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朝锦绣 > 第88节

第8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54章第六章:一寸还成千万缕(18)

短短片刻的功夫,王轶的精气神也似乎要被抽干了,浓重的疲惫溢满了眉宇间。下午还在与人议事,满心的胸有成竹与意气风发,如今也只剩下了茫然与不知所措。若非出了这般的事,王轶做梦都不曾想到,原来王氏对自己来说竟是这般的重要。

三十多年的相依相伴,心里所有的运筹帷幄与踌躇满志,如今再回想,似乎与那个只会说夫君英明的老妻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年对待老妻的一退再退,得知她有心疾后的对王雅懿所有任性的妥协,何尝不是因为心底隐隐恐惧。毕竟这世间,只怕也只有这一个人会对自己不离不弃,全心全意支持了三十多年了。

王轶少年心慕表妹,做下的不少糊涂混账事,后来偶尔回想,何尝不曾内疚与后悔。迎娶王氏短短三个月,就迫不及待的迎娶表妹青姨娘为贵妾。那时正是年少,仿佛有挥霍不禁的一切,颜如玉黄金屋对王氏子弟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王轶也算恪守士族之道,对自小一起长大的青姨娘,更是重情重义。为保青姨娘贵妾的位置,有了嫡长子后,在一段时间里,就不再去王陈氏的院落。直至青姨娘有孕,因族中与陈氏的双重压力,才不得不给王陈氏保留正室的体面,再次宿在正院。可青姨娘接连所出的两位庶子,一个只比嫡长子小一岁,一个甚至比嫡次子都大半年。

青姨娘有了两个庶子傍身,又有老夫人的偏颇偏心,算是彻底的扬眉吐气,开始接触掌家权。王陈氏身为大妇,反倒对后宅的一切不甚在意,将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王轶身上,因这点知情识趣,王陈氏很快就怀上了第三胎也就是嫡长女。也因这次的有孕,她失去了所有后宅的掌控权,自此以后,整个王氏后宅被青姨娘把持数十年。

这其中门道老夫人与青姨娘做得不算隐秘,老太爷心知肚明,但不知为何却不置一词。陈氏也当时数一数二的门阀,世家嫡女身上所有的强势与傲气王陈氏丝毫不缺,但对王轶时却也丝毫没有。王轶虽得意于王陈氏的小意奉承,但对于后宅的争斗却冷眼旁观,甚至因老太爷的态度,对青姨娘的偏宠偏信更是有恃无恐。

在两个嫡子与两个庶子逐渐长成,嫡长女降生一年后,王氏嫡支的子嗣算是后继有人,王轶出外赴任的路,也被老太爷安排好了。当初王轶一心一意的想带青姨娘前去赴任,可那时青姨娘深受老夫人宠爱,又手掌整个后宅,两个庶子比嫡子都受宠,可谓有恃无恐,自然不愿跟随王轶前去陕地受苦。

王陈氏身为王氏嫡长媳,乃王氏之宗妇,不管在后宅如何,都不必跟随夫君出外赴任,况且当时王陈氏已再次身怀有孕,大可安心养胎。可为了随王轶赴任,她甚至将身孕也悄悄的隐瞒了下来,一心要随王轶赴任。在当时老夫人无心阻拦,但也打算留下两位嫡子与嫡女,陕地贫瘠不比帝京。

所有人都感觉王陈氏该将嫡子留在帝京,甚至陈氏本家也是此意,但在此事上王陈氏前所未有的强硬,不肯将自己所出的儿女留下。不知王陈氏是如何说服本家与老太爷,最后就的结果就是王陈氏带着所出嫡子嫡女陪王轶赴任。

离职六年后,王轶夫妇才有机会回京述职,顺便过了正旦。那时王陈氏已有四个嫡子,两个嫡女,所出的次女王雅懿未满周岁。青姨娘在王轶此番的态度上,感到了疏离与冷漠,年节后王陈氏打包行礼,再想与王轶一起离开时,受到了老夫人前所未有的阻挠。

大雍与南梁一般,最讲究孝道,老夫人要求媳妇守在帝京自己身边,是再合理不过的要求了,当时王轶虽还愿意带走王陈氏,但母命难为,左右为难。王陈氏不知怎么说服了老太爷,后来老太爷亲自发话,王陈氏可陪王轶再次赴任,但必须将年幼的王雅懿留在家中代替王陈氏陪伴祖母。

王轶这一走,又是十多年,在外任职期间,虽也有过几个妾室,但给予了王陈氏足够的体面与尊重,甚至庶子庶女也是在王陈氏的默许下才有的。因在外条件确实不比帝京,好的西席很是难求,许是感念王陈氏的不离不弃,六个嫡子都是王轶亲自教养长大,虽是要求严苛,但父子间感情很是深厚,对嫡长女更是爱若珍宝。

后宅中的庶子庶女,一年也见不到王轶几面。夫妻两人,既做到了相濡以沫,也做到了相敬如宾,虽说不上有多少男女之情,但感情似乎也超越了那些。王陈氏年纪越大,也越发的想念被扔在家中的嫡次女,逢年过节总要提上几句。可不管是王陈氏也好,还是王轶也好,心里都明白在老夫人与青姨娘掌控的后宅中,王雅懿的日子不会有多过。为此,王轶也常常深感歉意,越发的对王陈氏百依百顺。

后来十几年中,为怕老夫人发难,王轶两次述职都是孤身回家,见了畏首畏尾的王雅懿只觉心疼与难受,也见了逐渐长于后宅之后的两个越发嚣张跋扈又文武不成的庶子,越发的心寒与愤怒。直至后来,这些都化作了王陈氏待自己的好。

老太爷重病缠身,王轶才被调回帝京来,就在回到帝京前夕,两个庶子一个醉酒失足跌落后宅湖水中淹死,一个在酒楼中生事斗殴被人伤了要害,救了几日,也没救回来。这其中虽是做的隐秘,但若说没有陈氏的手段,王轶也是不信的。

人死如灯灭,对待两个十好几年见面都屈指可数的孩子,王轶当真没有多心疼了,六个嫡子都是自己亲自教养的,嫡长女更是谦和懂事,后宅还有那么多庶子庶女,哪能都顾得过来。何况这两个庶子,长于妇人之后,祖母与姨娘都是小门小户不说,更将他们养得满身坏习气,没有半分的可取之处。

王轶最不缺的就是儿子,与青姨娘将近二十年的聚少离多,年轻时的那点男欢女爱,哪里比得上近二十年不离不弃共患难的。是以,当王轶见到几乎是一夜白发的青姨娘时,心中只剩下厌烦,甚至有种隐秘的痛快与幸灾乐祸。

不管这两个庶子成器也好,不成器也好,甚至被老夫人如何心疼呵护也好,只因青姨娘当初的决定,他们这一生注定得不到王轶的喜爱。当初王轶对青姨娘有多真心,青姨娘因为有两子傍身后,不愿随王轶赴任,王轶的内心就有多失望。

青姨娘有了这两个儿子,以为后半生都有了依靠,变相的抛弃了王轶这个正牌的夫君,对王轶来说这就是背叛与欺骗。世家子,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哪个没有十分的傲气与自尊,贵妾又能如何,还不是一个妾室,玩物,值不得什么。母亲喜欢,就留着陪伴母亲就是。

何况那两个庶子被养的不知天高地厚,正经的纨绔子,哪里值得让王轶与陈氏清算,可王轶想不到的是,老夫人因受不了两个疼爱了十几年的庶孙前后都没了,也遭受了打击,身体一日糟糕过一日,王轶回来不到一年,也去了。

王轶先没了父亲又没了母亲,可也正好只守了三年的孝,便再次被朝廷启用。因有前年的十几年在外的铺路与积累,王轶的职位越发的得先帝重用,一时间似乎事事都顺利起来,可越是与王雅懿相处,王轶却对嫡次女也越发的内疚与亏欠。

一个世家嫡女,满身的市侩习气,面上看起来端庄稳重,豁达大度。实然,最善察言观色,假仁假义,满嘴谎话,奉承违心的话张嘴就来。不管心里高兴于否,面上都是笑盈盈的。素日里,一副绵软心善的作态,私底下阴郁暴躁,阴晴不定,对待周围的人很是苛责。

若当真是王陈氏那种心狠手辣,筹谋算计也就算了,可小肚鸡肠又手段歹毒,且心里做事,与王君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王轶心里对这样的性情又如何能看得上,可为人父母的,孩子成了这样,总不会是天生的,若非将襁褓中的她独自留在帝京,在这种狭窄艰难的环境成长,她也不会成了这番模样。王轶心里虽骄傲几个嫡子嫡女的教养,但历来对嫡长女与嫡子们的要求也很是严苛,但后来回到帝京后,这些要求与苛求从不曾用在嫡次女的身上。

可如今回头想来,那些宠爱与千依百顺,不但不曾将嫡次女从歪路上掰正了,甚至让她利用了自己与她母亲的这种心理任性妄为,欲求欲与,当初对待谢氏的婚事,何尝不是如此。

若说下狠手,即便为了王陈氏,王轶也是不忍的,如今既然她自己选择离开,对王轶甚至整个王氏来说都如释重负,倒也是好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更晚了!

第155章 第六章:一寸还成千万缕(19)

许久不见烟火的东宫殿,这日一早就忙碌了起来。

皇甫策一扫数月的疏懒,早早的起身,洗漱了一番,坐在了一侧,不知神思何处。

柳南将橱柜全部打开了,一件件的仔细的挑选着今日所穿之衣袍。

直至皇甫策梳洗完毕,又坐了许久,也不见柳南选好今日所穿的衣袍,他将艳色和素色对比来去,面上很是纠结。

不知过了多久,皇甫策率先回过神来,蹙眉看向柳南:“随意拿一套。”

柳南大惊小怪道:“这哪能随意啊!外面的人都传殿下重病在身,今日咱们好容易得了机会出去走走,自然要怎么精神怎么来。”

皇甫策轻声道:“孤何时在意过传言?”

柳南吭叽了半晌,又道:“人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可这事哪有男女之分呐!殿下越是好看,越是能留住人心不是……”

皇甫策挑眉,轻声道:“谁说的?”

柳南噎了噎:“奴婢自己琢磨的……咳咳,奴婢自小入宫,想得许是不对,对殿下可是忠心耿耿!殿下与娘子这许久都不见了,奴婢也是……也是想着殿下好。”

皇甫策沉思了片刻:“东苑时年节,孤穿什么?”

柳南恍然大悟:“可不是!可不是!奴婢就没想到,逢年过节的衣袍最是正式华贵,又是当年穿过的,娘子看起来赏心悦目也亲切,到时候肯定喜欢,还是殿下想得周到!”

皇甫策不置可否:“时辰不早了。”

柳南手忙脚乱的翻着柜橱:“这就好!这就好!当初所有的东西奴婢都好好的留着呢!殿下不知道,那日陛下不答应您与娘子的亲事,奴婢心里多着急!恨不得抱住陛下的大腿,大哭一场!可面上半分都不敢露出来,就怕坏了殿下的事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