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玄宗 > 第98节

第9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礼乐声中,李隆基登上封台的前坛,祭拜以高祖皇帝配享的昊天上帝。李隆基先取出玉牒之文,朗声念道:“有唐嗣天子臣某,取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佑,锡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前代帝王封禅之时,其玉牒之文及玉册之文往往秘而不宣。李隆基今日当众朗读,既可上达于天,也由此遍示天下之人。

李隆基首献之后,李成礼依序亚献,李宪终献。献毕,张说指挥人们将盛有玉册和玉牒的两个玉匣,藏于祭坛之石室。

李隆基步下封祀坛,面向东南而立。只听张说又是一声大喊:“举火。”

位于东南方向有一座燎坛,其中早已堆满了柴草。张说声音刚落,三名甲士将手中火把一齐抛入燎坛中,顿时,其火势直上,日扬火光,庆云纷郁,遍满天际。

此燎火为封祀的组成部分,按照李隆基此前定下的“先奠后燔”仪式,此火发之后,则封祀仪式大致结束。

张说趁着火势正旺,率领群臣伏于李隆基面前,齐声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顶的“万岁”声起,满山的步道两侧甲士闻声也顿矛而呼。就听山间的“万岁”声音若波浪一般,一波波地传下山去,渐渐漫过中天门,过了一会儿,自山顶可以听到山脚下响起“万岁”的巨大声浪,此声音自是从数万人之口中同时发出。

李隆基闻此欢呼陶醉无比,他令面前群臣平身,又询问张说道:“张卿,眼前如此阵势,朕此前为何不知呀?”

张说道:“陛下,未上山百官今日同时在岱庙祭祀五帝五神,由此众人毕集于岱庙周围。今日封祀顺利,臣等感念陛下伟业,使四海晏然,由此心声顿发。不料山上山下呼声连成一体,臣此前也未曾想到。”

张说明显说的是鬼话。他此前与王毛仲多次议过此节,否则满山甲士哪儿能够步调一致?此次东行泰山,以兵士最多,他们欢呼,其他人定然随即而从。

李隆基志得意满,满意地说道:“好呀,今封祀初建,云物休佑,皆是卿等辅弼之力。我们君臣今后要长相互保,勉副天心,以期长如今日,不敢矜怠。”

张说闻言又复带领众人跪言:“陛下,昨夜则息风收雨,今朝则天清日暖,复有祥风助乐,卿云引燎,灵迹盛事,千古未闻。陛下又思慎终如初,长福百姓,则天下幸甚。”

李隆基此时心情大好,闻听如此美言,觉得自己受之无愧,遂仰天长笑,继而说道:“都起来吧,我们该下山了。今日午时,我们要欢宴帷宫,大家好好乐一乐吧。”

此次封禅大典,以山顶封祀为高潮之处。是日午宴之时,未上山群臣累进颂言,有人言道,其在山下遥望泰山之巅,就见日色明朗,庆云不散,紫烟袅袅上升,实为极度祥瑞。李隆基闻之,顿时龙颜大悦。

是日晚间,天空忽然又复阴沉,竟然飘飘洒洒落下雪花。李隆基心思鼓荡,提笔赋诗一首,名为《登封喜雪》,诗曰: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英。

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朝如玉己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登封何以报,因此谢功成。

其末句以“谢功成”收篇,由此可见李隆基的自诩之情。

十一月十二日辰时社首山顶

是日辰时,李隆基及群臣集于社首山泰折坛,以祭地皇,由睿宗皇帝配享。

其礼仪如封祀坛之礼,不加累述。

十一月十三日辰时帐殿

李隆基这日在帐殿里接受朝觐,除了文武百官之外,又比往日多了许多人,计有:

孔子后代,诸方朝集使,儒生,文士上赋颂者;

突厥、契丹、奚诸王;

吐蕃、大食、五天十姓、昆仑、日本、新罗、靺鞨之使;

高丽朝鲜王、百济带方王;

十姓摩阿史那兴昔可汗、三十姓左右贤王;

日南、西竺、凿齿、雕题、牂牁、木可、乌浒之酋长。

李隆基观此情状,心中不由得叹道:实乃四方诸侯,莫不来庆啊!

张说、源乾曜分别朗读了《封祀坛颂》和《社首坛颂》之后,群臣及外使纷纷出班大唱赞歌。

李隆基又复龙心大悦,当殿宣布了两宗事儿:一是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二是大赦天下。

朝会即将结束,张说又躬身奏道:“陛下,曹州八岁童子候在殿外,要当殿献颂于陛下。”

李隆基问道:“八岁童子?其能作颂吗?”

“陛下,此人名叫刘晏,幼读诗书,善著文章,七岁时被曹州举为神童。其闻陛下东封,遂作《东封颂》。”

“不会请人代笔吧?”

“臣此前也有存疑,因与此童子对答一番,此子对答如流,果然为神童。”

“嗯,张卿既如此说,那是不会错的。宣上殿来。”

一名八岁孩童昂然而入,毫不怯场,到了李隆基面前伏身叩首,仅这一份儿气度就令人叹服。

李隆基笑道:“张卿,搀他起来吧。一个小孩儿家,能从容行此大礼,亦算不易了。你名叫刘晏吧?好好将所作之《东封颂》读出来,若读得好,朕定有厚赏。”

刘晏起身,开始朗读自己所作的《东封颂》,要说其中的句子如“封祀岱岳,告成功于昊天上帝”亦属平常,然其为八岁孩童所作,又清脆诵出,中间绝无停顿,实属不易。

李隆基心知此情此景定是张说事先安排,无非想让自己更加高兴。然一个八岁童子能写颂词,且能朗朗诵于口舌之间,令殿间的外邦之人甚服中华后继有人,确实令自己脸面之上甚添光彩。

李隆基又复龙颜大悦,赞了刘晏数句,并授其为秘书省正字。如此一来,刘晏小小年纪一跃成为九品官员,从此可以身着官服列身朝班。

刘晏的神童之名由此传扬天下。其长大之后果然成为一代名臣,此为后话,这里隐去不表。

封禅队伍离开泰山后向南而行,第一站即来到曲阜。李隆基致祭孔子,封孔子为“文宣王”。

大队人马在路上又行了十余日,这日行到宋州地面。李隆基眼望前方缓缓流淌的睢水,对张说说道:“从此西行汴州后,很快就可到东都了。我们千军万马一路行走,为了不扰地方,未曾驻足,这宋州水陆方便,向来富庶,我们就在这里歇上两日吧。”

张说心领神会,唤来宋州刺史等人将大队人马妥善安置。宋州城内有一著名的酒肆,名为“梁园”,居中有一座上下两层的阔大酒楼。张说请得李隆基同意,让王毛仲派甲士在梁园周围警戒,是夜李隆基在此赐宴群臣及外邦来使。

夜幕渐合,梁园灯火辉煌。李隆基与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在二楼用膳,其他官员及外邦来使则在底楼欢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