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 > 第55章 孔子书院

第55章 孔子书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古代书院的院长尊称为“山长”。后来,乾隆皇帝认为“山长”这一称呼显得没有文化内涵,便将其改为“院长”,但人们习惯上仍然称书院的主持者为山长。

赵籍摸了摸头道:“就是山长的意思。”

孔子书院的成立,为明年的科举改革进行了科学的探索,为大宋培养更多的能吏。

这时候,有个叫蒋伟明的议员再次提议。蒋伟明道:“陛下,不如再成立一个孙武书院。孔子书院为大宋培养文官,孙武书院为大宋培养武将。”

赵籍道:“这个提议好!你两次提出提议,而且都是不错的提议。你叫什么名字?是朝廷的散官还是富家子弟?”

蒋伟明道:“臣蒋伟明,伟大的‘伟’,明天的‘明’,臣是朝廷的散官。”

赵籍点头道:“蒋伟明的提议好,其他议员要向他学习。朕一定要把孙武书院建设成一流的军事院校。朕亲自担任院长。”

赵籍亲自兼任孙武书院的院长,孙武书院毕业的学生,都是天子门生。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一批嫡系部队。

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由谁担任呢?赵籍突然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在水浒原著中,经常听到两个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人物,这两个人物就连梁山不少好汉都对他们非常敬佩。他们就是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中,鲁达就曾对九纹龙史进说:“……洒家听得说,他(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渭州却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赵籍决定,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由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担任,顺便让他带上手下的军官鲁达到书院担任武术教师。至于为何没有选老种经略相公,主要是因为赵籍要按照21世纪军事院校的标准来训练学生,老种经略相公年纪较大,思想僵化,不容易接受新事物。

资政院第一届议员会议圆满结束。会议结束后,赵籍在皇宫宴请所有的议员。宴会上,内侍宣读圣旨:“议员蒋伟明和钱守旺为朝廷献计有功,委以差遣。蒋伟明担任开封府签书判官厅公事,辅助府尹处理政事。”

签书判官厅公事即判官。开封府原来的李判官涉嫌拐卖人口案,畏罪自杀。空缺的判官一职,正好由蒋伟明担任。

内侍继续说道:“钱守旺担任工部虞部司员外郎。”

内侍的话刚说完,那些嘲笑钱守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人,非常后悔没有借钱给朝廷修路。其实,赵籍哪里需要借钱修路,他只不过是考验这些议员。工部的玻璃工艺品卖了1050万贯,去年的免疫钱增收1600万贯。总而言之一句话,朝廷不缺修路的钱。

赵籍初步设想,由水泥铺设而成的官道按照21世纪的高速公路运作。换句话说,走水泥官道是收费的。2022年,高速公路对于7座以下的客车或者2吨以下的货车,每公里的收费标准是0.55元。北宋末年的1文钱相当于2022年的0.5元。赵籍制定的收费标准是,车辆(牛车、马车、驴车等)每公里收费1文钱。至于行人则不收费。所以说修建水泥官道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而且可以盈利,增加国库收入。

不过修路的事情还是要暂缓一段时间,因为水泥的存量不多。倒是孔子书院很快成立了,苏轼担任孔子书院的院长,比他过去担任资政院副议长忙多了,但他乐在其中。正如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