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衙内纪事 > 第6节

第6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陵越惊得合不拢嘴,"少爷要和他和好那少爷不就屈居人下了"

"至少,小虎兄这么觉得吧。"谢文纯笑道。他玩了两年聚了一批人,此番在家中养了一月出来后却觉得兴味索然,没什么意思,都是酒肉朋友,但也不好随便的"退隐江湖",就想着要花虎做接盘侠,自己没事当个狗头军师就行。

回到家中,谢文纯就奔到崔氏的云归园。

“娘,爹还没有回来么?”

“最近要主持会试和高丽朝贡的事情,忙得很,你爹大概要在值房睡了。”崔氏摸了摸儿子的头。

“好吧。娘,你说爹为什么不送我去国子监?”

崔氏眼光一冷,随即笑道,“可是有什么人在你面前闲话了?”相公一片苦心,若被儿子误会了,她定饶不了那闲话之人。

“是杨夫子,问我为什么读书,让我想明白这个问题。”谢文纯毫无把杨夫子卖了的自觉。

崔氏送了口气。当初相公执意让这位杨姓同年做文纯的夫子,而不是选择国子监或是崔家的族学,她也是有过疑问的,如今看来相公是找对了人。“吾儿,先生这是看你是不是坚定呢。国子监权贵子弟极多,去了是想学些学问,还是结交势力,都是个人的选择。早去了不一定是好事情。”这也是她近些年慢慢想明白的,“文纯,谢家已是显赫,崔家更是清贵,你未来的选择很多,慢慢想。还记得我教你写的第一个字吗?”

“记得,娘亲,是个‘我'字。"谢文纯似有明悟。

"对,文纯,想想你自己的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崔氏温柔说道,看儿子苦苦思索的样子,心中有些自豪。这是她崔慧娆和谢松的儿子,当然有资格走一条自己想走的路,而无论儿子想要什么,她都会为他达成。

当晚,谢文纯罕见的有些失眠,这还是他长这么大来头一遭。睡不着,他就坐了起来。侍候的大丫鬟如意也立刻醒了,"少爷,可是被梦魇住了"说着,给谢文纯披上了衣服,以防着凉。

谢文纯摇摇头,示意没事。"如意姐姐,你说,我这样下去,是不是挺没意义的"

如意一听少爷大半夜的这是思考什么人生哲学呢,怪吓人的,安抚道,"少爷想做什么都是好的。"

"是啊,爹爹是阁老,娘亲是崔家女,我好像也没什么好做的考个功名有什么意思呢?"

如意道,"少爷,如意没读过多少书,只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的。少爷何必想那么多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谢文纯也不知是被哪句话触动了,喃喃自语道,"是了,我先读着书,想干别的了再说好了。恩,先好好读书,考个状元什么的。"

如意不觉得少爷随意的说考个状元有什么不对,她觉得小少爷当然是什么都做得到。"恩,少爷自是可以的。"

解决了一件心事,谢文纯倒头就睡。这日后,他读书也真的专心了许多,杨夫子喜上眉梢,认为这孩子终于开窍了。第二年杏月,谢文纯参加了他人生的第一场考试——童生试。

作者有话要说:

童生试:明、清两代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与院试三个阶段。

杏月:二月。蠢作者不会算古代的农历。。。

国子监:国子监只是一所学校(最高学府),只有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才能通过廷试或者吏部试等渠道直接做官。对大部分国子监的学生来说,要想考取功名,还是要参加科举。

这篇文的官制仿明朝,如果有错漏——那就是架空!不过还是欢迎指正的,也可以学一些知识~~

第9章 童生试

杏月,天京仍有些寒冷,才是黎明,玄武县的考生们就聚集在了县考署门前,等待县官点名。一些出身贫寒的士子站得久了,不免有些瑟瑟发抖,当然,家中宽裕的人便坐在马车中等待——比如谢文纯。

“我还想再吃一块桂花糕!”谢文纯今日穿了一身玄衣,外披素白斗篷,虽未加冠却也把头发束起,以方便写字。不很华丽,却样样精致,崔氏既怕穿得太少冻到,又怕穿得太厚写字不方便,很是下了一番苦心。

“少爷,桂花糕吃多了会渴的。杨夫子特意嘱咐了,考场尽量少喝些水,少爷且忍着吧。”今日是大管家福全陪着谢文纯来的。

“那好吧。”谢文纯也知晓是非,不过一时嘴馋。“阿福叔,你看看我那几个互结的人来了吗?”考生取具同考的五人,写具五童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谢松自是帮谢文纯找了几个知根知底的人,又在府学为儿子找了廪生作保。

“人太多了,少爷,我叫小顺下去看看?”

“算了。我下去吧!车里有些闷。”谢文纯说着就跳下了马车 。一则是年纪小,二则是衣着不凡,在人群中很是突兀。见旁边的人都瞅自己,谢文纯也不怯,陵越在身后提着考篮,两人来到人群的前端找个空旷些的地方站下。当下就有人来搭话,叫林文华的,是与谢文纯互结的五人之一,今年十七岁,父亲在礼部任职,也算个小小的官二代。

“谢公子,来的这样早啊。”

“林兄,不必客气,叫我文纯就好。”林文华哪敢,这可是阁老的独子,若不是自己恰巧也赶这一场县试,哪里有和阁老公子搭话的机会。称呼不变,两人也寒暄了几句。不多时,另外三人也聚集了过来,五人一时间还挺热络。林文华等人心中暗暗想着谢小公子也不像天京传的那般纨绔,为人倒还谦和。

时间到后,有搜子搜身,看是否夹带。这差役也眼尖,见这五人为首的小少年气度不凡,猜想大概是报名的谢阁老家的公子了,也不细查,松松的把五人都放过去了。

谢文纯拿着自己的考牌,考牌背面写道“面白,无须,容貌甚佳。”是前几日五人来县里结保按手印时发下的。之前谢文纯还担心过会不会得个“身短”之类的评语,见此放下了心,看来这差役很会来事。提着考篮来到自己的案前,先研了墨,就坐下凝神看考题。

县试的自由度比较大,由县令决定是考五场还是四场,玄武县令的选择是四场,第一场叫正场、第二场称初复、第三场为再复,第四场称面复,每场一个白天,隔一天一场。考生只要将正场考中了,便不必参加‘初复’和‘再复’,只需等待五日后的第四场面试即可。那些正场考不中的,就只好老老实实再参加初复,若是再不中,还能考‘再复’,要是还不中就只有等下次县试了。

第一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有杨夫子和父亲的教导,这种问题自是难不倒他。本来还有些紧张,但一扫试卷没有不会的,于是放下了心,专心把字写得好看些,不到巳时,就答完了卷,施施然交卷离去。

考生分批放出,谢文纯交卷不算晚,可也不早,福全和陵越早在门口等候。见少爷出来了,忙上前结果考篮,一阵嘘寒问暖就回谢府了。

谢松照常在内阁值房没有回来,崔氏和谢老太太却早早等着了。见谢文纯精神尚好,两人也算松了口气,不敢多说怕影响他状态,看着他吃了些清淡食物后就让谢文纯回去补眠了。

杨夫子和谢松并不担心谢文纯的县试,毕竟这个层次以谢文纯的脑子,只要能正确破题,再把文章顺当写下来,过关就是板上钉钉的。按照二人的想法,历时近一年的童生试便是谢文纯练兵的场所,考上后入国子监,再潜心琢磨几年,潜心学习,到时再应府试、会试等。这个时候两人自是想不到后来的情势变化的,只得说人算不如天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