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十国帝王 > 第250节

第250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孟知祥将至西川,而蜀地蜂拥四起的盗贼也差不多被平定,总而言之,两川之地老夫打了下来,如今也算定了下来,所谓定国安邦,职责应有之事,也都处理的差不多。自此之后,蜀地安定,两川属我大唐,已是不可动摇,老夫也可放心离去。况且陛下也催得紧,眼下只待平定匪患的大军归来,我等即可班师回朝。”府中,郭崇韬跟李绍宏正商量诸事,有魏王的信使到了。

“魏王请大帅前去议事。”信使恭恭敬敬地说道。

郭崇韬嗯了一声,随即就准备起身。

李绍宏眼神闪烁,悄悄拉住郭崇韬,低声道:“大帅,末将听说向延嗣昨日又到了城中,此人不顾春节时令,兼程至此,到了又不来拜会大帅,联系之前他的举止,恐怕这回他有什么不好的心思。眼下魏王突然召大帅前去议事,末将担心,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魏王召老夫议事,理所应当,有何不妥?”郭崇韬浑不在意,“老夫灭梁灭蜀,定国安邦,他向延嗣算个什么东西,不过一鼠辈而已,又敢对老夫有什么不轨心思?你不用担心,老夫去去就回!”

“大帅……”李绍宏还想再劝,郭崇韬却已经大步出门。

都统府,魏王李继岌看过向延嗣递给他的皇后教令后,当即脸色大变,“如今大军即将班师回朝,枢密使并无异常,孤怎可行此亏心之事?”

向延嗣冷声道:“皇后已有密敕,魏王倘若不肯执行,一旦此事为郭崇韬知晓,则我等性命不保!”

李继岌仍是不肯,“陛下并无诏书,只凭皇后手教,如何能擅杀三军统帅、朝廷招讨使?”

“魏王若是执意不肯,错失良机,则我等命该休矣。只是臣等死不足惜,怕要连累殿下,为那郭崇韬所害!”向延嗣佯装痛心疾首,“况且郭崇韬目无殿下,目无朝廷,也非一日两日,他在蜀中拥兵自重,不尊朝廷号令,私蓄人望,谋为两川节度使,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时殿下优柔寡断,断送的不仅仅臣等性命,只怕还有无数将士浴血拼杀得来的战果,还有大唐的江山社稷!殿下想想,平白错过诛杀逆贼的时机,酿成大祸,到了那时,皇后会如何,陛下又会如何,这天下还有殿下的容身之地吗?”

李继岌怔了怔,“这……”

向延嗣见李继岌有所犹豫,趁热打铁道:“如今郭崇韬没有防备,他此番奉召而来议事,正是唯一的良机,一旦错过,今日殿下对他仁慈,敢问日后他会对殿下仁慈吗?”

李继岌脸色白了白,神情挣扎。

最终,经不住向延嗣等人“痛陈利害”,李继岌默然点头。

向延嗣大喜,随即安排猛士,在府上设伏。

不久,郭崇韬到了都统府外,只见他器宇轩昂,仰首阔步,踏上台阶,进府而来。

……

郭崇韬遇害的消息传到李从璟耳中时,联军正攻下了河州。

契丹南路军正在进攻鸭渌府,留守河州的人马不多,联军没费多大力气,就在背后成功捅了这一刀子。不过契丹南路军已然接到耶律阿保机的军令,调转了马头,将兵锋对准了联军。

节日对正在征战的幽州军而言,显得太过遥远了些,全军上下,大部分将士甚至都遗忘了还有春节这回事。

正月初七,郭崇韬遇害身亡,与他同一天遇害的,还有随他出征蜀国的两个儿子。而短短十多日之后,李从璟就接到了军情处递上来的绝密情报,消息传递之快,令人咋舌。

消息被严密封锁,甚至连军情处内部的人,知道内情的也不超过三个。毕竟这算是后院失火,消息传开,会动摇军心。

这个时节,渤海国的大雪下个没完,断断续续的,像是春闺少妇在诉说对远方丈夫的相思。风雪延缓了战事,大雪覆盖下的河州城,一片无声的白色,唯独不时在街面上奔驰的骑兵、巡视的甲士,带来一些不同的颜色和声响。

入夜,寒风凄凄,军府中,李从璟一人在后院置了灵台,祭奠那位含冤而死的国之栋梁、当世大才。在这个时候,全天下间,恐怕也只有他李从璟,敢为郭崇韬置一个灵位,上三株檀香。

无论李从璟与郭崇韬之间有多少恩怨,在郭崇韬已经身死的时候,李从璟只是觉得,这天下,至少应该有一个人,为这一位逝去的英才,点一盏灯。

“一个时代结束了!”李从璟在郭崇韬灵位前洒下一壶酒,也不顾雪地冰冷,靠坐在小亭凉柱边,抬头望着夜空,轻声呢喃。

“五十年默默无闻,换得一朝厚积薄发,遂有奇计灭梁,安定半个神州,此功也博焉,此生也兴焉;将兵六万,两月灭蜀,可称前无古人,可算后无来者,此等风流,天下英雄谁不敬仰!可惜,一身功名,半生功业,一朝丧尽,竟然死于妇人、阉人之手,悲夫安时,悲夫我兄!”李从璟慨然而叹,“遥想当年,并肩战于博州,共拒王彦章,何等峥嵘,而如今,江山依旧,斯人却已不在,沧海桑田,莫过于此。”

李从璟站起身,又在郭崇韬灵位前洒了一壶酒,坐回地面,意味复杂的笑了笑,“师兄,别怪我,这壶酒算是给你赔罪,我本是可以救你的,但我不能。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才能开始,而师兄你的死,就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关键。你不知道在你死后,天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我却知道,然而你我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身在局中,身不由己,我又能如何改变你的命运?况且,你的功劳太大了些,而你为人又太傲慢了些,对权势又太热衷了些,让你活到我的帝国里,未见得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没人能理解李从璟的话,就像没人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他絮絮叨叨,像个话唠的婆娘一样,“我知道你是没有反叛朝廷的心思的,但你太不将满朝文武放在眼里,以至于到最后都没人愿意为你说一句话。你只看重一个人,只敬畏一个人,也只效忠一个人,但是很可惜,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又太让人失望了些。你以为他不会猜忌你,可他偏偏最猜忌你,否则,你又怎会死在一个妇人的一条狗手里?师兄,你弹指间定国安邦,灭国如探囊取物,你这样的人物,死在妇人手里,是你的悲哀吗?是。但也是这个世道的悲哀!你的冤屈,实际上并不冤。”

“那个站在天下最高处的人啊,一天天的忘了,这江山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而是我们和万千将士一起流血换来的!在他享受人间极致的尊荣时,他也一天天忽略了,有的人能将他推上那个位置,也能将他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

“不负天下,天下才不会负你。可惜,他现在只想不负一人,一个女人。”李从璟再度站起身,却没有再为郭崇韬斟一壶酒,而是伫立桌前,直视着灵位,目光悠远而锋锐,“这天底下的风流人物,即使英雄如师兄你,也只能草草收场。山川依旧在,天下未曾平,兵戎复刀戈,留待后人来。师兄,从今往后,就让我,从头来收拾这片山河!”

第409章 君问归期未有期,风雪漫过中州城(上)

位在中国的神都洛阳起雪之际,茫茫大漠早已白雪皑皑,千里草场不见半分绿色,牛羊更是了无踪迹,江山万里,此刻都成了荒地。这种时候,哪怕是一生都在与自然斗争的草原汉子,多半也只能缩在帐篷里,不敢露头。

契丹国都西楼万里之外的西方,祁连山脉山势去尽之处,是西州回鹘所在之地,而在西州回鹘领地东边,水草并不丰腴的伊州,现在这里盘踞着一支新迁至此不久的部族。这支部族曾今鼎盛一时,是北漠草原的霸主之一,拥有辉煌的历史,然而现在,它不过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客人。

草原人总有种随遇而安的性子,家园的概念远不能与汉人相提并论,而人总有惰性,曾今的热血会消退,曾今的壮志会衰减,若是生活尚能继续,在这大雪阻路的日子里,无人愿意以身喂风雪。

但也有些东西,能让人不甘沉静,宁愿以身犯险——至少在短时间内如此——比如说仇恨。

这种仇恨,是至亲惨死,是颠沛流离,但追根揭底,是曾今拥有的财物和美好生活,被敌寇肆无忌惮夺取、毁灭,以至于今不如昔。这种仇,必须要报,因为曾今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拿回来。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将原本属于敌寇的财物、美好生活,变本加厉据为己有。这无关正义,只是弱肉强食。

所以客人比游子更想回家,因为回了家才能是主人。

鞑靼部一直希望雪恨,希望做回主人,只不过他们等待的机会,一直不曾到来。

伊州往东十里,有一座望东岭,听着很像深山峻岭,实则不过是一处比寻常高地高一些的低矮丘陵,但放在伊州,却也是难得的视野开阔之处。两年前望东岭也不叫这个名,鞑靼部迁徙至此后,图巴克汗亲自为其改了名,至于寓意为何,自是不言自明的。

地势高的地方,自然风大。

有一个着白裘的身影,牵一匹白马,面朝东方,静立岭上,和白色世界融为一体。

白衣在大风中猎猎作响,飘扬的青丝犹如泼出去的水墨。

北风呼号,风雪漫城,这道身影有一双冰晶般的双眸,却在呼啸声中安静到了极致。极致的安静,让人无法揣摩她在这里已经站立了多久,是在等待还是因为冰冷已经彻底麻木。

人未动,天时却在斗转星移,四周渐渐灰暗。

终于有另外的人出现在望东岭。数骑撞破雪帘风幕而来,在白裘身影十数步之后齐齐勒马停下,中间一位正值壮年的魁梧汉子,一脸彪悍之气,翻身下马,趋前数步,弯腰行礼,看向那道身影的眼神饱满敬意,缓声道:“公主殿下,时候不早了。”

汉子的话说完,并未得到任何回应,他却是仍旧垂首恭立,没有一个字多余之言,只是静静等待。这样的举止表明,眼前发生的一切早已成为习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