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晋击天下 > 第190节

第190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那些与北伐相关的士族,如秣陵纪氏、陈郡谢氏、颍川荀氏等北方士族,以及有子弟参与北伐的江东士族,自然极其兴奋。

但是对于大多数北面士族和江东士族来说,反响并没有那么热烈。总体来说,北伐对江东士族毫无利益纠葛关系,自然是不冷不热。而对于那些南迁的北面士族来说,早已沉醉在江南的温柔富贵乡里,沉醉在载歌载舞之中,早已失去了回归故土的念头.

相反,北伐还给南北士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家士族门下的佃农们,不少原属南渡的北地流民,听得北伐军连战连捷的消息,一个个兴奋异常,与京口的流民一样,开始憧憬着回归故地之事。

由于红薯和土豆的推广种植,加上壬辰诏书的颁布,百姓可自行开垦山地种植红薯和土豆,导致大量的良田,出现无人耕种的局面。各士族不得不将佃租由六七成,降为三至四成,损失可谓极其惨重。幸得占城稻的推广,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弥补了众士族的损失。

永嘉之年,衣冠南渡,渡江而来的北地流民数百万,大都依附在来自北面的侨姓士族门下。一旦北面的流民,全部渡江北归,各北方士族名下的良田,将出现无人可耕种的尴尬境地。这对诸北方士族来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诸北方士族,对于司马珂的北伐大胜,非但没有表现出兴奋和荣耀的意思,反而对此深为痛恨之。

…………

建康宫。

太极西堂之内,小皇帝司马衍坐在胡床之上,望着面前的几份奏折,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之中。

司马珂的在奏折之中,禀报了此次北伐之战的第一阶段的全面情况。

当司马衍听到司马珂一路势如破竹,而且攻陷和占据洛阳之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洛阳,那是大晋的故都。二十九年前,匈奴人攻破了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而后被杀,也自此掀起了永嘉之乱的序幕,晋朝在中原的政权逐渐走向灭亡。如今时隔二十九年之后,司马家的宗室子弟,亲率大军重新占领洛阳,也算是为老司马家一雪前耻,叫司马衍如何能不激动。

接下来,司马珂又在奏折之中提出了几个请求。

第一个请求便是庾翼、桓温、谢尚和夏侯长以及其他将士的封赏。

封庾翼为都亭侯。

桓温、谢尚和夏侯长三人,由都亭侯晋封为都乡侯。

邓遐晋封为白马子。

虞啸父由舒县子封为舒县伯。

其余主要将领也皆有封赏。

对于司马珂的封赏要求,司马衍自是全盘接收,并无意见。

司马珂的第二个要求,便是请迁回北方士族到洛阳一带,以为今后回归洛阳故都做好准备。

第三个要求,则是请兼领督学使者的谢安,自太学之中,精选寒门士子两百人,遣往洛阳一带和荥阳、南阳、颍川及襄城诸郡,协助治理地方。

对于司马珂的这两个要求,司马衍一时无法下决断,只得召集三公及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员前来议事。

由于郗鉴病重,三公只有何充和陆玩到场,其他右第三品以上的官员倒是全部来齐。

正如司马衍事前所猜想,以诸葛恢和蔡谟为首的代表诸北方士族利益的官员,对司马珂的要求将他们迁回江北之事,激烈的反对,只差点没当着司马衍的面破口大骂了。

诸葛恢等人认为,司马珂刚刚占据江北诸郡,脚根未稳,便要回迁士族,一旦坚守不住,便将导致诸士族陷入兵戈之中,甚至可能导致诸北面士族全部罹难,可谓极其荒唐之言。

就连一向支持司马珂的何充,也持反对的态度。

见得诸北方士族官员如此激烈反对,司马衍只得作罢,不再提及此事,又将司马珂的请求精选太学之中的士子,遣往江北,协助治理地方之事,与大家商议。

这一次,在场的官员,倒是各持不同的意见。

以诸葛恢为首的一些坚决站在司马珂对立面的顽固派,秉持着凡是司马珂的意见都反对的原则,表示了异议,认为此举不符九品中正制的原则,北面诸郡的官员,应由司徒府评定资品之后,再逐步任命。

但是大多数士族,还是认为北面诸郡,士族之家的士子都不会愿意去,唯有寒门士子,想要借机博取声名,所谓各得其所,此计应可行之。终究来说,从太学之中精选的士子前往治理北地,总比司马珂自行从江北的士子之中任命官员要靠谱得多。

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司马衍当即决断,由兼领督学使者的中书令谢安,自太学之中,精选寒门士子两百人,安排派遣到洛阳为司马珂所用。

…………

第300章 活字印刷

阳春三月,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

司马珂在江北以洛阳为重心的根据地,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恳地播种土豆的大生产运动。

洛阳西门城郊。

一眼过去,是广袤无际的土地。

三三两两的百姓在土地里忙活,不时有人吼上几曲高歌,歌词虽然简单,但是歌声却高昂而欢畅。

不时看到有大姑娘小媳妇到地边给地里干活的亲人送水送茶的,也不怕人。别的地里的男人有的忍不住开几句玩笑,惹得周围地里的人哈哈大笑,女的也不介意。这个时候的男女界限还没划得那么开。

田间如此欢快活泼的气氛,是近三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就在洛阳等地一片祥和的气氛之中,司马珂又开始鼓捣了一件新的事情。

他将洛阳及荥阳诸郡的擅长雕刻印章的雕匠,全部召集起来,汇集到洛阳城之内。

由于胡人入主中原以来,生产力得到极大的破坏,经济的落后,导致印章的需求也极其落后,许多雕匠要么已经南渡,要么早已封刀。司马珂派人寻找了许久,在百万人之中才找到36个雕刻匠入洛阳。

对这这36个雕刻匠,司马珂如获至宝。司马珂将其安置在自己的行辕内,每天的伙食都有肉食供应,还有下人伺候着,而且还给每个人开出了五百钱的月钱。这在当时,可谓是极其尊享的待遇,比一般的胥吏待遇还高。

司马珂召来这些雕刻匠,自然不是来刻印,而是刻字,用来印刷书籍。

此时的常用汉字大概2500个左右,司马珂将这2500个字分为5级:“之乎者也耶兮”等最常用的字为特级,每个雕200个;其他分别根据常用程度再分成4级,1级字每个雕100个,2级字每个雕50个,3级字雕20个,4级字只需雕50个。实际算起来,需要雕将近五万个字。

由于繁体字本身相对简体字难雕得多,这些工匠一天大概也只能雕20个字左右。36个人,一天只能雕720个字,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