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51

分节阅读 1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要你们宣大军还想打,或者是出塞去河套惩戒一番,我们也会跟着去一趟。”

卢象升听了沉默片刻,摇头道:“河套不能打,他们这回战死近万,被俘大约也在两万。再收拾,河套就崩了。一旦让土默特人或瓦剌人攻入河套,西北边防压力就大了。河套不老实,顶多是不听话的狗,土默特人是狼,瓦剌人是虎,犯不着。”

“我们宣大军,最大的可能就是留在延绥,帮杨肇基看家。杨肇基出征兰州,最少要带走万人,留出来的空档,应该会由我们宣大军填补。麻烦事不少,镇朔将军相信杨肇基的筹划,这回白跑了。”

见朱延平迷糊,卢象升压低声音道:“秦将军战功彪炳,镇朔将军身上的压力不轻。这回你破坏杨肇基筹算,镇朔将军竹篮打水,他不会恨你,会恨杨肇基。而杨肇基,上头十分看重,估计想把西北战事全盘委托给他,所以麻烦事真的太多了。”

杨肇基想要执掌陕西三镇,那么需要极高的军功才能镇得住,可朱延平的强袭,一日两战一口气击溃河套贼,杨肇基自然得不到那份极高的军功。

杨肇基筹算太深,连友军都骗,为了迷惑其他人,一个劲的给朝廷写公文求援,弄出一副我不行,我不能打的形象。没有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是无法扭转这个形象的。可这个胜利,被朱延平拿走主导权,杨肇基自污威名筹算一空,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厌恨朱延平。

至于马祥麟跑来跑去一场空,朱延平爱莫能助。他都派李遂去找马祥麟,谈谈合作的事情,结果马祥麟还是选择与宿将杨肇基合作。

天明,三军会议举行,各军守备将军以上参与。

镇虏军这边,就只有七个人,宣大军因马祥麟还没有归队,算上卢象升只有四个人,而延绥军,光参将就有七人,游击、守备将近二十,哗啦啦一片,全是延绥镇标志性的黑披风。

朱延平一袭白袍,头裹玉带坐在杨肇基左首帅位,卢象升在右首。

在下方,徐大相是左首第一人,谁让人家是新来的御史,其次是曹少钦这个宫里来的监军,再后是延绥镇的兵备道员,挂职陕西按察使司副使,也是监军徐日久。品级比徐大相高,可人家徐大相是挂在都察院的。

徐日久是万历三十八年三甲进士,很不巧,之前是宣大兵备道员,是崔景荣的人。在这里,主导话语权的基本上都是崔景荣的人。

朱延平闭目养神,不参与这些话题。徐大相不为镇虏军争取该得的好处,还有曹少钦在。曹少钦说话不顶事,还有卢象升在。最后,戚振宗这个戚继光的孙子,一开口也是极有能量。

没人敢看轻、忽视朱延平,不论他在京师的背景,光这一战表现出来的勇武,足以让他们表达出该有的尊敬。

这场表面形式的会议,三军磋商的都是小事情,真正的大事情也可以谈。可怎么谈朱延平不开口,根本谈不了。

没多久,在场只留下副总兵一级,与几个监军,都是核心人物,可以谈的更露骨一些。

现在的事情有三件,如何向朝廷报功,如何分配战利品,如何分配接下来的军务。

军功被镇虏军拿走大头,杨肇基无话可说。可榆林城下的战利品,镇虏军要拿走一半,这是杨肇基不能容忍的。为了示敌以弱,延绥镇折损近四千人,都是需要抚恤的。

本来想着举行会议,延绥镇人多,能在会议中制造压力,结果朱延平理都不理。可谁又敢说朱延平的不是

天亮了,镇虏军的军法队还在忙活,杀敌人狠,杀自己人更狠。

“第一,战利品分配不变,我拿得少了,无法向弟兄们交代。他们信任我,才把命交给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这是我朱延平为人处世的根本。至于延绥镇困境,我们镇虏军能掏出一万石军粮,一码归一码,给你们粮食不是怕你们,而是一份友军之间的情谊。”

端着茶碗,朱延平继续说:“这一战怎么赢的,我们大伙心知肚明。想来,朝廷也是知道原由的。可军功是杀出来的,不是嘴上谈出来的。如实奏报,我想我们三军并肩努力,弥平西北大灾,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方。”

“与杨征西并肩作战,不仅要能打,还要费心思。这一仗我们镇虏军打的太累了,后日就撤入米脂休整。如果延绥有战事,我们还会来的。这就是我们镇虏军的意思,诸位以为如何”

镇虏军一系的徐大相、戚振宗、曹少钦、王朴默认,坦然接受其他人的目光。

轻咳两声,杨肇基道:“既然骁骑将军说了,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方,那军功如实奏报。镇虏军要回米脂,我们延绥不反对。只希望,一万石粮食,能尽快运抵。这一战,延绥抚恤前后需要八万石,这批粮食到的越早,越能早日安抚军心。”

边塞,银子往往不顶事,硬通货是能吃饱肚子的粮食或者布匹。

杨肇基恨不得掐死朱延平,他在骗各方,朱延平何尝不是在骗。一到米脂就勒军不进,一副怕打仗怕的要命的架势。不知道违了他多少道救援军令,连杨肇基都认为镇虏军没胆子出关。

而镇虏军的行军速度,让他和所有见过的人都以为,镇虏军把体能都消耗在行军上了。所以,镇虏军到了米脂,没有半月休整是无法作战的。结果,河套贼近在尺咫没有设防,阴沟翻船。

他杨肇基也翻船了,河套贼背后的那些人,也跟着翻船。

杨肇基这边点头,给朝廷的奏报就好写了。

这种奏报不是三军合起来写,而是各写各的,现在有资格动笔的人,都开始动笔,尽量将军功划分明确,相互验证。若相互冲突,朝廷调查起来,虽然是真军功,也会拖延不少时间。

不少虚假军功,就是这样文武勾结,几处军队联合演一场戏,打一场军功中所谓的上万人大仗,实际杀的敌人还不到三位数。tby:dad8567276617200031 gt

第一百八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

马祥麟所部五千骑昼伏夜出,抵达红山口时已经是九月初三。这日红山口外的原野上落霜,马祥麟等人心中也蒙了一层白霜,冰凉冰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