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十国帝王 > 第224节

第224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知不觉间,炎夏散尽,时入浓秋。

幽州。

李从璟召集了如今卢龙最有实权的众多文官武将,将耶律阿保机将欲出兵的消息,告知了众人。这个消息是军情处从西楼递回来的,准确性毋庸多言。

“耶律阿保机图谋渤海国已久,早在本帅初至幽州,出使契丹,在西楼时,便窥知了阿保机的这个打算。当时渤海国王子大明安正好也出使契丹,当年之行,本帅与大明安结识,大明安以他渤海国王子的身份、立场,将耶律阿保机图谋其国的意图,看得清清楚楚。因有契丹这个共同敌人,本帅遂与大明安结为莫逆之交,你们也都知晓,之前莫离和桃夭夭带领军情处随大明安归国,帮其掌握渤海国军政大权,都是出自本帅谋划。”

“辽东之战打响后,演武院两百学生入辽东,也是本帅亲自授意。之所以有凡此种种举动,为的就是应对今日,耶律阿保机倾举国之兵,发动攻灭渤海国之战。目下,耶律阿保机出征渤海国之事已定,整个契丹国,都在为此事做准备,每一日,都有源源不断的军队开至西楼驻扎,现在,不仅是西楼,在我大唐与契丹边境,在契丹国内各重点屯兵地,都有契丹大军身影。”

“局势如此,大战一触即发,已是毋庸置疑了。今日请各位前来,为的就是一件事,卢龙如何应对耶律阿保机攻灭渤海国。”李从璟看着众人说道,“契丹出兵之期日近,此事容不得耽搁,各位但有想法,今日尽管言之。因为过了今日,诸位可能会忙得再没有在本帅面前说话的机会。”

在李从璟面前,幽州一应文官,各着官袍,坐在左侧,这其中以莫离、费高章为首,包括耶律敏、卫道、卫行明、卫子仁、王朴、杜千书、王不器、张一楼以及幽州其他高位文官;坐在右侧的,则是幽州手握实权的军中将领,他们以李绍城和李彦超为首,包括蒙三、孟平、李彦饶、郭威、皇甫麟、彭祖山、吴钩、陈青林以及军中各位主将;除此之外,便是桃夭夭、赵象爻、第五姑娘等军情处高级统领。一厅之中,人才济济,满堂辉煌。

听了李从璟的话,这些人也都知道,李从璟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契丹对渤海国用兵,卢龙无论如何也是要支援的,现在李从璟召集众人,要讨论的重心,是在如何支援这个问题上。

征战之事,涉及各个方面,文武皆在其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所以在座各位,都有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方才李从璟有句话说的没错,战事未开还好,一旦战事开启,且不言征战开始,便是只要卢龙开始为此做全方位的准备,在座所有人,和卢龙这架机器,都会高速运转起来。

第359章 历经磨难终成凤,多年对弈收官始(三)

费高章是在座年龄最长之人,又是幽州本地文官之首,他率先开口道:“自耶律阿保机在西楼谋立契丹国,这些年来,契丹从未停止过对我幽云之地的侵扰,幽云深受其害已经数十年。边境之地,且不说为其损失了多少财物,便是人口,也被契丹蛮贼掠夺了无数。”

“在李存审老将军节度卢龙时,卢龙便有出击草原之志,只是彼时卢龙乏力,无法做到这点罢了。自从军帅带领百战军入主幽州,不仅为我大唐克复平州,更是屡败契丹,让契丹蛮子这两年不敢再南下而牧马,卢龙得有一时安宁,能大兴屯田,开矿扩军。如今卢龙韬光养晦多时,正是可以一雪前耻的时候。又因渤海国固为军帅外盟,今耶律阿保机攻打渤海国,只要军帅一声令下,卢龙必定全力以赴,支持军帅大业!”

有了费高章的表态,幽州各级文官皆应和称是。

文官中,除却以费高章为首的幽州本地官员势力,再就是李从璟带来的心腹集团了,莫离、卫道等人,早就知晓李从璟的谋划、打算,并且也为此准备了很久,他们倒是真如费高章所言,只要李从璟一声令下,必定前赴后继。现在得了费高章等的应和,文官这便算是没有问题了。

武将这边,百战军、新军不用多言,只说以李彦超为首的卢龙军。自李存审卸下幽州节度使之职,辞官养老之后,卢龙军便是李从璟麾下的军队,他们跟随李从璟历经平州、营州之战,对李从璟早已归心。若说文官可能还有什么心思,对军人而言,向来是只要主帅军令下达,便能出征作战的。所以李彦超当即表示,卢龙军愿为先锋。

众人没有反对意见,这是在李从璟预料之中的。李从璟节度幽州这么久,若是在这种临战之时,还有人站出来反对他的主张,那只能说明他这个节度使做得很是失败,这明显是当下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出兵的意见得到统一之后,接下来要商议的,才是今日会议主题,那就是如何支援渤海国。这关系到李从璟在军事战略战术上的部属,此时却是无需告诉在场诸人,况且契丹大军还未开拔,李从璟如何布置兵力,也得等到那时再说。当下要确定的,是后勤之类的事。

“秋收将近,今岁天时较之去年更好,又因有了去年屯田的基础,今年的秋收应该没有问题,秋收能够贮备下来的粮食,想必足够支撑我大军征战了。”李从璟看行卫行明、耶律敏,“卢龙七大屯田之所,包括各地小屯田、渔场,今秋粮食收成,预计能够达到几何?”

卫行明、耶律敏道:“至少也是去年两倍。”

“如此甚好。”李从璟颔首,去年卢龙秋日收上来的粮食,就装满了幽州粮仓,还迫使李从璟不得不临时加仓,今秋粮食收成既然是去岁两倍,想必战事即便是持久一些,卢龙也能供应得起。

“粮食之外,便是军械军备。”李从璟又看向卫道,“卢龙府库中的军械军备存量有多少?”

卫道起身离座,拱手说道:“常规铠甲、兵器,足以能让卢龙再扩军三万。大型守城器械,足以能让边关重镇,增添五成战力,大型攻城器械,足够百战之消耗。”去年卢龙累积的常规铠甲兵器,就足够李从璟募兵两万,但李从璟只招募了一万将士,这就剩下一万的量,依照卫道的意思,今年卢龙新增的铠甲兵器,又是能装备两万人的了。

这说起来并不多,看似没有增产,实则不然。因为去年那能两万套军备,有很大一部分,是卢龙府库中原本就有的。但是今年这两万套,却是实打实新增加的。

对此李从璟也是很满意,虽然卢龙现在不能再扩军,但那是战事未开启的时候,一旦大战开始,前线将士有伤亡,便需得兵员补充。再者,凡战,军备军械必不可免出现大规模损耗,这些到时也是需要替换的。有这三万套军备,李从璟发动大战的底气无疑就足了很多。

说完军粮、军备,李从璟问章子云,“两年之商利,累积了多少?”

章子云起座说道:“足够五万大军征战余年消耗,一万将士抚恤。”所谓抚恤,是指将士阵亡之后,给予其家人的钱财补偿,而战争消耗,那就包括征战中的衣袍、药材等等物品了。

这个价钱若是折算成具体数目,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由此可见,如今的李从璟,手里不仅有权有军队,他也是非常有钱的。

以上这三者,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但后勤保障又不仅仅包括这些方面,接下来,李从璟又就其他方面的后勤物资,进行了统计。

在统计完成之后,便是后勤物资的调拨、发放。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还未开出幽州,但是各种后勤物资,却得提早运到前线去。在如今的卢龙有九州,这些物资运送到哪些城池、边关,各个城池、边关各运送多少,以及战事开启之后,彼此之间用度不符合物资分布,又该如何调配,而当物资消耗殆尽后,又如何从各地再筹集、再运输,这些都是需要在战前规划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无数物资流动、各官衙之间的配合、协调,要具体计算、分配清楚不是简单的事情,当下李从璟也不过是大致上与在座众人定下方案罢了。待解决完这些问题,已至深夜。

无论如何,今日的目的达成,李从璟也就放了这些文官武将们回去。

大部分人都走了,李从璟留下了莫离等人。

大战将起,诸事繁杂,现在不仅是李从璟,莫离、王朴这些李从璟的左膀右臂,也都奢望不起完整的休息时间,他们作为站在这场大战最到处的那群人,自然是有做不完的事。

“今早得到消息,都里镇被契丹攻下了。”李从璟坐回原位,示意莫离、王朴、桃夭夭等人随意坐,揉着发酸的眉心道,“渤海国在都里镇的军队,被契丹尽数围歼,几无一人逃脱。李四平领军北退,转守泊汋城。”

这不是个好消息,气氛有些沉重,莫离道:“都里镇被围数月,而李四平不能攻破契丹军救之,城破本就是早晚的事。况且现在耶律阿保机准备倾举国之兵攻打渤海,坐镇辽东的耶律欲隐自然要发力,攻下瓮中之鳖的都里镇,实在是局势发展的必然。”

李从璟活动了一下手脚,“都里镇被破,渤海国在辽东的战果化为乌有,只剩下靠近国境的泊汋城,勉强还能守得住。我倒不是可惜渤海军在辽东的战果,毕竟无论是大明安,还是渤海军,经由辽东一战,已经得到足够多。现在我想的是,往后如何下辽东、渤海这盘棋。”

“扶持渤海国,于我等而言,最大的意义之一在于,当战事开启的时候,能将战场控制在国境之外。如今辽东失去与不失去,于我等而言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大明安如何处置眼下的情况。”王朴接过话。

李从璟见王朴话里有话,遂问道:“如此说来,文伯你已有定计?”

王朴微微颔首,“以我之见,大明安应该将投入辽东战场的兵力收回,布置往渤海国西线,以应对契丹的大举来犯。毕竟对于渤海国而言,他们最精锐的军队,就是经历过辽东战事的大军,好钢用在刀刃上,辽东的渤海军,理应去应对契丹大军。”

李从璟点点头,问莫离:“你觉得呢?”

“我也是此意。”莫离表示同意。

“既然如此,我便修书告诉大明安,将契丹国内最新动静告诉于他,让他准备应对耶律阿保机亲征。”李从璟道。

话至此处,已可见当下形势发展之紧迫。契丹与渤海之战,终究是近到了眼前。

李从璟自当年在契丹与大明安相遇,两人以为共同利益结盟,李从璟帮助大明安谋国,至今已过数年。两人的一切谋划,无论是帮助大明安执掌大权,还是帮助渤海军增强战力,都是因为知道契丹要攻灭渤海。如今大明安成功上位,渤海国军队也算有所成,然而两人应对契丹的谋划,最终结果能否如愿,还要看接下来的国战。

说完渤海,李从璟对众人道:“与契丹对弈多年,终于到了要见分晓的时候。这时候我等万要谨慎,不可功亏一篑。”看向桃夭夭,“自今日起,与鞑靼部之通信,改为一日一次,并且线路也要增加,至少三条线同时发信。必不能使我等与鞑靼部之联系,在这个时候出现意外。”

桃夭夭应声道:“放心就是。”

说到这,莫离突然开口道:“耶律阿保机已要攻打渤海,战事一触即发,早闻陛下有出兵蜀国之意,不知朝中对此事商议的怎么样了,我大唐出兵攻打蜀国,又会在什么时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