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十国帝王 > 第392节

第39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好。那便不派护卫给你了,你自个儿小心就是。”李从璟替她将她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眼见孟延意松了口气,李从璟也没有多问。

直到孟延意退出房门,李从璟突然没来由的感到一阵不妙,这让觉得莫名其妙。孟延意说是出门去散心,真实目的肯定是为了寻找孟知祥的下落,这个李从璟自然是知晓的,但他并不在意,连军情处都找不到的人,她一介弱女子又能如何?

“来人。”李从璟叫来近卫处的人。

“殿下有何吩咐?”进来是个女子,亭亭玉立,气质从容沉稳。

李从璟怔了怔,没想到今天是刘细细当值,不过这样也好,“你带几个人,暗中跟着孟延意……确保她的周全即可,其它不用在意。”

刘细细领命退下,自去带人准备不提。

且说这日临将日暮的时候,一封来自简州的急报,让李从璟的眉头挤到了一起。

急报是赵象爻发来的,信中的内容则是触目惊心。

一夜之间,原先简州本地官吏,有数人自缢于家中!

与刘硌等人一样,这些都是原西川官吏,因为没什么罪责,现正在为朝廷所用。

赵象爻在信的末尾有请罪之辞,他提到简州的军情处人手,大部分都分派给了朝廷官吏,作为暂时贴身保护他们的护卫,对那些原西川官吏照看不足——与成都的情况别无二致。

李从璟当即叫来了莫离。

莫离闻听此事之后,面色凝重的说了一句话:“只怕这两日中,还会有西川各地官吏被杀的消息相继传来!”

原本似已消停的情况,骤然间上升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地步!

第632章 夜半疑梦惊诧起,窗外风雨几来袭(三)

眼前的火光犹如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在向世人拼命展现它的凶恶。赵象爻望向堙没在火海中的宅院,脸色阴沉到了极点。在他身周,数不清的人手正在试图救火,但赵象爻如何能不知道,这座宅子救不下来了。

更何况,救得了宅子,救不了人命。

半个时辰前,赵象爻得到消息,有简州官吏被发现自缢于家中,等他带人赶到时,呈现在他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座被熊熊大火包裹的宅院。

无人知晓是何人纵火,就如无人知晓那名官吏为何要自杀一样。

火光映照在身上很温暖,赵象爻的心却寒到了极点。

死者自缢的消息被告知他时,他还从报信人那里得知了死者自缢时房间的状况。异常在于:房柱上有两竖大字。字的内容是——昏君当道,民不聊生!

简单而恶毒的八个字,似乎就是死者自缢的理由。

赵象爻自然不相信那就是事实。他到简州来的早,对简州官吏颇有了解,在他的印象中,这位官吏不过一个寻常人罢了,绝不会有这种“壮烈”的举动。

所以赵象爻怀疑那八个字不是死者所写,就如他怀疑死者不是自杀一样,但如今宅院都毁在大火中,赵象爻已经没有机会去求证这点了。

这无疑是一件棘手的案子,而且很不合常理,以赵象爻多年来养成的灵敏嗅觉来看,这里面透着一股阴谋的味道。

赵象爻感到事关重大,他必须要做点什么。眼下朝廷官吏正到简州来接管权柄,正是简州改换天日的时候,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但是不等赵象爻有所命令,意想不到的事情再度发生。

当赵象爻听到这个新的消息时,他脸上的肌肉都抽动了一下。

又有简州官吏自缢于家中。在死者自缢现场,同样发现了那两竖大字:昏君当道,民不聊生!

接踵而亡的两名官吏,就如同对这八个字血淋淋的控诉。

夜风从树梢间跃过,吹打得树叶飒飒轻响,赵象爻手脚阵阵发冷,面前的火海也不能给他半分暖意。愤怒从心底陡然升起,转瞬间就比那火海更加猛烈,他感到这个被他和无数同袍心血灌溉的帝国正在遭受侮辱。

“调回军情处所有人手,将朝廷官吏的护卫职责移交军队!查!就算将整座城池掘地三尺,也要将凶犯给我揪出来!”赵象爻紧紧咬牙,“自明日起,简州只开一座城门,对进出者严加盘查,一个可疑者都不能放过!”

在赵象爻身旁的军情处锐士记下命令,连忙赶去传令。

简州的官吏死了,此时在现场的自然不止军情处的人手,一名官吏此时出声提醒道:“赵统领,人是自杀,哪里来的凶手?”

“闭嘴!”赵象爻回应这个愚蠢问题的方式,就是一巴掌甩在那人脸上。

“今夜很可能还有命案发生,传令下去,全城警戒!”赵象爻吩咐下这句话后,便去找苏逢迎商量如何应对这件事。苏逢迎是朝廷派来简州的领头官员。

杀人放火,这件事动静闹得这般大,想捂都捂不住了,赵象爻必须和苏逢迎做些筹谋。

不出赵象爻所料,第三个死者马上又出现了。

三个死者被发现的时间相隔不久,前后之差不超过一个时辰。

赵象爻连夜写了信,将这件事火速上报成都。

……

“只怕这两日中,还会有西川各地官吏被杀的消息相继传来。”

对莫离的这个推断,李从璟是认同的,然而这也是最坏的局面,它意味着刚刚结束战争的西川,将再度陷入到风卷云涌的局势中,若是这件事不及时加以控制,对朝廷在西川的统治极为不利。

简州的命案出现了不同于成都的情况:纵火,并且留下文字。

纵火、留字是为将命案公之于众,更是为了扩大影响,这说明成都对命案消息的封锁,使得命案没有达到案犯预期的效果。

当然也不排除案犯一开始就有在其它州县犯案的谋划,遍地开花式的命案,能将命案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只是情况果真如此的话,案犯的实力和势力就太令人忌惮了。

留下来的文字,内容已经表明了命案的用意所在:动摇朝廷在西川的统治。尤其是在朝廷刚刚军事征服西川的时候,这样的命案无疑是在表达一种不服与反抗——假如死者都是自杀的话。

到底是谁在搅弄西川风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