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林羽之穿越日常 > 分节阅读 65

分节阅读 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放下手中的奏折问道“说说吧怎么回事,值得你们二人这样上火常全,每人赏杯去火的清茶。”

“是,万岁”常全忙招呼小太监给二位大人上茶。

“谢皇上”二人谢恩饮了茶。

朱彦成已当先奏道“臣二人有密奏”

荣景帝略一斟酌,令常全摒退众人,常全亦退到门口,闭上殿门。

“讲吧”

朱彦成忙将事情的原由禀报清楚,奏对道“启禀圣上,此事干系重大,臣苦劝高大人,高大人如此行事,必会给皇上造成麻烦,高大人太固执。”

“禀皇上,学子读书考取功名是为什么还不是取得功名,执政为民,而民以食为本,食为粮食,就要种地种粮,臣以为此题正可令学子们重视民生,亲近民事,请皇上圣裁。”

高季文力陈自己的理由,侃侃而谈,带出一股子为民谋利的大义凌然之气。

“皇上,此题确实关乎民生,但这关于田亩之言,臣以为还需慎重斟酌。”

朱彦成有点怕皇上被高季文说动了,自己受连累。自己修孟子,但却并不想选用此题,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自己所为,拟定的题目,自己不能替高厮背这个黑锅

荣景帝颇有些复杂的心情看着下面的二人。高季文精明,爱揣测圣意,如果以后能真正实心办事,也便罢了,臣下妄加揣测圣意,虽然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但荣景帝还是有不悦。

朱彦成这样的臣子,不能说他不好,自己虽然不需要下面的朝臣特意歌功颂德,但这样的人也不能少。

“你们的想法,朕已知晓,亦明白你们二人的心思,今科顺天府乡试考题四书三题,就依高卿家所奏为首篇,朱爱卿所奏可为次篇。”

荣景帝顿了一下,严肃道“科场舞弊,历朝历代有之,直隶顺天府乡试为北方才子汇集之地,更要慎重对待,不可出现疵漏,你们二人务必尽心竭力,不可有丝毫马虎。”

“臣谨遵圣谕”二人复又叩拜后退了出来。

二人早已没有了争执的心思,都慎重起来。现在考题既已确定,二人就需要通力合作,办好此事。如果有泄题、露题,差事办不好,那二人可就脱不开干系了

观皇上对此科十分重视,对于监察科举营私舞弊,二人自然会全力以赴。政见不合和个人所属不同的政治团体,都是要被放在次要位置上的。

高季文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自己高兴不起来。今天皇上对待自己和自己所奏考题的态度很不正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试五

高季文官场沉浮多年,深知君心难测,还是大意了,自己这段时间,得皇上重用,做事缺了一贯的谨慎本分啊

高季文的心情又沉淀了下来,乡试不容有差啊

顺天府贡院,丙字第七十五号考棚。

拿到第一场考试试题考卷的林羽之,心情放松下来。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文科比试,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自己自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刻苦攻读,刷经验,刷熟练度,勤加练习书法,为的也就是今日。

在古代的大环境下,读书人参加科举入仕至关重要。非科举入仕的官员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学子认习的五经之一经题四篇,共七篇。

第二场试论、诰、表、判;第三场试策问。

林羽之打开第一场考试试题首篇,最重要的一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为孟子当篇第一节,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上,自己也是有过重点的关注和提前预做过文章的。实际情况是,自己关于民生问题的题目都更为关注,并重点习作,不想竟然真的在自己的关注范围内。

林羽之一时之间心情大定,紧张忐忑的情绪随之平复下来。

林羽之并未着急,而是沉思凝神专注思索,先打腹稿,在心中将要表述的内容,想抒发的观点整理好,理顺思路,再及整理措词。

这科举就这一样,时间长,而且还得住下,不用仓促而就,可以仔细斟酌,谨慎用词。

得益于自己早有过这类命题制艺文章的写作经验,现在需要再重新整理措辞,更加精炼完善,这于林羽之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制艺文章的写作,不仅要讲究内容的雅正,还要注重文内气势的流转,魄力的厚薄,格局的大小,词藻的枯腴。要使气机畅通,魄力雄浑,格局宏大,词藻华美。

更要遵从制艺文的格式要求,先破题、承题、起讲,再提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有效连接好,经过精心购置而成。其中更包含严密的正、反、起、承、转、合。

林羽之在心中将腹稿仔细斟酌了几遍,才开笔打起草稿来。他胸中文墨似涌泉一般,跃然于草纸之上。一行行整齐的馆阁体秀美字迹在毛笔的笔尖成行,肆意挥洒。

林羽之起手破题:“王者尽心于民事,道建而业斯隆焉。”

意思是上位者尽心于民事,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则朝廷兴隆。精炼的把文题取意概括出来,也定下了本文论述的中心。

一个好的破题,必须能笼罩全题,贴切题意,简明又稳重,雄健而高华。

抡文如选色,其面在破,其颈在承,其肩胸在起,其腰肢在股段,其足在结束。其大体在长短纤肥,神态艳媚,若远若近,是耶非耶之间,而总之以面为主。

破题贵在冠冕堂皇,贵在流利,贵在大雅,贵在古律,贵在自然。乃是个小全篇,全篇之神奇变化,在破题时已见端倪。

阅卷者一看破题即可预见全文的水准,决定该文的命运,阅卷时关注点便会集中在破题部分。应试学子多数能把握破题的诀窍,开卷之初,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承题部分紧随其后,“盖必民事尽,而王者之心始尽也。自其始以观其成,道斯全耳。”此承题论。

以民为本,深得民心,这是王道的开始。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则可预计到结果定会成功。这也是全面规划的思想和方法。

承题要接上而生下,承上启下,以圆转不滞、轻便飘逸为工。须要开合议议,纡徐委婉,如登羊肠小路,令人一步一止而九叹息方妙。

“孟子谓,夫凡民易于趋始,而难于图终。王者知其然也。先定其规模以从事,而轻重缓急,随序以施。无他,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有由然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