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人物,朱延平眉头紧紧皱在一起。李自成这个人他还算熟悉,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汉化党项人,是西夏王族李氏的后人。和古今大多数公务员一样袭父职,难道现在李家老头子还活的好好的,李自成还顶着李大、李二之类的名字混日子

想了又想,朱延平放下这件事情。李自成而已,起码是个熟悉的。以后这家伙真反了,当上闯王,砍了就是。换个不熟悉的人来当闯王,那才是麻烦事。

他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延安府知府邹人昌马上就要来这里劳军,这位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与徐日久同科。很巧的是,徐日久当过上海知县,随后是邹人昌接任。后来徐日久去了边塞搞军事至今,邹人昌还在太仓州干过通判,勉强与朱延平有一番渊源。

朱延平怎么可能记起八年前的父母官,可人家邹人昌记得,派师爷先来通报,还故意讲了邹人昌的屡历,将亲近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

这是一个,此外绥德州知州,万历四十七年三甲进士李尊应士绅乡人所请,重修扶苏、蒙恬庙,估计是为了纪念他们死在这里;并新建一座更壮观的韩世忠庙,算是纪念本土英烈。按照朱延平的看法,就是这边要剪彩,因为战事而拖延,现在战事平靖,要重新剪彩,请他去转转。

这一仗他打的实在是太出乎意料,所有人都认为镇虏军在等祖大乐、周世锡这两部三营万余精锐。结果一日内,堵住榆林城的三十八部河套贼,足足八万之众让朱延平给扫了。

可以预料,朱延平的前途是何等光彩瞩目,本人又有大背景,现在近水楼台,还不表示表示,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这些只是他知道的事情,米脂的士绅也没闲着。

举人艾诏与老仆驾着牛车,出城向西行走在颠簸、险峻的山路上,去崇山峻岭深处,距离米脂县城西八十里处的韩家庄,这个庄上听说有个女子,年方十四,美艳名声已传到县城。隔着重重大山,又是封闭不畅的环境下,能出这样的妙人,实在是上苍赐下的一番机缘。

看着镇虏军缴获的战利品,艾诏已经熄了拿礼物交结朱延平的心思。他没去京师等待会试,不是他没钱去。而是他已经去了三次,十年时间去了三趟,他这个绥德州有才名的青年俊彦考成了中年人,他已熄了这个心思。

门路,这是他最缺的东西。恰好,在朱延平身上他看到了通天捷径。哪怕朱延平打个招呼给吏部,他去吏部参加会选,也能一步到位直接当个百里侯,当个一县之尊。

“老爷,那是监生城西赵广恩的牛车”

老仆,也是艾诏自幼陪伴到现在的书童指着曲折山路另一头说着,艾诏一看:“打的好主意,快快追上去”

山路里,牛比马好,一是牛比马有耐力,第二是平缓方便驾驭,不容易翻车掉进山涧里。马失蹄带着车朝坡下跑,会不顾一切跑,常常会想着挣脱;而牛据说不会跑,而是减速,甚至会跪下来拖住滑落的车身。

反正,走山路多是牛车。

前面的牛车里,两名花钱买了国子监监生身份的青年裹着锦衣棉袄,吃着麻子,商讨着如何讨好朱延平这位挂着国子监监生头衔的同窗。

毫无疑问,朱延平那头不缺钱。

而米脂的婆姨,又是远近八方,历史留名的美。岂不闻,貂蝉也是咱米脂出去的

赵广恩摇头晃脑:“那位大战之后气血沸腾,正缺温柔乡消磨消磨火气。这回,攀上这么个过江龙,以后咱哥俩儿到了京师,脸上也有光彩不是”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意思就是米脂的女人最美,绥德的汉子最为俊朗。

这也是有历史地理因素的,米脂这地方的姑娘自然如西北女子一样,身段窈窕矫健,十足的背影杀手。可西北地处高原,脸蛋一般会有血丝,被称作高原红,不是很好看。

而米脂的水种出来的小米,也就是粟,据说煮的米汤能熬出油来,这也是米脂地名的来源。这种水质,米最是养人,弥补了西北女子最大的短板。

至于汉子俊朗,原因就是这地方自古汉胡杂居,一代代混血下来,又有最养人的水,还有恶劣的环境,出来的汉子面目俊朗性情不失刚毅,身体也锻炼的棒棒,自然是深闺怨妇最喜爱的对象。

十七岁半的李自成,也就是李鸿基也托媒人去韩家庄,他也听说过那个少女。以前没袭职的时候,帮艾诏家里放牛的时候,还偷偷摸摸去韩家庄溜达了一圈。

十石米粮做底气,应该能将那个姑娘拿下tby:dad8567276617200032 gt

第一百八十四章 捷报入京

延绥镇报功公文走的是正常八百里加急,这些公文直接发入京师,还有一批副文发到陕西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让他们过来验功,然后再发陕西三司的报功公文,佐证军功真实性。地方报功,最难的就是分配军功,是个人物都会插一腿进来分润分润,私下交易、文武勾结,种种过程下来需要好一阵日子。

陕西巡抚、延绥巡抚都跑到京师述职去了,这一仗没他们什么事,更没其他军镇什么事,所以这份报奏军功在三军联合会议后,就完成了。

三军报奏后,闻讯赶来的其他人,面上笑吟吟,实际上能把牙咬碎。击破八万的军功,何等之大竟然,一点都没捞到

可谁敢发作

别看三军主事的有些人现在职位比他们低,这回军功封赏下来,绝对能压住他们。

九月初四凌晨,报功飞骑抵达京师。厂卫系统有飞鸽传书,现在缺的就是正经的报功公文。

杨衰带着二百余骑盛装骑士,人人红袍红披风,背插赤旗。

接住公文的同时,还得到陈雄的秘奏,确认军功属实后,永定门开启,二百余骑如潮水一样涌进去,分散一条条大街、胡同里高声呼喊,将西北大捷的消息第一时间向京师百万士民通报。

“咚咚咚”

南城兵马使司加入夸功行列,一些反应快的店铺点燃鞭炮劈哩啪啦,分管各街各坊的司吏组织父老敲锣打鼓,宣告这场久违的大胜。

南城鼓楼上,望着泛着青色的京师街坊,十余名壮汉仅穿单衣,两臂握着拳头大鼓槌,呼着白气奋力擂鼓。

随后北城鼓楼、皇城钟鼓都开始响彻,整个皇城运作起来。

今天不是朝会日,朝臣们听到鼓声赶紧收拾行装,准备入宫。

“西北大捷骁骑将军朱延平大破河套八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