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十国帝王 > 第229节

第229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渤海国西部,扶余府扶州。

城外,契丹大营连绵数十里,巍峨壮观。

城墙内外,激战正酣。契丹大军猛攻眼前这座雄城,而扶州上的渤海军将士,则在奋力抵御。杀声震天,尸横遍地。

契丹大军营地中,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坐在大帐中,正在举子对弈。

营外震天动地的大战,而帐中却是一片安静平和。耶律阿保机落下一子,立即让耶律德光陷入苦思中。看着耶律德光思索的模样,耶律阿保机并不着急,他向来是个很有耐心的人,趁着这个空档,他问耶律德光:“攻打扶州已经多日,依你看,这城池还有多久能够拿下来?”

耶律德光终于落子,闻言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扶州城高沟深,防备又很充足,加之城中守军,半数为大明安从辽东老兵中调来的精锐,这一战,扶州城战力很强,我军要攻下扶州城,非是短时间可以达成的事。”

他这话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然而耶律阿保机听了之后,没有半分不快,反而露出赞赏之意,“扶州渤海军战力之强,的确让朕刮目相看,事前还真没想到,这一仗会打得如此胶着,看来大明安也并非饭桶,他在渤海国折腾了两年,的确是有些建树。”

耶律阿保机又落下一子,耶律德光又陷入深思中,他道:“大明安在西楼时,空有大志,却无雄才,顶多算个心高手低之人。这两年来,大明安比之前先前,强了太多,有脱胎换骨的意思。时间和经历,的确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能够改变很多事,也能改变很多人。”

“不错,你这话说得对极。”耶律阿保机笑道,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大明安纵然有些进步,毕竟起点太低了些,要成长到能威胁我大契丹的地步,那还早得很。他能有今日的成绩,说到底不过是走了捷径。”

耶律德光落子,点头道:“李从璟的确是一条捷径,这不可否认,若是没有李从璟,大明安、渤海国,都不会是如今这面貌。”

“如此说来,之前朕倒是显得太不重视李从璟了些。”耶律阿保机笑容不减,“倒是也不曾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有这样的本事,凭空出现在幽州,虽只两年,细数下来,给我大契丹造成的麻烦已经不少。”

“之前不重视无妨,当下,父皇却是很重视他了。”说起李从璟,耶律德光脸色全无半点变化,似乎当日李从璟给他造成的巨大创伤,已经完全不复存在。

耶律阿保机落子如飞,有几分倚老卖老地说道:“朕在雁南、营州,共布置下不下于五万大军,对阵李从璟百战、卢龙两军四万人,还多出来一万,这已经是各位优待。这回让耶律欲隐主动在蓟州动作,吸引李从璟注意力,更是将他高看了太多。”

耶律德光落子渐快,笑容深邃,“李从璟要支援渤海,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而他之所以现在还按兵不动,明摆着就是在等待时机。时机是什么?等我大契丹与渤海国撕斗日久,兵成疲惫之师,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盘算,虽然不失为精明,但却太明显了些。”

耶律阿保机哈哈大笑,“既然明知李从璟是在待机而动,朕又怎会让他得逞?虽说即便李从璟领兵北上,支援渤海国,朕也不会担忧,但用兵之道,谨慎为先,灭渤海国事关重大,朕给他几分颜面,陪他玩玩又如何?这回耶律欲隐在蓟州边境挑起战事,朕倒要看看李从璟如何应对。”

耶律德光笑意浓郁,“而无论他如何应对,都逃不出父皇的布局。”

“两线作战,固朕所不欲也,然则为保灭渤海国之大局,若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便是在南境燃起烽火又如何?耶律欲隐就算不能胜下李从璟,难道连拖也拖不住?营州城有军数万,不求他们出城击敌,只求在李从璟北上攻城的时候,据守不失,忽赤也速儿善守之将,坚持数月便也不能?我大契丹国的英才,若是真连这点本事都没有,朕就不会有今日功业了。”耶律阿保机笑呵呵说道。

“父皇英明。”耶律德光笑着奉承一句,忽然落下最后一子,这才不无得意的看向耶律阿保机,“父皇,这局棋,你输了。”

……

李从璟的定计,严格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定计,他的意见看起来是综合两派意见的观点,“增援渤海虽是大计,不容有失,但若是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考虑着这件事,那我等便什么也做不成了。况且,在增援渤海的路上,还有数万契丹大军,屯驻在雁南、营州这两个地方,不将他们解决掉,我等是断无可能北援渤海国的。我意,眼下契丹军既然动手了,我们便暂且放下对渤海国的挂念,先专心来应对蓟州之事。契丹游骑大举出动,拔我军堡,这样的动静,若是放在往常,我卢龙该如何应对?”

“那要看军帅的目标在哪里了。”卫道这时候出声道。

李从璟示意他继续说。

卫道接着道:“目标无外乎两个,一为护边,也就是自保,另一个,就是要吃掉契丹来犯境的军队。”

李从璟微微笑了笑,“这两者有何不同,又各自该如何制定谋划?”

“这也简单。若是只为护边自保,面对契丹游骑拔军堡,军帅就无需多做什么,只需要让蓟州军自行应变便可,若是其后再有契丹大军动静,军帅再针对应对之。”卫道气定神闲,“而若是军帅意欲吃掉这支契丹大军……”

第369章 庙算正紧揣敌意,攻蜀有成扶州急(上)

“这也简单。若是只为护边自保,面对契丹游骑拔军堡,军帅就无需多做什么,只需要让蓟州军自行应变便可,若是其后再有契丹大军动静,军帅再针对应对之。”卫道气定神闲,“而若是军帅意欲吃掉这支契丹大军,却也简单,四个字足以概括之,谓之曰‘将计就计’。”

卫道说到“将计就计”四个字的时候,李从璟眼前一亮,心中尚存的一团迷雾,犹如被灯光点亮。他看着卫道,渐渐露出笑意。

卫道说完,李从璟道:“临战对敌,所谓庙算,无非是揣摩对手的心思。揣摩的准了,就有机会通过对方的行动,得知对手的意图,从而能针对性破之。‘将计就计’,此言甚合我意,然要‘将计就计’,首先得对对手的打算了然于胸。我等意欲增援渤海,这个不难被耶律阿保机预料到,今番耶律阿保机遣数万大军在雁南、营州,原因也在于此,这是众所周知之事。然则,这却还不够,至为关键的一点,我等要弄清楚的是,耶律阿保机以雁南、营州之军,如何防备我们?眼下看来,这个防备,无非两种方法。”

“哪两种方法?”有人问。

“主动出击,或者被动防御。”李从璟对这人说道,忽而笑了笑,“至于耶律阿保机如何选择,由参谋处对耶律阿保机过往征战、事迹的分析,得出的耶律阿保机这个人的性格、行事习惯,不难得知。有句话不知各位可曾听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此言放在耶律阿保机身上,正合适不过。”

“耶律阿保机意欲两线作战?”有人惊讶起来。

李从璟道:“有何不可?常理不能两线作战,那是兵少将寡,实力容易被牵制。但以契丹目下情况来看,数十万大军,足以同时应对卢龙、渤海。”

众人闻言都默然下来,的确,契丹发展到如今,确实累积出了这样的实力。

“进一步言之,便是雁南、营州契丹军,不能胜我卢龙,但只要拖住我们够久,让我们无法及时增援渤海国,以耶律阿保机的雄才大略和他麾下精锐的战力,就有充足力气将渤海国拿下。”李从璟继续说道。

孟平寻思着问:“既然如此,公子预备如何‘将计就计’?”

李从璟微微一笑,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众人闻之,皆以为大妙。

当下,布置行动,姑且不提。

又说蓟州,马怀远在将蓟州北境的变故详细报知给李从璟,并且询问应对之策后,不久,幽州的指令就下达到了他手中。而这个时候,在刺史府养伤的周小全,恢复得颇为顺利,已能下地走路。

对于文人雅士而言,秋日是个好时节,在这个丰收和萧瑟并存的季节,无论文人骚客们心中有什么感慨,都能很轻易找到诉之笔端的景致,找到可以咏唱的对象,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天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

但是周小全既不是文人,也不是君子,他写不出来让世人见之惊艳的词句,哪怕他心中有翻滚汹涌的巨浪,有厚重的能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过往。他站在院子中,对着一棵飘散着落叶的大树出神。

良久之后,周小全攀上屋顶,站在砖瓦顶端,负手望着北方。北风卷动他的衣袍,他并不如何雄壮的身姿,在这一刻潇洒而又落寞。他静静站在屋顶,不言不语。

也不知过了多久,周小全轻声呢喃道:“老爹,大哥,二哥,你们且在那边安息吧,你们虽然走了,但这里还有我,我会继续做你们没有做完的事。老爹,你用性命救下了我,我会倍加珍惜这条性命,我会照顾好老娘,会给咱们老周家传宗接代,会让你知道,你没有白生白养我这个儿子。”

负于背后的双手握起,周小全最终还是狠狠地说道:“你们没杀完的蛮子,我代你们去杀,你们留下的仇恨,我还替你们去报!你们的,加上我的,我定会让蛮子付出他们该付出的代价!”

马小刀从府中走向周小全所在的院落,因为有些心事,一路来都在低头看着地上,他没有注意到屋顶的周小全。周小全看着马小刀从远处走过来,在小道上七拐八拐,最终在他的注视下走进院落。

马小刀察觉到异样,抬起头,看到伫立在屋顶的周小全,有些讶异对方怎么跑到了那么高的地方。他向周小全招手,“小全,下来,我有话跟你说。”

周小全没有从屋顶径直跃下,他从屋顶下到院墙,又从院墙下到院中,走到马小刀面前,抱拳,“马兄,何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