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2 / 2)
这样的经历,再加上外婆家也有不少人死于明军之手,是绝对不可能为郑成功说好话的。但是佘志贞不光是说了,还很明确的记述过当时的死难者应该在万人左右,并没有清廷在澄海县志等官方修撰的史料中所记述的七万多人之众。
提早了八年,这个孩子现在还没有出生,自是无法作为见证,但是陈凯细细看去,寨子就这么大,里面大抵也就两千来人的样子,那个七万人的数字,也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的。
“早前下官听人说,鸥汀寨能装下六七万人,原本以为是个多大的寨子呢,现在看来,好像也没多大嘛。”
陈凯突然冒出了这句话,黄廷、柯宸枢、甘辉等人无不是闻言大笑。其中甘辉更是直接与陈凯言道:“陈参军说笑了,您是夺过潮州城的,一座府城里常住的百姓也就五六万人,这么一个破寨子,凭什么装六七万人”
是啊,封建社会,人口密度之低,若非两京、苏杭、扬州、广州那般的巨城,一座府城里面有个五六万常驻居民才属于正常现象。如鸥汀寨,一座049平方公里的寨子,大小也就相当于一座公园,还不能是特别大的那种,寨子内部还不乏良田和闲置土地,能够容载下两三千人已经是极为不易的事情了。
甚至说句明白话,后世此间所属的汕头市,一座省辖市和经济特区,也是平均每四平方公里才有一万人。这鸥汀寨在明末清初的人口密度居然是工业化社会的56倍之多,这样的数字,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对此,陈凯只有一句话要说,那就是,脑是个好东西,但愿那些一张嘴就是郑成功屠鸥汀寨七万人的家伙们真的有。
当然,无论是七万人,还是一万人,甚至亦或是一千人,郑成功屠鸥汀寨的性质之恶劣还是改变不了的,因为那场惨案的死难者中不只有手染鲜血的屠夫,更有受了无妄之灾的那等手无寸铁的良善。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比之抗击满清民族压迫、比之从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下收复台湾,这是作为一介海商出于阶级立场的必然选择,但也是最不该的选择。
所幸,现在陈凯参与其间,总算是扭转了过来。至于陈君谔以及他的那些亲信们,杀人者死,他们这些年怎么虐杀商民的,今天便要他们实实在在的还回来。
“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
第一百一十二章 驱狼吞虎一
鸥汀寨事了,陈凯给郑成功修书一封,说明对于此地处置的决断是他做主的,如对黄廷所言的那般把责任揽了下来。
黄廷等人还要继续震慑地方,倒是陈凯则在处置了陈君谔及其亲信之后,便启程返回南澳岛。郑鸿逵的订单,他早前已经派人回去去赶了,却也不差什么时间。可是原本计划在拿下郑鸿逵之后,陈凯还有打算去旁的什么地方去扫一波订单,拉点儿生意回来做,奈何巨变到来,这份闲情逸致也就只得暂且压一压了。起码,也是要等到解决了更大的问题之后才能成行。
回到南澳岛,军器局及其下属各部门一切照旧,军服制造工坊的工作愈加忙碌,老鼠须子已经打算再招一批女工和少量有经验的裁缝来提升产能,等到陈凯回来后便抵了条陈,战战兢兢的等待着批复。
“想法是对的,但是不可急功近利,把握好尺度为好。”
“卑职明白,卑职已经算好了需要多少人再去招工。”
算账,那是老鼠须子的老本行,一个女工每天的产能多少,他心里面是有数的,剩下的无非是加减乘除而已。
“如果有左先锋镇、援剿左镇以及右冲镇的士卒家属应征,优先,但不要让旁人知道,你自己拿捏即可。”
“卑职遵命。”
军器局附属学堂那边已经完成了招生,开课定在了夏收之后,这样也不至于耽误到那些家里有地的学生家的农业生产。
至于师资,陈凯干脆把陈鼎口中的那几个在南澳岛上过儒学的读书人找了来,反正他们的工作就是识字课,剩下的陈凯打算从他们中找两三个脑子没有读傻的进行几个月的培训。不过却也不急,因为识字课怎么也要一年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很多事情一旦上了正轨,陈凯反倒是轻松了下来,但是现在却也不是什么可以轻松的时候,稍待了几日,他便启程出发,赶往潮州府城,因为有些事情、有些人,也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陈凯乘船抵达潮州,府城秩序井然,只是兵似乎又多了一些。回到行辕,陈凯很快就从郑成功的口中得知了他新近组建了一个叫做前冲镇和一个叫做正兵营的两个军事单位,一大一小,加一起一千五百战兵,分别由阮引和卢爵二人统领。
新建部队是扫荡潮州西南各县后的必然,实力提升,自然要显示在军事存在上面。兵员继续扩充,占领区也在继续扩大。鸥汀寨那边,大军也已经返回了,防务交给了陈辉来负责;此前既定的河婆镇和丰顺营也已经入手;郑成功早前营救施琅所部,因为吴六奇和郝尚久的威胁依旧不小,所以没有驻兵坚守的程乡县城在大军退却之后也由当地的一个土豪占据,当郑成功的大军拿下丰顺营后,那家土豪也派人送来了贺礼,摆明了要与郑成功缓和关系。
这样一来,经过了一年多的奋战,郑成功的大军兵力扩大了一倍拐弯,占领区也从南澳岛和东山岛扩大到了潮州的南部和部分中部地区,剩下的无非是潮州北部的大埔、程乡、镇平、平远以及凤凰山东北的那座饶平县城,整个潮州府就可以彻底收复了。
早前陈凯与郑成功就已经做过调查,后来拿下府城后,陈凯又进行了更有深度的查询。潮州一府,南部多平原,产粮甚大,北部多山,但矿产丰富。原本历史上让郑成功发愁了一辈子的粮食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是随着军队的扩大,武器的原材料就越显捉襟见肘了,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持续性恶化,还是自身的需求加大,尽快收复潮州北部地区就不可避免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潮州北部,根据细作早前打探的情报来看,主要有三家贼寇是需要我军必须注意的。其一,便是大埔县三河坝的吴六奇,上次国姓出兵,吴六奇退避三舍,但是依旧打着鞑子的旗号,举兵对抗,抗拒输征。除此之外,大埔县城的江龙和独霸镇平县的赖其肖同样需要注意,他们各自实力不匪,若是我军大举北上,他们很可能会抱团来战。”
“抱团”
从同样面带不屑的施琅口中听到了这么个词儿,郑成功差点儿笑了出来。比之去岁进军潮州前,他早已是今非昔比,莫说是就这三家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就算是全潮州北部的土豪都凑在一起,集体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