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发明家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世听说的关于一个名叫杜仲的人上山采药的故事,但是,这做药材的杜仲树还能制出塑胶这王浩然可不曾听说过。

王浩然在想,既然这树是众所周知的,那应该是没办法制成塑胶吧不然的话,为何后世的他只听说过橡胶,而没听说过杜仲胶这一词杜仲胶囊倒有听过。可是这树脂的性能真的太像塑料了,王浩然决定先拿这些去做做实验看看,万一是因为自己知识面不够广而错过能制成塑胶的东西,那就贻笑大方了。

“二位,你们远道而来,就暂且先在这里住几天吧,这东西是否有用,我还需研究一番才能下定论。”

“好好好,听从小少爷安排。”

“福伯,你等下去取一贯铜钱给这二位。”王浩然又对两位农夫说道,“两位怕是很少来中城吧这几天你们无聊的话可以到周围逛逛,看看热闹。”

“多谢小少爷”

俩农夫倒没表现出多少兴奋来,想必还有其它心事,不过他们自己不说,王浩然也没心思过问,他满脑子都是杜仲树脂能否制成塑胶的问题,恨不得现在就做实验看看。

次日一早,王浩然便和陈俊他们一同前往中城研究所,坐的自然是人力轨道车。这人力轨道车,从一开通就几乎没有停歇过,因为有很多富家子弟喜欢约几好友乘坐在上面观光玩乐,而这轨道只有一条,有些需要赶时间的人容易被观光慢行的车堵在后面造成塞车。在那段时间里,或许中城会出现这么一句话:抱歉,我来迟了,路上堵车了。

为了解决这问题,王浩然考察了具体情况后发现坐人力轨道车观光的人比他想象的还要多很多,于是干脆另外再铺建一条观光轨道路线,这条轨道不但途经中城最繁荣区域,还经过环境优美的树林、浩荡的黄河边上没错,王浩然有把中城建成最佳旅游城市的想法。虽然目前大唐人少有远处旅游的人,但城市发展旅游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王浩然相信,若干年后,当中城具备了旅游景点的性质之时,生活日新月异的老百姓定然已经衣食无忧、小有储蓄,定然会把旅游业带动起来,到那时,中城就会成为旅游业的领跑者。

除此之外,目前的轨道车堵塞问题只能用限制最低速度来解决了。

到了研究所,王浩然便让陈俊放下手中的事务给他做帮手。这实验倒也简单,就是程序比较繁琐,比如配制碱液、酸液,浓度由低到高的配制出来实验,低了不行就调浓一些,如此反复。

直至第三天,王浩然取出已经凝结了的杜仲树脂,用小木棍在上面压了几下,随即就嘿嘿的笑了起来。他拿起那一小块杜仲树脂,用手掰了掰,弹性跟后世的优力胶差不多其实在昨天王浩然就能确定能制出这么有弹性的杜仲树脂了,因为那时他就发现,通过改变碱液、酸液的浓度就能控制制出来的杜仲树脂的弹性大小。

所以,比起王浩然,陈俊更显得兴奋。拿捏着这神奇的东西,陈俊更是热血沸腾,说道:“我再把浓度调高点试试。”

王浩然却摆摆手阻止了,说道:“我们虽然是研究人员,但我的目的并不是把所有新鲜事物研究个通透,而是更希望通过这新鲜事物打开人们的眼界,让更多的人愿意花费财力、人力去研究更多事物。而我们的研究,不求尽善尽美,只要足够我们自己使用,那留下一些缺陷给他人去弥补又有何不可”

第167章 西下荆州

虽然杜仲树脂已经能制作杜仲胶,不过王浩然并不了解杜仲树脂的产量如何,决定亲自去荆州看看,于是回到家后把荆州来的两个农夫叫了过来。

“小少爷,是结果出来了吗”年长农夫问道,心中有些忐忑。

“嗯,是出来了。”

“那那这对小少爷可有用处”年轻的农夫急忙问道。

“用处肯定是有的,但到底能有多大用处,还得看这树脂产量如何,产量若大的话,那这用处将不可限量。”王浩然虽是商人,却也不会做算计平民老百姓的事。

“那就好那就好”俩农夫对视了一下,甚是喜悦。

“小少爷,脆枝儿里面的树脂可多了,且不说树皮,就连树叶、果子、树根里面也多得很。”年轻农夫介绍道。

“产量多的话最好,不过我需要一个准确的数值。这样吧,明天我和你们一同去一趟荆州。”

“好好好”

奇怪的是,比起脆枝儿有用处一事,王浩然去荆州倒更让这俩农夫激动,王浩然纳闷道:“你们是不是还有别的事”

这时,俩农夫利利索索的跪在地上,年长的农夫哭诉道:“小少爷,请您为我们永录村做主啊”

“快起来说话,说说到底是什么事”王浩然更纳闷了,自己又不是朝廷官员,哪里有什么权利给他们做什么主啊

“小少爷,是这样的。”年轻农夫答道,“大概半年前朝廷不是有政策下来鼓励开荒吗可是我们永录村很晚才得到消息,结果附近能开荒种地的地方全都被隔壁永安村的人占去了。我们猜想,这事一定是县令老爷搞的鬼,等永安村的人占好地后才告知我们永录村关于朝廷鼓励开荒的事,因为我们那的县令老爷就是永安村出来的。”

“那你们怎么不告官呢大不了告到京城去啊。”

“我们一开始就有去找县令讨说法,县令老爷虽然答应妥善安排,但他一直拖拖拉拉,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怪就怪我们永录村的人太相信县令老爷了,没有察觉到永安村的人暗地里加紧了开荒速度,等我们发现了的时候,永安村的人早把田地都开完了。于是我们又找县令老爷理论,县令老爷说可以让永安村的村民拿出一些开垦出来的田地给我们永录村,不过那些田地都是永安村的人开的,我们想要那些田地,就得付给人家人工费。其实这倒说得过去,只是永安村的人要求的人工费太高了,我们平民老百姓都有一顿没一顿的,手头里哪有那么多钱啊现在,永安村的人都把地契拿到手了,还在地里种了庄稼,就算我们告上京城,也没办法讨说法了啊”

这倒确实难办了,永安村的人毕竟投入了人力,就算永录村的人告上京城,这费用同样是免不了的。可是,跟这些老百姓要人力的话,要多少有多少,要钱他们手头上的钱却是少得要多少有多少况且如今开荒出来的田地又种了庄稼,永录村的人想要过来,肯定又得再出一笔青苗钱的,看来这都是那县令老爷打的一手好算盘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