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486章 强援到来

第486章 强援到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卫东决定,富康工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给技术处来一次大换血。

这技术处长,肯定不能再用下去了,技术处里其他混吃等死的人,也得清理掉。

如果不从根源上推到重来的话,就无法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

所以李卫东需要招募一批新的人才,组建一个新的技术处。

招募人才的问题,李卫东也早已经有了主意。

……

珠三角的特区,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

某份销量很高的报纸上,出现了一条广告,最头上标题的位置是“诚聘”两个字。

看到这两个字便知道,这是一条招聘广告。

在特区这种地方,报纸上最多见的,大概就是招聘的广告。

而且各行各业的招聘广告都有,上到造原子弹的,下到煮茶叶蛋的,都有人登广告招聘。

在“诚聘”二字如既往特期待着,与您工厂未来!富康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便是招聘的岗位和待遇。

1996年,全中国人才最为汇聚的地方,非特区莫属。

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出现了最大规模一次的下海潮,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里的“能人”纷纷选择下海。

那些人脉关系不错的,往往会选择留在本地,靠着自己的人脉关系做些生意,成为知名企业家的不在少数。

那些管理型的人才,除了自己做生意之外,大多都是去了外企,外企的待遇可比国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技术型的人才,则纷纷涌向了特区。

以当时的那种经济环境,有技术人的人才,想要赚大钱的话,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就是去特区。

特区做的企业老板们,别的不敢说,给钱是真的很痛快。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在特区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入到特区经济发展的骨髓里。

反过来说,特区的企业家,舍得花钱去节约时间,打工仔们也会玩命去提高效率。

与之相比,京沪虽然是一线城市,但除了户口具有吸引力之外,再给钱方面的确不如特区这么的干脆。

也因此,李卫东直接跑去特区打广告招人。

当然,在特区招人,就要给出特区级别的薪水,人才才愿意登门。

在这方面,李卫东也不打算吝啬,除了高薪之外,他还打算送房子!

中国人对于房子,历来都是有着别样的执着和情怀,在很多人看来,有房就有家,房子便是最好的安家费。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技术型人才来到特区,就是为了淘金的,只要是钱给足了,自然会蜂拥而至。

除了技术人才之外,李卫东还打算再招几位管理人才,逐步的替换掉富康重工的领导班子。

只不过招聘管理人才要比招聘技术人才困难的多。

李卫东看了几个应聘者的简历,发现他们顶多就是一些中层管理人员。而李卫东所需要的是高阶的企业管理者。

在人才市场上,高阶企业管理者向来都是稀缺资源,可遇而不可求。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型的高阶管理人才就更是稀少。

……

港岛,深水埗,这里是港岛历史最悠久的地方,即便是在港岛经济腾飞,到处都建起了高楼大厦,深水埗也就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的样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深水埗的居民都比较穷,港岛大部分的贫苦大众都居住在这里,港岛的“贫民窟”也都集中在此处。

后世新闻报道中,所谓的龙笼屋、棺材房,也都隐藏在这一片区域。

李卫东走在深水埗的街道上,那些连栋的矮楼、交错复杂的小巷、五脏俱全的杂货店、街边卖牛杂的小摊,还有那叼着烟的摊主,都让李卫东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老电影的经典画面当中。

终于,李卫东在一家茶餐厅前停下了脚步。

“生计茶餐厅,我记得应该就是这里。”李卫东看了看手表,然后走了进去。

李卫东找了个能观察到门口的位置,然后坐了下来,开口说道:“来份A餐。”

不一会,餐点送上来,李卫东道了声谢,却无心吃食,而是一直盯着门口。

二十多分钟后,一个穿着背心短裤,胡子拉碴的邋遢男子早走了进来。

“猪扒饭,再来杯柠茶!”男子说着,直接找地方坐了下来。

看这男子的做派,显然是这里的熟客。

李卫东微微一笑,心中暗道:“终于等到你了,陈永华,你还真没骗我,果然来这里吃饭了!”

随后,李卫东站起身来,直接坐在了邋遢男子的对面。

邋遢男子看了看李卫东,开口说道:“喂,这里有的是空座位,不需要拼桌!”

“我可不是来跟你拼桌的。”李卫东却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陈博士,我这里有份工作,你有没有兴趣?”

听到“陈博士”这个称呼,邋遢男子脸色微变,他一脸警惕的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陈永华,港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我应该没找错人吧?”李卫东则不慌不忙接着道:“我这里有一份工作,你或许感兴趣。”

这位名叫陈永华的邋遢男子,再次露出了紧张而又吃惊的表情,李卫东说的这番话,意味着他知道自己的过往。

这个邋遢男子名叫陈永华男子,曾经是港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

港岛理工大学的工程学研究范畴,在当时能排进世界前十,单独拿出机械工程专业,也是世界上排前二十的水平,在亚洲更是数一数二的。

所以港岛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绝对是亚洲范围内机械工程方面最顶尖的人才。

陈永华博士毕业后,便留在理工大任教,同时也从事研究工作,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当年的导师,却窃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并且还拿去发表占为己有。

由于对方是陈永华曾经的导师,也曾经指导过陈永华的研究,对于陈永华的整个研究过程都非常了解,实验步骤以及各种核心数据也都有所掌握,陈永华即便是想喊冤,也状告无门,因为对方可以拿出所有的实验数据。

陈永华去找那位剽窃者理论,冲动之下两人发生了言语冲突,结果吵着吵着,那位剽窃者直接倒地挂掉了。

后来经过法医解刨确定,对方是心脏病突发造成的心源性猝死。然而陈永华依旧以“误杀罪”,被关进了监狱。

港英时期,优秀的律师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当时连惊天大贼王都能保释出来,陈永华被判个误杀也很正常。

于是出狱后的陈永华,根本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即便他拥有机械工程的博士学位,也没有公司愿意请他。

港岛对于有案底的人历来都是很歧视的,除非你的长相平平无奇。

所以陈永华只能四处打零工来维持生计,由原本的上流知识分子,变为了社会底层人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