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玄宗 > 第94节

第94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九龄一直候在门外,闻言答应了一声,然后疾步入后厨吩咐。

张嘉贞举盏祝道:“圣上如此挂念老臣,我……我……我现在就是死了,也该含笑九泉了。”他说到这里,忽然哽咽出声,眼泪不绝地流下。

场面一时陷入静寂,与其相邻而坐的源乾曜立起身来,走至其身边轻声劝道:“张公,不可如此。今日既蒙圣恩,大家应该高兴才是。你如此作态,就会扰了场面上的兴致。”

张嘉贞闻言,急忙伸手抹去眼泪,起身持盏谢道:“是了,嘉贞情难自已,由此碍了诸位的兴致,赔罪、赔罪。来,请饮尽此盏,表达嘉贞一点心意。”说完之后,先是仰脖饮下。

此后张嘉贞连连敬酒,皆是先饮为敬。

张说看到张嘉贞连连饮尽,心想他此前的酒量甚浅,难道去豳州这年余时间日日以酒浇愁,以致酒量大升了吗?他心中暗笑道:不知张嘉贞酒醉之后,会是何种模样?

宋璟与源乾曜也觉得张嘉贞今日举止大异常日,皆好心劝他。宋璟说道:“嘉贞呀,我们今日还是以叙话为主,不要饮酒太快。”

源乾曜也轻声劝道:“张公,酒还是缓一些吧。宋公说得对,我们今日还是以叙话为主。”

张嘉贞此时酒意已有八分,他闻言笑道:“圣上……圣上让我们宴饮,当然让我们兴致盎然嘛。我今日心情甚好,酒嘛,还是要……还是要多喝一些嘛。”他说完话也不再敬别人,随手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张说见状心中暗笑一声:呵呵,舌根已然开始硬了,应该差不多了。

张嘉贞扭头唤张九龄道:“别愣着呀,快点倒……倒酒啊。”

张九龄依言添酒,他生怕张嘉贞喝醉,仅添了半盏。

张嘉贞一瞪眼睛,大声道:“怎么了?难道……难道没酒了吗?”

张九龄只好将盏中添满。

宋璟眼观张嘉贞醉态已出,蹙眉说道:“九龄,嘉贞酒意已多,不用再添酒了,把坛中之酒都撤下去吧。”

张九龄躬身答应,然后出门唤人。

张嘉贞此时的酒劲上脸,眼中的血丝布满。他伸手又将盏中之酒饮尽,然后挥手将酒盏掷在地上,大声嚷道:“宋公在此,今日要好好替我们评评理。”

与座之人被张嘉贞的举止惊呆了,就见张嘉贞手指张说道:“宋公,张说实乃小人也。他若不行阴谋诡计,这中书令的位置焉能得之?”

宋璟挥手道:“嘉贞,坐下好好说话。你如此咆哮,成什么样子?”

张嘉贞此时根本不听宋璟之劝,手指张说大骂道:“你构陷吾弟,也就罢了;为何还让我素服待罪,哼,我又有什么罪了?”

张嘉贞此时已怒极,只听“呛啷”一声,他伸脚踏翻了面前的几案,然后大踏步奔向张说,其挥舞拳头,显然要揍张说。

源乾曜毕竟年轻了数岁,身子还算灵活,其飞身而起上去拉着张嘉贞。其时张九龄等人闻听动静,急忙入阁帮助拽着张嘉贞的手臂。

张说其时甚为平静,一言不发,稳坐那里注目眼前的场景。

宋璟大怒起身,斥道:“皆为宰辅之人,成何体统?道济,你先走吧。乾曜、九龄,你们将嘉贞架回去,让他好好醒醒酒。”

一场酒宴不欢而散。

大理寺复核王猛的案子仅用三日,结果维持京兆府的原判。

李隆基阅罢大理寺的奏书,即陷入沉思之中。其时李林甫又上奏书一道,其中写了自己对此案的新发现,并对大理寺敷衍核查表达了不满。

李隆基令高力士将宋璟传入宫来。

宋璟入见后,李隆基将那几道奏书递给宋璟,说道:“宋卿,你先将这些奏书看一遍,我们然后说话。”

宋璟此前也风闻此案的大致经过,现在再细观奏书,明白了此案的详细。他读完后抬头问道:“陛下让臣观这些奏书,不知何意?”

李隆基很直接答道:“朕欲使你主理此案!”

宋璟大惑不解:“陛下,此案甚为简单,不过少年人斗殴之事。且此案先由京兆府审理,次由大理寺复核,其间过程甚为明晰,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

“嗯,朕一开始也有疑窦,心想李林甫为何会对此案如此上心?朕看了其第二次上言,其中说到那法曹与其中一位少年有亲戚干系,如此就需郑重了。”

“臣刚才看过了,李林甫对此事确实上心。他们确有亲戚干系,然绕得较远,且法曹断案时未有徇私之嫌,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说道:“宋卿向来光明磊落,不识人间鬼蜮伎俩。若他们果然有亲戚干系,此事就要另外说了。绕得甚远?哼,他们此前就是没有亲戚干系,不过相熟,此事也透出乖张。”

宋璟大致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意,看来皇帝主要还是忌讳这位法曹徇私,因说道:“李林甫所言是否属实,稍一核查即可探知。陛下有旨,臣当奉旨而行。”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朕之所以请宋公出山,缘于其间人物多为大名鼎鼎之人。朕令张说与源乾曜前去查问,想是他们以为朕小题大做,不过按序令大理寺前去查勘一番,看来并未放在心上。此事由京兆府而起,那京兆尹李元纮当初敢于和太平公主叫板,如此天下知闻,则李元纮所处置案子,几无错案。朕考查天下之人,也只有卿能担当此任。”

宋璟拱手道:“臣谢陛下信任。”

“呵呵,其实宋公此时心中,是不是也认为小题大做呢?”

宋璟实话实说:“臣确实有些疑窦。”

李隆基慎重道:“贞观之时宽法慎刑,岁无断死,那是基于百姓心中有知耻之心,力行君子之举止;朕无能岁无断死,然要保证执法之人清正公平。朕之所以重视这件小案,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庶民百姓遇事之时唯盼官府公平公正,是为他们心中的最后一道底线,朕不能失信于民。”

宋璟此时彻底明白了皇帝的真实心意,其大为感动,起身俯伏在地,叩首道:“微臣代天下苍生,叩谢圣上体恤民情之心。臣奉旨核查此案,定公平公正,不敢有失。”

李隆基也起座离案,上前搀起宋璟,温言道:“卿言错了。其实天下之人,皆视卿为公平公正的化身。朕请你出山,正为此意。”

二人此后又闲谈一番,说话时又不免提到张嘉贞那晚闹宴的事儿。

宋璟还有点余怒未消,说道:“唉,皆为宰辅之人,如此作为实在有辱斯文。陛下,臣当时未能诫约双方,实在无能。”

李隆基道:“卿如何就无能了?朕以为这样很好呀,张嘉贞当初确实中了张说之计,如此宣泄出来,即可舒缓心中郁闷。哈哈,张说施诡计得了便宜,也该付出些代价了。”

宋璟想不到皇帝如此认可此事,心中有些不解,说道:“陛下,臣早就说过张说心术不正,不宜为相。陛下为何还能容忍呢?”

李隆基反问道:“卿如此以为,想姚公当初也能瞧清楚张说的为人,他为何还向朕推荐呢?”

宋璟沉吟道:“臣与姚公颇有不同,则眼光也有差异。”

李隆基又微微一笑,并不回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