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十国帝王 > 第131节

第131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梁主朱友贞死于乱军之中。

皇甫麟被生擒。

李从璟克大梁之战,以数百字之篇幅,载入唐朝史册。史称“军士死战,将帅浴血,由此三日,王师伤亡过半,而大梁城破。百战军之名,经此震动天下。”

和夜幕一起笼罩大梁城的,是唐军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梁朝皇宫,自此为大唐皇宫。

……

生擒皇甫麟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从璟自己。皇甫麟被李从璟擒住之后,只是长长叹了口气,并未多说什么不平之言,坦然受死。

但李从璟没有杀他。

大梁被唐军攻占之后,李从璟在城墙上对皇甫麟说,若是愿降,他不仅可以留有一条性命,还可在百战军担任一军三千人的主将。

“我领大梁军民奋力抵抗,给唐军带来如此之大的伤亡,你竟然不杀我?”皇甫麟听清李从璟的话之后,震惊的无以复加。

李从璟道:“若无你皇甫麟临时出头,大梁原本可以毫不费力拿下,百战军因此多付出了至少数千条性命的代价。你给我带来这么大损失,想要一死了之,未免太便宜你了。这笔账大得很,日后你得好好还。”

皇甫麟摇头叹息,“输给你李从璟我皇甫麟本没什么不服气的,这回坚守大梁让百战军平添伤亡,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各为其主,刀兵相见乃是军人本色。身处大争之世,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人活这一辈子,总得为自己拼一把,无论胜负成败,都不愧对自己,也算没白活一遭。至于最后结果如何,你我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他笑了笑,举起手对着天空比划了一下,“其实我也知道大梁城是守不住的,我虽然有两万新卒,但却缺乏可用的将领,大将小将一起也没几个,真到了生死相搏的时候,没这些军中骨干,是打不赢仗的。城破那一刻,我原本以为我皇甫麟就是夜空一颗流星,虽有过夺目的光彩,但却一闪即逝,不着痕迹。现在我知道,看来我的这道光还有的亮,说不定还可以亮上百年千年,让后世的人都知道,在这个离乱的世道,也出现过皇甫麟这么一个将军。”

说到这,皇甫麟对李从璟正礼而拜,“我,皇甫麟,愿自此跟随军帅,效犬马之劳!”

扶起皇甫麟,李从璟面有笑意。

他俩一起转过身,居高临下俯瞰大梁城,此时,城中灯火辉煌,那是唐军在各处接手防务,也有军士在四处安抚百姓。

皇甫麟有些感慨,对李从璟笑道:“现在,大梁城是你的了。”

李从璟张开双臂,深呼吸了一口。

天下从此无梁。

唯有大唐!

第196章 一朝风云变天下,群雄侧目紧绸缪

广陵自唐以来,便是江南重镇,其繁华富庶程度,冠绝天下,便是洛阳长安也比不得。后黄巢暴乱,一把大火烧尽长安,长安自古的繁华便不再,唐末以来,天下大乱,先是梁王朱温称霸中原,控制唐室,挟天子以令诸侯,及至称帝,洛阳名为西都,实际已经丧失了应有的地位,甚至不及东都大梁,更无法与广陵相比。

中原自古以来就是饱战之地,五胡乱华时有士族门阀大举南迁,安史之乱以来,南迁之民更甚,到了梁晋争霸时,因为江南安定,上至显贵下至贱民,无不争相涌入吴地。伴随着江南之地的经济发展,广陵、金陵之繁华,至此已是无地能出其左右。

广陵城鸡鸣坊中有一座国公府,说其豪华雄伟已经不足以形容其面貌,因其比之那吴王杨溥的王宫也差不了太多,这便是齐国公徐温的府邸。说起齐国公徐温,不止是广陵官民,便是整个吴国百姓,谁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真英雄?当年黄巢那贼子胆大包天,暴乱天下,惹得天下烽烟四起,他自己虽然没有得到善终,但却使得无数草莽英雄得以顺势而起,成就显赫功业。

当年吴王杨行密起于田垄之间,齐国公便是其随众之一,时人称为“三十六英雄”,征战长江淮河流域,所向披靡,得以建立吴国的偌大功业,便是朱温也无法挥师南下半步,天下豪杰哪个不敬佩!吴王杨行密死后,齐国公便是吴国的脊梁,历经数次大战,累败吴越王父子,让吴国得以在这个乱世中独享一份安稳,若无此哪有今日广陵、金陵乃至整个吴国的繁华?

然而因为齐国公徐温平日都坐镇润州,国公府里实则并不太热闹,除却如今身为宰相的齐国公养子徐知诰,定时到府上给几位老人请安之外,国公府很少待客。但是今日不同,平日里沉静得几乎有些萧条的国公府,今日里里外外的仆人丫鬟们都行色匆匆,每个人面上都带着许多喜色,这番模样自然不用多说,定然是坐镇润州的齐国公难得“回府”了。

齐国公徐温这会儿的确就在府上的东书房,书房里只有两个人,另一个便是如今替齐国公在广陵掌控吴国朝政的养子,徐知诰。

齐国公如今已经年过耳顺之龄,满头白发,宰相徐知诰却还不到四十,正是一个男人最为黄金的阶段。父子俩相对而坐,徐温着白卦,徐知诰着白衫。

“梁国,这就亡了?”

“亡了。”

徐温拿着蒲扇扇着风,脸上有老人特有的沧桑之色,“当年朱温窃唐自立,建立梁国之初,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天下英雄众多,在他面前却个个如老鼠一般,勉强求得自保而已。想不到传国不到二代就此消亡,令人唏嘘。”

徐知诰恭敬道:“河东李亚子是个有本事的,他自继位晋王以来,东征西讨开疆扩土,一年强过一年,有今日势运之变倒也不足为奇。”

“李亚子倒是比李克用要强上不少。”徐温点头表示认可徐知诰的观念,老而愈加有神的眸子闪烁了一下,声调低缓下来,“这回李亚子之所以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梁,究其功劳,首推李嗣源父子?”

“唐军出战,以李嗣源父子为先锋大军,一路势不可挡,面前几无一合之敌,攻城拔寨若反手耳。李亚子不经一场大战,而垂手得天下,所依赖者,唯此二人。”徐知诰从最新的军报中梳理出简单深刻的信息,顿了顿,似乎是在想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唐军攻占大梁时,以李从璟麾下百战军为主力,两万多人的一支军队,只用了三日时间,硬生生将朱友贞临时拼凑起来的两三万大军击溃,此事已经传遍天下,群雄侧目。”

“李从璟,百战军?”徐温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似乎在咀嚼。

徐知诰进一步为徐温解说道:“李从璟,李嗣源长子,而未到及冠之龄,其所领之百战军,成军不到一年,原先不过一帮东拼西凑之杂兵,在李从璟手中不到半年,而能纵横泽潞怀孟四州,此番又攻灭大梁,让人惊叹。这回灭梁,倒像是李嗣源靠了他这个长子而捞了天大功劳。”

“李亚子麾下,人才济济。”徐温有感而发,“时来天地皆同力,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李亚子是也。”

徐知诰点头默然不语。

“虎父虎子,人间美事。”徐温又道,随即声音怪异了些,“不过父子俩同时大贵,战功卓著,就不怕功高震主?”

“李亚子其人,观其以往行事,不像猜忌功臣之主。”徐知诰寻思了一会儿,说道。

徐温冷笑一声,“那是未灭梁,成为天下雄主之前,如今他南面称尊,又坐拥中原,岂能没有一点儿心思?”

徐知诰觉得有理,试探着问:“既然如此,父亲,吴国该当如何?”

“自先王败朱温之后,吴国与中原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如今虽然中原换了主,但吴国国策不变。你我且向其称贺,探一探李亚子的态度再说。”徐温一派八风不动的姿态,“至于李嗣源父子,先静观其变,若是李亚子果真不猜忌功臣,倒也罢了,若是有那个心思,你我为其添一把火又如何?”停了一会儿,又补充道:“李嗣源本已是名将,如今又出了一个李从璟,若是李亚子存了吞并列国、称霸天下的心思,中原一旦对淮南用兵,这父子俩必为利刃,是你我心腹大患,不可不重视。”

“父亲高见。”

“另外,联合草原契丹制衡中原,是我等一直以来奉行的大计,既然中原情势有变,眼下有必要派遣使臣去契丹,探探耶律阿保机的口风。”徐温笑意莫测,“毕竟李亚子与阿保机,可是有世仇。”

“是,父亲。”

徐温凝神片刻,忽然开口道:“记住,吴国可以承认李亚子的帝位事实,但吴王,不对其称臣!”

……

草原人天生崇拜强者,崇拜英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