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直播宠夫郎后我在异世暴富 > 第104节

第104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严之默走上前后道:“地里一应料理地不错,你们辛苦了。”

两人忙道:“都是分内事,东家折煞我们了。”

严之默温声道:“你们自北地来,两地气候本就不同,过去许多经验都不作数。况且我这许多新鲜种子,都得从实践中摸索。眼下看去,长势都上佳,可见是下了工夫的,”

蒋家夫夫闻言连连躬身,不得不说,连日的辛苦能换东家这么一席话,再累也值了!

严之默又说了一番勉励的话,才同姚灼离去。

回到家后,方二娘、姜越、白大山三人已经都在等了。

这厢叫三人前来,也是为了对接下来各自所负责的事有个安排。

严之默与姚灼在主位上左右各自坐下,如意很快端上了茶,又给已候了半晌的三人续了一盏。

屋里的都是自己人,便直入主题。

“前几日,我们已在县城盘下铺子,待装修完毕,赁居的宅院安排好,便会搬去县城常住。自然,也不是不会再回村中,一个月里少说也要回来一两次。”

一听严之默他们还会回来,既有些舍不得姚灼,又担心自己管理不好工坊的姜越,稍稍放心下来。

只听严之默又道:“先前已商议好,方二姐随我们去县城,作为店长,帮忙经营铺子。越哥儿提为工坊管事,日常小事,我们不在时,你尽可自己做主,若有拿不准的,可等我们回村时汇报,或在大山去县城送货时带句话便可。”

被点名的两人连忙坐直了不少,颔首应下。

最后,严之默看向白大山。

“大山,你年纪不小,已经担得起事了。往后县城、镇子、村里这三处,都少不得你多多跑动,从此之后,你就是严灼记的伙计,需记得,你在人前的表现,也尽是代表严灼记的,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冲动。”

白大山是个有前途的孩子,严之默对他寄予厚望。

先前也让他跟着一起学识文断字,如今已会简单记账了,多的不说,出去谈个生意完全够用。

至于白大山,他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个跑腿小厮,没想到一下子成了店铺伙计。

要知道,之前那出了事的徐二在镇上商行当伙计,都风光得不行,而现在,他是县城铺子的伙计了!

“东家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做事,不辜负您的期望!”他嗓门响亮,却惹笑了一旁的方二娘和姜越。

方二娘提醒道:“都是伙计了,叫什么东家,叫掌柜的!”

白大山拍了下脑袋,“是我蠢笨!掌柜的您放心!”

严之默说了两句总结的话,三人便依次告辞。

正屋重归平静,严之默喝了几口茶润嗓子。

两人离家多日,九月和十六都是在老屋那边跟着方二娘和姜越住的,这会儿终于等回了主人,都黏人得紧。

尤其那十六,简直像是长在了姚灼身上,还变换着姿势,时不时撩起眼皮看严之默一眼,挑衅一般地舔起了爪子。

弹幕不少人捕捉到了这一幕。

【我给十六配个音:你老婆归我了,略略略】

【别笑死我,默宝的眼神好幽怨啊】

而十六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晚上睡觉时,被连猫带窝,关到了卧房门外。

严之默不理会屋外的喵喵叫,摘掉几根姚灼衣服上的猫毛。

等差不多干净了后,才满意地把夫郎搂在怀里。

姚灼笑话严之默吃一只狸奴的醋,可还是仰起头,吻了吻严之默的下巴。

到底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火容易点,却不容易灭。

烛光明灭,一夜温存。

……

当每一日都紧锣密鼓地塞满安排,日子便会过得格外快。

姚灼只觉得盘下铺子还是昨日的事,一晃眼,铺子已大致装修好了,剩余的细节,需要他们去现场监工才行。

两人紧接着又去了县城一次,不仅是为了看一眼工期,也是为了定下赁居的宅子。

先前伙计依照严之默的说法,去跟那位杏花巷内,不愿租给商户的户主交涉了一番。

户主微微有些松动,但坚持要见到住客本人才能做决定。

无奈,伙计只好依照上回严之默留下的地址,找信差去送了封信。

去接他们看房的路上,伙计也解释了为什么户主不愿租给商户。

“这事说来,其实还有点复杂。不愿意租给商户的,实际上不是这间宅子的户主,而是隔壁的邻居。”

面对严之默和姚灼不解的神情,伙计继续道:“这两间宅子,住的都是咱们县城书院里的老夫子,两人认识多年,是老朋友。咱们要去瞧的这间,夫子姓杨,隔壁那间住的夫子姓王。王夫子早年丧妻,膝下唯有一子,却不爱读书,只爱经商。当年非要跟着商队去走南闯北,把素来看不上商户的王夫子气得和他断绝关系。现在杨老夫子年纪大了,从书院请辞,打算回老家养老,不过儿子和女儿还在城里生活,便打算将宅子租出去,每年的租子补贴给两个孩子。王夫子便要求他答应,租给谁都行,绝对不能租给商户,因为他不想和商户做邻居。”

亏得牙行伙计嘴皮子利索,才能三言两语把这事说清楚。

严之默听过,更觉得此事麻烦。

“那先前不愿意松口,而今怎么又答应让我们去看房?”

伙计堆笑道:“我也跟您说实话,这约定呢,原本也就是杨夫子给王夫子卖了个人情。可如今呢,一来,是看在您有童生功名,本朝不禁士人经商,难不成所有家里经商的读书人,都不算读书人了不成?二来,也是因为杏花巷本就价格高些,这挂出来一个多月,来询价的都是商户,好些读书人,难免清贫些,是住不起这地段的,杨夫子回乡的日子一拖再拖,实在是等不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