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 第246节

第246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好的元宵节看冰灯,结果被几个不长眼的混混给搅合了,大家伙儿都觉得有点儿不爽。

“麻蛋,刚才就是治安队来太快了,要不然我非得揍死那几个混账王八蛋不可。”

一边走,赵建设还在那儿嘟囔呢。

“哎,你说去年抓的那么严,不是好多人都吃花生米儿了么?

咋还有这么多不着四六的出来嘚瑟呢?他么的就不怕也被抓进去?”

黄胜利几个有些不解,按说,那些地痞流氓,不应该鸟悄儿的在家猫着么?还敢出来嘚瑟?

“去年抓的都是些头儿,不可能把底下那些小喽啰全都抓了啊。

他们现在,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群小混混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松江河这地界儿其实挺乱,眼下这才哪到哪啊?

往后再看,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更乱。

到新世纪之后,才慢慢好一些,一直到后来上面严抓严办,社会治安才算真的好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打帘子

一场小意外,谁也没放在心上,回家也没跟家里人提。

过了正月十五,这年也就算过完了,各家各户,也开始准备参地用的材料。

聚氯乙烯塑料膜苫参,透光度比木板棚要好很多,对人参增产有益。

所以很多人都开始琢磨着,新栽的棒槌,想用塑料膜苫参。

用塑料膜苫参,跟以前木板棚完全不一样。

塑料膜下面,要铺一层树枝制成的帘子,编制帘子的过程,在当地,叫打帘子。

打帘子一般俩人或者三个人,按照池面子的宽窄做成一个木头框,木头框两端,各钉上间距相等的四个或五个钉子。

成捆的铁丝提前缠在木棒上,缠成穗子。

然后把铁丝绕在钉子上,再扯到木头框另一端钉子上固定。一共扯四根或者五根铁丝。

上山割回来各种一人多高的枝条,两根一组互相搭在一起,横着担在铁丝上。

手里握着铁丝穗子,将树枝缠一下,然后再跟底下的铁丝缠七八道。

大概二指来宽的距离,再搭上两根枝条,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把枝条用铁丝编起来。

到最后打结固定好,从铁钉上取下来,一张帘子一丈长,规规矩矩卷起来,等着运到山上开春苫参。

所以年后过了十五,一参场的工人就开始上山割条子、打帘子了。

许世彦打算把自家和父母那边的新栽,开春也都用塑料棚,那就少不了得打帘子。

于是跟领导请了几天假,和苏安瑛俩人,上山割了两天的枝条,用马车拉回来。

然后做了木框,缠好铁丝,夫妻俩在家打帘子。

“我听说现在正研究聚乙烯蓝色半透光膜,好像那种比现在用的黄色塑料膜稍微硬一点儿。

等着出来那种塑料膜,咱就不打帘子了,直接底下用弓条,稍微密实一点儿就行,省的还年年都得打帘子。”

一边干活,许世彦一边跟媳妇聊天。

聚氯乙烯塑料膜柔软,透光性强,对于参地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正在研究的蓝色聚乙烯塑料膜要好一些,不光是质地厚实硬挺、抗老化,主要是对人参生长有益。

据说是阳光透过蓝色棚之后,可促进光合作用。

对于这个,许世彦没太多了解,反正他只知道,从蓝色塑料薄膜出现之后,参地就一直用这种了。

“用啥都行,我觉得这个也比用木头板棚强。

你说现在都分到各家各户了,谁家有那么些板子,整山上苫参啊?

现在那林子都不是随便采伐的,用木头板子太浪费了。

这塑料棚能用三年,那天我算了一下,价钱还可以,而且三年后废旧塑料膜还能卖废品呢。”

苏安瑛一边干活,一边接了句。

许世彦闻言,扭头看了媳妇一眼,还别说,他媳妇这一年多成长真够快的,不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了。

正月里天气也不暖和,说几句话就灌一肚子凉风,夫妻俩也顾不上聊天了,低头赶紧干活要紧。

东岗乡改用塑料棚的人不少,所以这正月末二月初的时间里,走到外面,处处可见很多人都在外面打帘子。

帘子长一丈,三十来丈参土正好打三十多张帘子就够用了。

许世彦夫妻干活不算慢,两天的工夫也就弄出来了。

这活,夫妻俩意见一致,都不想让苏安芳姐妹插手。

尤其是苏安芳,没几个月就要结婚了,还是好好在屋里呆着养养皮肤吧,大冷天的在外头吹冷风,那脸都该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