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十国帝王 > 第523节

第52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了将军这话,我可以确信将军跟我的想法一样了。”莫离道。

“如此末将就放心了。”李从珂松了口气。

“但我却不知道将军这般做是为了甚么。”莫离道。

“大帅此言何意?”李从珂不解。

“将军为何不怀疑我?”莫离问。

“大帅是太子最看重的人。”李从珂看着莫离道。

“大抵不错。”莫离道。

“末将相信太子,自然也相信大帅。”李从珂道出原委。

“将军有这样的想法,想必太子会很高兴。”莫离点头笑道。

“太子高兴,你我皆都高兴。”李从珂也笑起来。

“既是如此,卢绛、蒯鳌二人,为何不能杀?”莫离问。

“不是不能杀,是不能由大帅来杀。”李从珂道。

“愿闻其详。”莫离道。

“此二人近来言行异常,闹得军中不少人颇有疑心,想必此事陛下已经知道了。”李从珂道。

“或许如此。”莫离道。

“这就是大帅不能杀他们的原因。”李从珂道。

“将军之意如何?”莫离问。

“押送洛阳,为最稳妥之举。”李从珂道。

莫离看向李从珂,“将军这般为我着想,离实在感激不已。”

李从珂嘿然一笑,“征战在外,大战在即,将帅相合最是重要,谁会跟军功过不去?”

莫离笑了,“跟军功过不去,就是跟富贵过不去。”

李从珂哈哈大笑,“还好末将没有这样的毛病。”

莫离道:“既是如此,就将这二人押解洛阳,让朝廷处置。”

李从珂道:“善。”

第828章 两军决战于滁和,尽得江淮莫神机(一)

崇文殿。

李从璟的话说完后,李嗣源默然良久。前者那番话的精义何在,后者自然是明白的。最后,李嗣源同意了李从璟的意见,不再过问江淮战事。

当李嗣源对这件事拍板做下决定的时候,他尚且不知道,此事扭转了安史之乱以来,朝廷猜忌统兵大将的局面。自此之后,大唐的将帅领兵征战于四方,再不复被朝廷所牵制。

因为军中本身就已经没有了监军一职,故而大唐将帅在领兵征战时,自是再无掣肘,得以尽展所能。

安史之乱以来,因忌惮藩镇兵强,朝廷于每镇设监军之职,令宦官充任——赵宋更是以唐亡为鉴,再让宦官为监军,随行军中,节制将帅,情况严重时,军令不自将帅出,而皆出自宦官之手,故而赵太宗的征战,每多败北。

这个局面,再也不复出现。

这一夜皇帝与太子的辩论结果,影响深远,甚至说影响了大唐国势也不为过。

李从璟离开崇文殿时,天色已经大亮,不知不觉间,他与李嗣源的辩论竟然持续了一整夜。

出了宫门,李从璟没有回东宫,还是打马去了演武院。

时已近夏,天气转暖,太阳也更显明亮、热火,当初现的晨光洒落演武院的丰碑林时,记载了大唐将帅征战功绩与一场场显要大战的石碑,在熹微阳光下,如同一个个静默的英雄,无声肃立。

李从璟站在碑林中,久久不曾挪动,仿若与石碑已无二致,连他的身影也与石碑的影子融为一体。

他身前的石碑,记载的正是莫离在同光年间孤身入渤海,帮助大明光掌握权柄,而后出战辽东的事迹。

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演武院里的学生已经早操完毕,开始去上课的时候,李从璟也没回过神来。

抚摸着石碑,李从璟脑海里思绪万千。

天佑十九年,李从璟淇门建军,一封书信寄回晋阳,便将家训“乱世不出仕”的莫离拉来淇门。

同年,李从璟建军情处,以莫离统之。

次年,李从璟出战怀、孟二州,以莫离为军师,莫离以“鬼斧十手”之策,大破梁军戴思远。

同光二年,李从璟克复平州,莫离随行参赞军机,与李从璟同受平州百姓跪拜。

同光三年末,耶律阿保机伐渤海,李从璟领军北讨,莫离开始展现出“鬼神莫测”“时时料敌于先”的才能。

天成元年,莫离随李从璟定荆南,两人差些身陷江陵城不得出。

天成四年,莫离随李从璟讨平两川,因见李从璟平生白发,而对其大倾怒火。

长兴元年,莫离随李从璟大定契丹,谈笑间,两人灭契丹军二十万,使得契丹易主。

长兴二年,莫离随李从璟出征江淮。

阳光已显炙热,李从璟额头上有细汗溢出,他的嘴角忽而露出一个笑意,“莫哥儿,此番可不要让我失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