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荒年囤粮记 > 第138节

第13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木槿原本觉得自己半蒙半猜勉强认识字太丢人,见识到小吏们的做法之后, 终于重新拥有信心。

里正明白读书人的出路比平头百姓更多,他对待王宝兴礼遇些又不会少块肉,而且还能给人卖个好, 何乐而不为呢。

在乡土人情社会中, 里正已经足够体面, 族老们见到里正肯给自己这群外乡人面子,晓得要念着人家的好, 所以同王宝兴商量要不要给里正送点礼过去。

他们饱经风霜, 最明白人情冷暖,总觉得有来有往才好。

“俺瞧外头的形势, 往后三五年恐怕不得安生, 俺活了四十多岁, 恐怕再也等不到回西边的时候啦, 总要给儿孙留些香火情。”

车队初来乍到, 往后少不得和织女镇的人打交道, 既然人家愿意先卖好,他总不能不识抬举。

对待里正,既不能太冷淡失礼又不能过于热切,否则热脸贴冷屁股人家还以为自己立不住,到时候肯定会欺侮他。

简单的相处里头门道可多着呢。

族人们有足够吃用的粮食,银子也不缺,然而因为从远处逃荒而来,手里头没有旁的东西,想与人家互通有无都没法子。

在过于匮乏的物资面前,谈话戛然而止。

王宝山和同辈的几人想法差不离,崇文崇武却年轻气盛,觉得不该讨好他们。

崇文崇武觉得族人们那么多,虽然初来乍到,但过段时日自然能好起来,委实没必要讨好别人。

木槿和他们持有不同意见:“人家愿意向我们卖个好,我们当然也要投桃报李,不过现在手里没东西,倒不急于一时。”

一边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土著,一边是刚从远方迁徙而来的灾民,两边未曾深入了解,现在尚且处于磨合期,后面还有很长时间相处,倒不必太过着急。

王宝山对木槿感叹:“大家人生地不熟,建房屋的匠人还是里正引荐的,你二伯同样觉得日日空手过去不合适。”

“若城里还有猪羊,倒可以在建完房之后延请织女镇的乡民们过来用迁居宴,如此既能偿还人情,又可以与织女镇等人交好。”

王宝山听完,觉得不失是个好主意,等瞅到空,他定要与二哥说说。

——

族人们从明州城里头请来数十位专门建房的匠人,又买来青砖红瓦,从此开始建设家园的旅程。

队伍里年轻男女着实不少,所以倒不必请旁人过来帮忙。

他们在干苦力活方面无疑是把好手,但打地基、吊房顶却需要熟练的匠人帮忙,毕竟房子是要住几十上百年的,切不可马虎。

木槿和栓柱媳妇、有粮媳妇等年轻妇人在旁边帮衬,她们主要帮忙生火或递砖块过去。

冬天的气温低到过分,略潮湿点的地方居然出现了冻土,如果不让它融化掉,建起来的房屋更容易倒塌,为了能有个坚固的家,木槿等人不得不生火把冻土烤化掉,并且在砌墙的区域保持温暖。

上百个人共同发力,不过十来日就建好了头两户人家的房屋。

刘福贵看着面前气派的青砖大瓦房,身子仿佛飘在半空中,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住进如此气派的房屋。

若非车队里的人太多,绝不会花费这样短的时间就建起座房来。

同样,建造房屋的速度过快,导致房门窗户等十分紧缺。

织女镇就有木匠,族人们乐意给乡民们卖个好,所以便没有再去明州城找,直接请织女镇的陈木匠把活计包揽了。

家家户户都要建新房,需要不少门窗,然而陈木匠却乐在其中。

这可是他一年的活计啊,而且在他同那群外乡人说不要银钱要粮食时,人家竟也爽快地答应下来,就冲这点,他必须把活计做好。

那群人安安生生带着粮食来到明州,必定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想必清楚外头已经买不到粮食,肯给自己粮食已经十分厚道了。

陈木匠跟他婆娘估摸着把二十几家人的门窗全打出来,最后能得来上千斤粮食。

寻常年份或许不觉得有什么,在荒年里绝对算了不得的数目。

“你且歇歇,人家房屋还没有建完,你倒先急起来了。”

木匠媳妇不停劝丈夫休息会儿。

自打接了那群外乡人的活,丈夫就带镇上十来个地少常给人做短工的人去林子里砍树,花费好几日功夫才备齐所有的材料。

结果没来得及喘口气,丈夫居然又干上了活。

白天干活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他常常深夜还在院子里借着月光干活,女人总担心丈夫挨不住。

“我心里痛快,那么多粮食呢!”

平摊到每户,不过五六十斤粮食而已,可整个车队加起来给的就太多了。

即使需要木匠忙活好几个月,他心里照样高兴,荒年里囤下更多粮食,自己就比别人多一分底气。

“若想做快点,他们去明州城雇木匠也是使得的,人家把活计给我是给面子,你再见到那群外乡人,千万别再在背后说些有的没的了。”

“我晓得,往后见着他们我也好声好气与人家说话。”

织女镇乡民们并不欢迎逃难而来的灾民,不少人躲在背地里嘀咕,崇武就碰见过几回,想到爹娘的叮嘱才堪堪忍住。

这种情形时常发生。

王宝顺两口子曾听见过有人背后说道,按照王宝顺的性子,谁吃亏也不能让自己吃亏,二话不说就同人对骂起来,幸好族人们两边劝着才没有将事情闹大。

当时劝架时,王宝顺婆娘又抓又挠,险些在木槿手上挠出个血印子。

幸好把人给劝下来了。

在宗族意识过分强烈的时代,王宝顺夫妇的言行举止代表整个车队的态度,如果真的闹僵,且不提车队里的人如何做,单说织女镇,乡民们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人受欺负,到时候少不得帮衬几把,如此很容易将简单的口角转变成打群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