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盛世国师 > 第121节

第121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如果慕晏军队要出征的话,宿谊便会自请随军,对高句丽军队施展“雷霆之怒”。

这含义自然是,宿谊会制作火药武器,好好的放一次烟花。

宿谊如今不将火药武器拿出来,是因为担忧拿出来的东西太多,昱朝一次性消化不完,国家预算不够。而他只要拿出来了,若是被人泄露出去,担忧自家抢占不到先进,反而被其他国家的人先学了。

宿谊决定,他每拿出一样东西,都要让昱朝自身消化了吃透了。这样就算泄露给其他国家,昱朝也抢跑成功,不惧怕别人。

但若只是一场战争的话,宿谊却是可以先拿出来的,但那必须他在场。宿谊在场,让人使用火药武器,便可推说是“天师神通”上。

就像是那时找土豆时,他用白磷表演无火自燃,并在空中放烟花。如此神奇之事,直到现在也无人问及其中奥妙,只当那是天降异象。

若是他随军出征,也可推说是老天降下雷火惩罚这些人。大不了之后他“大病”一场,生命“垂危”得了。

事先将火药之事告诉慕晏,慕晏定能帮自己好好遮掩。

有海船,有船上的远程打击兵器,有新铸造的钢铁兵器,还有宿天师特制“雷火弹”倾力加盟,带兵的又是慕晏这虽然年纪轻轻,但声名远播的老将名将,宿谊不信打不败那高句丽。

说难听点,宿谊宁愿埋火药把那几座城都炸了,也不愿让给高句丽。

“寸土必争”这执念,之所以叫执念,就是因为这念头在心中已成了魔,宁可其不长草,也不能让其跑。即使这样不符合自然规律不符合人道主义不符合xxxx,但既然都是执念了,还管这些干什么?

不过城中还有百姓,宿谊还是很犹豫的,他做不到草菅人命。不过他又不带兵打仗,所以即使他心软也不会延误战机。对于慕晏这等将领而言,攻城略地的时候,流血什么的,太常见了。

战争之时,百姓的确如草菅一般。

辽东几城的百姓,先被当地豪强掠夺一番,征兵征粮。被高句丽占据之后,又杀烧抢掠一番,能跑的掉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掉的。如今战火又起。

只希望在这次战争之后,他们能重新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至于高句丽会不会乖乖把那几城还回来,宿谊自认为已经很天真很善良,也不信。

................................

慕晏将折子快马加鞭让人送往京城之后,宿谊就不担心京城局势了。就凭着高句丽此举,可能是勾连了藩王和京中一些世族所为,皇帝老爹就不可能任由其计谋得逞。

慕晏保证天气转暖之后,自己能出兵将这几个城池打回来,不需要北边主力分流,也给皇帝吃了定心丸。

不过宿谊还是担忧那些“为了大局应该放弃辽东几城”的说法。若是朝中这种声音占了大头,皇帝虽然能一意孤行,但总会束手束脚。

对这个,宿谊也有办法解决。

当时他脑门被书砸一下,可不是只砸出这个主意。

宿谊召集墨家那些人,特别是善于辩论的那些人,让他们乔装打扮,去当地酒楼等各个地方找人辩论,强调寸土必争的重要性。

理性上,可以说国家利益,国家颜面;感情上,可以煽情乡土乡亲,故土难离。

谁没个故土?华国一向安土重迁,对故乡感情十分深刻。辽东和青州隔海相望,辽东割据的那几城也逃了不少人来青州定居,其中不乏名士。煽动这些人的思乡之情,让他们知道这些城池居然被蛮夷占去了,他们一定会很愤怒很悲伤。

宿谊要的就是这种愤怒和悲伤。

愤怒和悲伤,化作锦绣文章,好诗妙词,以及各种淳朴的歌谣。咱让你听一听民众的呼声,看一看舆论的力量。

在青州这边点燃火之后,宿谊就要将火烧到京城去。

慕晏在给皇帝折子中也说了煽动民众情绪一事,而他也分别写了几封书信给至交好友,希望他们能助他一臂之力,煽动京中舆论。

宿谊犹豫了许久,最终决定亲自趟这浑水。他亲自给自己京中一些友人写信,希望他们能“稳定民众情绪”,并言他掐指一算,撑过一月,此事必有转机,那几城定会收回,切不可能在这节骨眼上被人一煽动,就把自家土地送人了。

宿谊知道,一些和此事没有利益关联的世族犹豫,并非是因为没有爱国之心,只是因为“大局”考虑而已。的确比起辽东那几城,还是北边更重要。即使撑过这段时刻,昱朝也不一定能够两线作战。宿谊就是要给他们吃定心丸。

有他保证,这根稻草一压上,这些中立世族的心就会朝着主战派那边倾斜。

此事慕晏本是极其反对的。以宿谊平日所做所为,战争之事,不应该和他扯上关系。宿谊就应该是高高在上,做悲天悯人状。这样子,才会让人心生敬意的同时又不会觉得有威胁。

“若能收回这几座城,哪怕我这天师形象崩了又如何?”宿谊摇头,“不用劝了,我心意已决。而且若是出兵,我必随行。有些武器,只有我会用。你就算不同意,我也会求陛下。便是以死相逼,也会让陛下同意。”

慕晏眉头紧锁,看了宿谊半晌,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怒气:“我知你心情,但你也要知我心情。”

宿谊道:“我知道你不想让我受到伤害。但我也是男人啊,我也有血性。我是……我是皇帝长子,昱朝的事,我怎能置身事外?就算没了这层身份,我是为了华夏气运才回来,逍遥大道我都弃了,不过些许危险而已。若是想要安稳自在,我何必回来?一寸国土,一寸气运。被人正攻打了去也就罢了,以后打回来。但是被自家人送出去这种事,就是自损气运,若是得逞,便是以后补都补不回来的。”

宿谊一通胡说八道之后,慕晏被说服了。

就算没有被说服,慕晏也阻止不了宿谊。

若是宿谊真能狠下心,谁也阻止不了他。之前宿谊被阻止,没能去北疆,是宿谊自己也被说服了的缘故。没有他在,北疆战事也能平定下来,他并非无可替代。

但此次,宿谊似乎觉得非他不可。或许其中还有些他不能对外人道的秘密,但宿谊显然心意已决。

宿谊其实还没有觉得这场战争非他不可,他对慕晏还是信任的。但慕晏担心他,他何尝不担忧慕晏?他此次决定随军出征,将火枪拿出来,就能少了许多两军短兵交接的危险,慕晏也就少了许多危险。

如今的两军对战,都是大将冲到前面砍杀,宿谊想想,就觉得心惊胆战。

至于自身危险,宿谊也考虑过了。他去了,也就是个军师幕僚的位置,这种位置,都是不会上前线的。他躲在最后面,除非整个大军都被人灭了,或者身边出了奸细,不然不可能伤得了他,不过是随军可能会累了些。

宿谊可以先将火药武器准备好,教会别人使用就成。即使要他亲自指挥,指挥远程武器,也没有多大危险。弓箭什么的,金属盔甲一穿就能挡住。虽然不便行动,他又不需要骑马打仗。

可若宿谊说是担忧慕晏的安危才非要前去,慕晏肯定不会同意,也只能胡扯一些了。

不过除了私心之外,宿谊也确信自己的加盟,能让这场战争尽快结束。

冷兵器时代遇上火药,吓都吓死一批人,更别说打了。

因宿谊的坚持,慕晏只得无奈同意。不过宿谊写的信,都被慕晏改过了,并且夹带在他自己的书信中。慕晏将宿谊的请求都删掉了,只留下其掐指一算,开春之后,一切会顺利的话。

只要这语焉不详的几句话,让京中友人安心就得了。他们看着宿谊的信,也只会以为是慕晏恳求之后,宿谊才占卜。这样将宿谊与这件事的牵扯尽可能降到最低。

宿谊书信到了京城之后,果然如宿谊所想,给那些正在犹豫的世族吃了定心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