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晋击天下 > 第267节

第267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但是,偌大一座城池,被匈奴人为主的杂胡们一把火烧掉了四分之一,司马珂自然不会就此姑息。否则的话,城中十几万的杂胡,若不予以铁腕治理,以后不知还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邺城的局面一旦稳定下来,就没有人在敢捣乱。庾翼借机开始出动兵马,明察暗访,揪出了纵火和闹事者三千多人。其中那些纵火的重犯五十多人,全部斩首。那些协助提供引火之物,搬障碍物等的从犯,则一律判苦役三年。

五十多颗人头,邺城东门之外的行刑台上,当着数以万计的汉人和杂胡的面,被雪亮的钢刀斩落,深深的震慑了城内的杂胡。

司马珂和晋军原本就被羯人妖魔化,凶名赫赫,一进城又斩了几十颗人头,使得城内的杂胡们,一个个对晋军更是充满了敬畏,进而又对所有的汉人充满了敬畏。

邺城之内的汉人们,不但被羯人欺凌了数十年,就连杂胡们都敢欺负他们,此刻终于扬眉吐气起来。近二十万的汉人,在士族的组织之下,在城内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进行了持续数日的狂欢。

…………

大火之后,接连又下了几天的大雨。随着城内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就连那接连几天的大雨,都显得小了许多。

雨水将城内的街道冲刷得干干净净,只剩下西门那那黑压压的一片断壁残垣和焦尸,昭示着这场大火的残酷。

从西门一直到邺城中大街,到处都是焦黑的尸体,甚至许多尸体都烧去了大半截。许多百姓在晋军的组织之下,开始收拾和整理羯人的尸骨,避免发生瘟疫。

西门左近,街道之上,劫后余生的百姓虽然沐着小雨,依旧面带喜色的在晋军的带领下抬着尸首出城安葬,这些尸首将是疫病的根源,必须趁早掩埋在城外头。

叩嗒嗒~

一队晋军骑兵城中疾驰而来,马背上的晋军个个身穿黑色的铠甲,手执元瑾破敌刀,腰挎弩箭,骑兵群中一杆大旗,上绣“大将军司马珂”几个大字,在风之中猎猎招展,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司马珂在众将士的簇拥之下,率着兵马巡视着邺城的街道,见得城内的秩序井井有条,不禁对庾翼大为赞赏。不管他与庾家以往的恩怨有多深,终究已是过往。庾翼并非小气之人,而且心中素有大志,两家之间的恩怨算术就此揭过了。

就在此时,追袭羯人的骑兵也回来了,带着张貉的人头,还有并州刺史张平的归顺的书信。除此之外,还迎来了一员虎将。

原来,在那天上党郡之战时,张貉眼见自家的骑兵即将被斩杀殆尽,不再顾及部曲,私自就潜逃而去。

奈何城头上的张蚝看得真切,当即便率兵出城,将张貉拦截住,只是一个回合,就将张貉斩首,然后献给了周琦。

张蚝经过这一战,对晋军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加之又都是汉人,自是心中已经生出了归顺的心里。之前张平已经在张蚝面前流露出了归顺晋军的心思,故此张蚝便挽留了周琦等人数日。然后派人数百里加急,飞马传报晋阳,将晋赵之战的情况说了个清楚。

张平收到了张蚝的信之后,当即便应诺了张蚝的要求,同意归顺大晋,同时亲手写了书信给司马珂表达自己弃暗投明的想法。

张蚝在书信之中,除了劝张平归顺大晋之外,又表达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想要加入晋军,跟随司马珂征战和北伐羯赵。

张平知道张蚝勇冠三军,武勇过人,守在没有战事的上党郡,的确有点埋没。若是在司马珂的麾下,必然能大放异彩,故此满口答应了,当即另派了将领前来镇守上党郡城。

在张平看来,张蚝终究是自己的养子,一旦在北伐之战中建功立业,对自己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借机搭上了司马珂这条线,对于他来说,至少他这个并州土皇帝的位置是安稳了。

司马珂对张蚝之名,在穿越之前也早已有耳闻,毕竟是史书上的万人敌,又被人列位两晋南北朝的十大猛将之一,与邓羌齐名。此刻能得此猛将加入麾下,自是十分的高兴。

而司马珂的大名不只是传遍了河北和幽燕之地,同样传遍了并州之地。而张蚝同样早已久仰司马珂的大名,并以之为偶像。

在邺城的东门,张蚝在周琦的引领之下,终于见到了他的偶像,威震华夏的大晋大将军、西阳王殿下。

当张蚝看到司马珂时,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在他的想象中,威名赫赫,天下所望的大晋大将军、西阳王司马珂,怎么也应该是三十岁以上的威风凛凛的大将,万万想不到面前这个看起来比他大不了几岁,面如冠玉,俊美得不像话的青年,便是大名鼎鼎的西阳王殿下。

张蚝推金山倒玉柱,便要跪拜下来,司马珂急忙向前一把扶住:“不必多礼!”

两人一个求才若渴,一个慕名相投,寒暄了好一阵才作罢。

第402章 密谋

蓟城,幽州治所。

也是代王石鉴的行辕所在地。

石鉴乃石虎第三子,在石虎诸子之中,各方面能力都是中庸,既不冒尖,也不算差的那种。原本按照继承顺序,石宣被杀之后,他应该才是储君。但是石虎担心年纪大的儿子迫不及待的等着他死好登基,故此立了年幼的石炳。

不过,石鉴能力虽然中庸,但是心眼并不差,他自知在朝中与石虎其他儿子相斗,未必有好下场,索性主动请缨,镇守幽州之地,远离羯赵的政治中心,也就远离了斗争旋涡中心。

这些年来,又幸得部将冉闵英勇善战,把慕容鲜卑死死的堵在长城之外,石鉴也做了个快活的幽州王。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幽州之地远离河北,这些年虽有战事,都被冉闵摆平,就算是石虎也管不住他。石虎偶尔想起这个儿子,也是褒奖一番。胜仗虽然是冉闵打的,但是功劳却是代王石鉴的。

尤其是这两年,幽州的形势一片大好。慕容燕国横扫段辽和宇文鲜卑部落,很多鲜卑人不忿慕容鲜卑的霸道,不愿待在慕容燕国,纷纷越过长城,投奔幽州。再加上石虎在河北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又有很多河北的汉人逃到幽州来。这样一来,幽州的人口增长了不少,将近两百万人,在这个千里无鸡鸣的华夏之地,算是人口较多的一州了。

对于石鉴来说,也算是较为满足了。尤其是听到在南面的诸兄弟,不是战死在南晋大将军司马珂手里,就是死在自相残杀之中,心中更为庆幸不已。

此时已是秋季,蓟城之内,落叶缤纷。城外更是草木渐枯,一片荒凉。

蓟城南门,一辆华丽的马车,在上百名骑士的簇拥之下,缓缓的驶来,引起了城门口的守军的注意力,纷纷朝那马车望来。

在幽州之地,骑马入城的不在少数,但是乘马车的已经稀少了,像这种装饰精美的马车更少。

马车帘幕一掀,却是一个文士模样的中年汉人露出来。

这个中年汉人脸型圆胖而白皙,气色保养得相当不错,颌下的胡须打理得一丝不乱,根根透风,一声华服,倍显雍容华贵的气质。

那中年汉人,抬起头来,望着前面城门上“蓟城”两个大字时,终于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总算到了。”

来者正是石虎的特使,羯赵的中书侍郎李松,奉石虎之命前来传旨,令石鉴立即派冉闵率三万兵马前往河北,拱卫都城襄国安全。

一行人在门口交接过文书和符传之后,进入了蓟城,前往代王府,拜见石鉴。

代王府大堂之上,石鉴亲自接见了李松。

石鉴和李松当年在襄国的时候,也颇有往来,私交不算很密切,但是也不差,也算是老熟人了,加上李松又是天王特使,自是十分隆重的接待。

当他看完李松呈递上来的圣旨之后,眼中露出了奇异的神色,对李松道:“父王有旨,孤岂能不遵,还请特使放心。孤立即派人前往渔阳,传令镇北将军石闵,即刻出发,奔赴襄国。镇北将军武勇无敌,区区司马珂何足挂齿,大军一到,晋军当望风而逃,退回江南。”

李松皮笑肉不笑的打了个哈哈,笑道:“那么在下,就等着镇北将军的兵马,一并回襄国,否则天王陛下那里,无法交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