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十国帝王 > 第482节

第48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孟平仍旧在阵前,在这个时候,去涂山正面山麓、两翼与后侧侦查的游骑,相继驰回,向孟平传达各地的侦查情况。

在万余人大阵变化的巨大动静中,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涂山周围,以至于军阵左右更远的地方,已经有一些个游骑倒在地上,身躯一动不动,唯有流逝的鲜血带走了生机。

这就使得,一些个战马奔回军阵时,马背上并无骑兵。

这些战马奔回军阵,就会有马军将士策马上前,默然将战马牵回来。至于马上骑兵的石首,现在却不是收殓的时候。

那些游骑之所以死亡,不是因为中了埋伏,而是他们深入的某些地方,是敌军不希望他们深入的,所以他们会被截杀,若是奔走不及,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大战未起先死斥候,大战将起先死游骑。

斥候、游骑的死亡,当然有其价值。

孟平很快了解到,涂山南面的哪些山麓里,隐藏有吴军伏兵,而观其地势与相应情况,彼处的伏兵又该有多少人。至于涂山东西北面,游骑深入了多少步受到截杀,也就意味着多少步后面可能有伏兵,若是彼处有伏兵,依照其距离,他们又会花却多少时间冲到本阵,而要监视这些地方,又该把后续游骑放在甚么位置。

如此种种,都迅速在孟平脑海中推算出来。

涂山吴军军营,刘信看罢百战军的布阵,与百战军游骑的分派,脸色凝重起来。

窥一斑而知全豹,他已然了解到,眼前的百战军,的确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郭廷谓虽然少经战事,但作为濠州观察使,自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他很快变色道:“军阵严整,调度周密,探知战场充分,不骄不躁,章法有度,不动如山,动若雷霆,此辈不好相与也!”

刘信听见郭廷谓长他人志气,难免心中不痛快,冷哼一声,“徒有其表者众,能征善战者寡;假把式好装,真功夫难练。水深几许,涉足乃知,金重几两,称过方晓。如今两军还未交战,便就断言敌军精锐,未免为时过早!”

郭廷谓触了霉头,有些尴尬,连日相处,他已颇为敬重刘信,当下自然无意忤逆对方,“无论唐军如何,我大吴将士骁勇善战,却是毋庸置疑,眼下有将军统兵调度,此战便是李从璟亲至,也讨不到半分好处!”

刘信心里这才痛快了些,“那是自然!”

孟平已经登上望楼。

临阵野战,望楼只是临时由组件搭建,并不太高,与涂山军营更是不能相比,但此时孟平站立望楼之上,却也足以俯瞰战场。

他身旁站着排阵使,对方道:“吴军分明兵多,又占据有利地形,眼见我军来攻,却不摆起大阵与我军正面接战,只敢据山上之营而守,而埋伏以重兵待击,刘信此人,气量可鄙!”

这是实话。

但却不全对。

孟平淡淡道:“战场之事,要气量何用,能胜即可。”

他看向涂山敌营,如同与刘信面对面,平静道:“以为躲在山上就能保全自身吗?那你未免太过天真。”

“传令安重荣,攻营!”

令旗动,鼓声起,军阵遂出。

攻山上之营,自然用步军,安重荣领步军袭向涂山。

步军军阵出动之后,两翼马军,同时分出一股,去护卫安重荣左右。

这时候,天空无日,只有阴云。

涂山军营上的吴军,连营门都不出,全都龟缩在营中。等黑压压的唐军攻上山来,刘信下令,以弓箭迎之。

百战军号称大唐第一精锐,当先便是装备精良。前阵甲士,悉数举起大盾,将弓箭挡在外面。间或有箭矢透过大盾,射在甲士身上,相当距离下,也断难穿透冷锻甲。

第770章 孟平涂山击刘信,潞王三战李德诚(三)

涂山军营,见百战军果然开始攻上山来,郭廷谓喜上眉梢,“唐军入瓮矣!”

他先前还有些担心,若是唐军不来攻营,只在山下列阵,怕是还有些麻烦。

刘信则是脸色微寒,“唐军何其托大!我营在山上,他又没能探明我军伏兵,竟然就敢贸然攻营,是不将我刘信放在眼里么?”

郭廷谓不怕唐军托大,就怕唐军谨慎,让他们的布置都付诸东流,此时神色振奋道:“唐军贸然攻山,必会陷入我军四面埋伏,此番必败矣!”

他站在山上,对唐军军阵看得清楚,所以知道己方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郭廷谓的话,刘信自然认同。百战军表现出来的东西,的确是一支精锐之师,刘信心中已有评判,当跟吴军之精锐不相上下。但此时刘信却已认定,百战军主将太过自大。

刘信心想:素闻百战军在李从璟统领下,南征北战,鲜有败绩,现在看来,其军或许善战,但常胜之师,难免恃功自傲,如今观之,百战军的确太过膨胀。

念及于此,刘信冷笑,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此番定要叫对方好看,好让他们知晓,大吴有我刘信此人!

安重荣、赵弘殷领军来到山前,他俩脑海中浮现出孟平方才的交代:“贼军营在山上,山脚下的木材都被伐去,可见其营中必有木、石。你部将士,皆着冷锻甲,寻常弓箭奈何不得,唯独木、石沿山而下,威力非凡。待得攻山时,要散开部曲,尽量减少木、石的威胁。”

安重诲、赵弘殷早已对部曲有过交代,此时一声令下,部曲立即以队为单位,顶着牛皮大盾,各自散开,向山上冲去。

两三千将士,左右散开有数百步,前后相继,沿着缓坡攀登,袭向山上军营。军阵阵型看起来散乱,但绝不是没有章法。聚散离合只在须臾之间,本就是军阵变化的基本要求。

吴军军营的位置并不高,百战军很快就攀爬过了近半的距离,再往前,他们就要进入强弩的射程范围。将士们起初的动作,虽也不曾拖泥带水,但也算不上快。到得这时,全军骤然加速,将攻势提了上来。

果不其然,几乎与百战军加速同时,头顶上有箭雨倾泻而下。

但百战军却浑然不惧,他们本就是爬坡,所以身子弓的很低,又有大盾挡在前面,如同墙壁一样,足以将他们的身躯护卫住。除此之外,几名将士共用一面大盾,托举在头顶上,也不怕弓箭落下来。

队正们则要密切注意军阵前方的动静,控制阵型的方位,同时他们不停左右观望,控制阵型的速度——见到的,自然是以同样模样行进的军阵。

这些军阵,既像是千足蜈蚣,又像是快速爬动的乌龟。

箭雨滴滴答答打在盾牌上,叮当作响,杀伤力有限得很。这倒不是吴军无能,而是百战军军备的确优良,他们既然号称帝国第一精锐,首先便要军备条件一骑绝尘。

不多时,山前传来轰隆隆的声响,不用想,必是吴军开始倾泻木、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