下跌就很不错了。

“在勇经理,你说的弱点是”

李在勇点头,没有卖关子,干脆的说道:“是产量。这次来展会的中国造船厂只有一个展台。我打听过了,是中国渤海省的两个大型造船厂。他们的造船厂规模再大,两个船厂能够承接的产量恐怕也是有限。这次订货会两万吨以下的订单起码上百万吨,两个船厂怎么可能吃的完”

“这”

其余四人不由面面相觑,恍然大悟的点起了头。两个造船厂,哪怕都有韩国造船厂的规模,最多也就是四十万吨的产能,最终能在订货会拿到的业务并不会影响大局。分摊到韩国五大造船厂头上,不过是一家损失两三艘的量。并不会影响多少利润。

“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