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世富贵 > 分节阅读 524

分节阅读 5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秋天能收多少是多少。

中原地区往往都是半年旱半年涝,河道两边开成农田危害很大,必须严加管理。特别是今年河南府大旱,全靠去年几场大雪冬麦长得还可以,春播的作物惨不忍睹。因为新开挖的河道要蓄水,徐平禁了农民大规模地从洛河引水,按河的两岸耕地的亩数补给米麦。

实际上就是允许引水也浇不了多少地,这个年月又没有抽水机,河里的水位低,靠着人力从河里能提多少水出来徐平这样做,主要还是着眼于救灾罢了。

为了应对旱情,徐平只好从王拱辰的营田务借粮,旧债未清又欠新债。只能寄希望于他在蔡、汝、唐几州新开的田地丰收,京西路多分一点收成,好还欠债。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今年春天旱成这样,秋天很有可能会有水灾。一旱一涝之间,对堤坝的危害特别大。干旱的时候堤坝会出现裂缝,旱的时间得越久裂缝越深,如果接着下大雨,雨水顺着裂缝流下去,很短的时间就会把堤坝泡松。再加上坝里蓄积的山洪,堤坝会受到严峻的考验。要是刚修起来的大坝不到一年就被冲垮,这笑话就大了,主持此事的徐平会受到巨大的压力,整个工程就此夭折也不意外。

随着旱情加深,徐平对此事盯得极紧。河南府境内洛河两岸已经被清空,不但是不允许种植农作物,就连种菜养花也不允许,全都栽上了树木,并留出空地种上了草。一部分厢军被派出去巡河,天天从洛河里提水浇灌这些种的草木。这样做的目的,让草木不缺水倒在其次,主要还是怕新修的堤坝产生深缝,留下隐患。

旱情主要是在河南府,张大有这里还是下过几场小雨的,要求便就不那么严厉。但这种在堤坝上开荒种地的做法无论如何是不被允许的,到时候出了事追悔莫及。

巩县和汜水之间的水坝不是一个,而是一大串,如同葡萄一样,大量的小山都被圏在了里面。这里蓄积起来的山洪是新开挖水道的主要水源,洛河沙口那里只是起个补充的作用,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航。不要小看了这里的山洪,从洛河到汜水之间的黄河段,一直向南绵延到嵩山的巨大扇形,群山绵延,汇集起来的水量可是不少。

说是引洛入汴,其实新开的水道水源并不是来自洛河,而是主要来自汜水。这一大串水坝截的就是汜水的支流,引起了汜水的大部分水量。认真说起来,这一工程实际是用黄河南岸支流的水,代替原来从黄河直接引水,从而避免黄河里的泥沙之害。

绕着水坝转了一段,张大有道:“今年春天的雨水比往年少,坝里水量不多,看起来有些寒酸。等到了秋天雨季,想必水量就会多起来。”

“自然,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旱涝之后多有蝗灾,今年不是个好年景啊。”

李参看着水坝里不多的水,重重叹了口气。

徐平点了点头:“此话不错,所以从现在起,河南府和孟州就要多备粮,不要等到夏秋之间真发了灾荒才措手不及。现在春天未过,百姓还感觉不到年景不好,我们为官做吏的可不能如此迟钝。好在京西路其他州军都算得上风调雨顺,口粮调配得过来,用不着闹到朝堂上去。但若是现在准备不好,到时救济不及,可就不好办了。”

李参道:“都漕说得不错,只是现在备粮,州里没有什么钱,因此我在犯难。”

“阜财监已经建起来了,邓州西峡县也运了不少铜过来,下个月就可以铸钱。到那时拨些铜钱到孟州吧,你们那里也没有钱庄,本来就缺钱用。”

听了徐平的话,李参沉默不语。李迪不看好徐平的改革,认为无用,瞎折腾,一切新政孟州都不实行。现在因为建了钱庄,河南府掌握的铜钱很多,但不能调到孟州去,李参夹在中间很尴尬。从阜财监拨新铸的铜钱,算是徐平的折衷之举了。

备注:历史上此年河南府大旱,大半年没有下雨,官府因为准备不足,调粮不及而出现灾荒。虽然河南府境内有洛河,但引水的水渠基本没有,因为主要的产粮区恰恰也是皇陵周围。主角前世在农村待久,应该对北方天气规律有些了解,提前着手准备。

第92章 收权

看看天色不早,几人一起返回。到了要出坝区的时候,张大有指着旁边的山项道:“年前修坝的时候,在这山上建了一座龙王庙,旁边有一处观景亭。我们都那里歇一歇如何”

“好,刚好我也有话要跟你们讲。”徐平点头答应,当先打马向山顶而去。

建这样的工程,这个年代自然会建龙王庙之类的地方,祈求水神保佑。与其说是封建迷信,不如说是这个年代的风俗,地方官员除非是脑子糊涂了,不然也不会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鬼神上。徐平自己也立过庙,只要不过分,是不会阻止这些事情的。

到了山顶,果然有一处小小神庙,只有三间正房,一个小院。庙里此时有一个老道带着两个小道僮主持,规模很小。见到来了官员,老道急忙带着道僮出来迎接。

时间紧张,徐平吩咐手下人随着老道进庙上炷香,自己带着李参和张大有到了旁边的观景亭坐了下来。这亭子正建在山顶,虽然只是木柱茅顶,简陋了些,但正把周围的山水收入眼底,视野开阔,景色非常不错。

在亭里的石凳上落座,随身兵士从庙里取了热水,上了茶来。

喝了茶,徐平对李参和张大有道:“昨天我到行庆馆,见了本地耆老,说起汜水这里立的学社来。一切都好,只是入社的乡民财力有限,没有教书的地方,风吹雨淋。”

张大有道:“此事是有的,我想着给有学社的地方建学堂来着,只是县里财力有限,一直没有如愿。等到今年漕渠通航,想来能够收些税算,便就把此事办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