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林羽之穿越日常 > 分节阅读 64

分节阅读 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儿子了。

“呵呵,您说的是小儿,确实是此次参加大比。”呵呵,这就尴尬了。

王炳强略一想也明白了原委,呵呵笑着说道“林兄教的不错,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真是令人羡慕啊。”

林二老爷尴尬笑着,闲聊了两句,回了自己的衙房。

此后的几日,林二老爷收到了很多同僚关于自己儿子的问讯、关心。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关心自己小儿子的,这让自己很郁闷。自己更看重嫡子,他是宫里娘娘的亲哥哥。但现在这些信号,让自己的心有点沉重。

仔细说来,在京城这样文武百官、勋贵世家、皇亲国戚之家聚集之地,一个举人实在算不得什么

只顺天府三年一次的乡试,还不算上加开恩科,一次就要生产出一两百个举人,更何况其他州府一次全国性的乡试,两三千举人肯定是有的。

对于在职的官员来说,区区举人实在算不得什么,只是仕途的一个刚刚起步。

大家的关注和好奇,却是来源于这林府三公子的名声。

西游记奇书,至今在京城、国朝南北各地热销,看过这本书的何止数万,这读书人很少有不翻阅的。

国子监与岳麓书院的文比,所流传出来的诗词名句佳作,更是被读书人所喜爱、传诵。

如果没有这两件事,在数以万计的读书人中,是很难有人知道林羽之的。在加之他年纪轻,就能有如此的盛名和才气,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了。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潜力股,值得收藏、关注。

关于乡试,京中怀着各种各样复杂情绪的人不少。

而被说学业不显的林庆之现在是懵逼的,因为他手里拿到了今科第一场的考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看到这个题目的林庆之是拒绝的,哦no

此题要全面理解,就要知道孟子中的有关段落。从文章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自己如何尽力治国,百姓遭灾时是如何尽力救济,为什么人口没有增加。孟子认为只是考虑如何去救灾,没有考虑到如何不违农时去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尽快抓紧时间促进生产,让人们过上温饱生活。

孟子回答的全文是:只要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不拿过密的鱼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他还说: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50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误繁殖饲养的时间,上了70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耕种,数口的家庭就不会闹饥荒。

办好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者,老人就不必再为自己的生活操劳。这样,君王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戴。

孟子这是劝说魏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

这一题仔细说来并不算偏,孟子梁惠王上乃是孟子的开篇一节,应该算是孟子里比较精髓深刻的一篇,很有孟子施仁政的治国理念的体现。

此题却是要前后结合,全面理解和解读的。更兼此内还有隐藏的“止战兴农”,也是极易被人所忽略的。

“不违农时”对应的就是“违农时”,按照农时节令播种、耕作、收获,已有定例。那为什么孟子还要对魏惠王提及不违农时的浅显道理这就又要人从魏惠王所处的年代来说,不是他们不懂农时节令,而是那时处在征战时期,突发的战事屡屡搅扰农人正常的耕作。

第一百九十章 乡试三

频繁的战事,岂能有余力关注农事即使不关注农事也无妨,关键是抓夫抽丁,强壮男子都被迫上了战场,老弱妇孺如何能搞好农耕

所以,孟子提出不违农时是很有道理的,实际是对君王的指正。而孟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又十分难得。

此篇学子应该没有不熟悉的,但又并不是的议题。加之这篇整篇内容包含的很丰富,入手点和着力之处如何找,揣测考官的心思想法,上位者的喜好,怎样能挠重出题者的痒点,是此八股文突破的关键。

说到此题目的产生,就要从几天前,今科顺天府的主副考官在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里,有过一次密谈开始。

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是荣景帝专门为等待召见的朝臣们专门设置的一处休息室。大臣们可以在这里吃茶、休息等候。更兼事务议不完,午间留饭后再议的。

高季文是今科的主考官,对于本科的考题有着最高的决策权的。但礼部尚书朱彦成做为副主考,对考题也是有提建议,共同商讨的权力。

二人都得了荣景帝的传召,在此处等候召见。

朱彦成拿起桌上的茶杯细细的宽茶慢品,放下茶杯凑近了高季文,悄声商议道。

“高大人,本官这里有一为今科乡试选的议题,本官之意可用,高大人也再参详参详。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我建议今科可以此为题。

先贤圣主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有云: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我主皇上承天继位,英明神武,德行天下,泽被苍生,必可得上天庇佑,仙福得享,寿与天齐”

得亏林羽之不知道,这“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可是金大大的精品捧词,尔等安敢盗用

朱彦成自得了荣景帝副主考的任命以来,可谓是重拾书册,认真研究思考考题方向。成为副主考,即为本科座师,今科中举之人皆可称之为是自己的门生。

“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这是一个收拢人心,拉拢壮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相比于会试,乡试中发掘人才,加以培养,会试中举,也是自己的门生,这是天然的派系关系,此机会十分难得。

以自己五十多岁的年纪,记忆力不好,很多以前记忆清晰的文章,现在都不能直接上口了。科举考题非比寻常,更是不可与幕僚商议,自己担不起科举泄题的责任,只能亲力亲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