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晋击天下 > 第94节

第94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什长被他这一说,吓得额头汗珠涔涔而下,急忙应诺,接过他手中的腰牌细细检查了一番才放行。

司马珂微微皱了皱眉,决定稍后要将王室六军的统领抓过来好生训诫一番。虽然他之前占了王室六军管理不严的便宜,不但把小皇帝和公主带出了宫,而且还把弩箭带进来了,但是却不想有朝一日也被其他有异心者钻了空子。

进了外宫,他快步奔往禁宫,照例验了腰牌,这才向太极西堂走去。

迎面见得虎贲中郎将司马勋率着一队虎贲一路巡逻而来,司马珂从左边上台阶,而司马勋则率众从右边下阶梯,司马勋朝司马珂拱了拱手,司马珂还抱了一拳,便往上而去。

说来说去,司马勋终究是对这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小宗室不服,两人也就比点头之交稍稍亲近一点。

来到太极西堂前,张桓和司马无忌则都在门口候着,见到司马珂前来,急忙迎了上来,向司马珂施礼。

司马珂还了礼,问道:“陛下可在殿中?”

张桓笑道:“陛下正在殿内听谢殿中监讲授经书,有吩咐过皇叔来了直接进去即可。”

司马珂一听,卧槽,居然教天子读书,谢安这小子提前就干了太傅的事情,的确是块做丞相的料。

司马珂将解下佩剑,大步而入,果然见得谢安身着一袭紫衫,一手摇着羽扇,一边正在给司马衍讲解经书,那模样显得十分的悠闲自在,不禁哑然失笑。

司马珂向前拜见司马衍,谢安又按例拜见司马珂。

三人各自施礼还礼之后,司马衍脸上露出了极其舒心的笑意:“谢卿果然是经天纬地之材,近来经谢卿给朕讲授经书,受益良多,不愧是皇叔的义弟。”

三人客套一阵,司马衍又笑问道:“听闻前日皇叔有去探望王丞相,不知王丞相贵体如何?”

司马珂见司马衍一开口便问到了点子,当即向司马衍开门见山的直接说明来意:“微臣今日来拜见天子,是来为王家两位郎君求官的。”

司马衍露出疑惑的神色,问道:“皇叔此乃何意?”

司马珂低声道:“丞相之病,此番是熬过去了,但是终究体质大不如前,恐怕马上要乞骸骨了。”

古时退休分两种,一种是致仕,就是到了年龄退休,《尚书大传.略说》中有提到:“大夫七十而致仕”,所以一般是七十岁退休,如郗鉴已经六十七,再过三年便到了致仕的年龄;一种是乞骸骨,年龄未到,一般以身体欠佳原由申请提前退休,王导便属于这种。

司马衍顿悟:“皇叔欲给其子弟升官,便是让其安心乞骸骨?”

司马珂笑笑,道:“正是此意,不管如何,王导对我大晋,终究是功臣,不可亏待。”

司马衍哈哈一笑道:“如此甚好,依皇叔之意就是。”

司马珂当即荐举江西都督王允之加光禄大夫,官阶晋升为右第三品;王悦加振威将军,官阶从右第五品晋升为右第四品,加都亭侯;王悦拜谒者仆射,官阶从右第右品晋升为右第五品,加丘县伯。

司马衍一愣:“谒者仆射一职,可乎?”

毕竟前两个加的只是虚职,但是谒者仆射却是实职,一般都是宗室担任,也算得是接近皇帝的官位。

司马珂淡淡笑道:“若都是虚职,丞相终究是不放心。”

两人计议已定,司马珂手头事情太多,起身告辞。

司马衍对谢安笑道:“谢卿给朕送送皇叔罢。”

谢安应诺,也站起身来,跟在司马珂的背后,两人出了太极西堂,便并肩而行。

司马珂笑问道:“入仕数日,感觉如何?”

谢安苦笑道:“殿中监一职,所管之事太繁琐,愚弟没有心思去细管,就算不管亦各有职掌,不会生乱,索性乐得逍遥自在,幸得陛下喜读书,便做个侍读。”

司马珂哈哈一笑:“能为天子侍读,何其荣幸,加官进爵,指日可待也。”

两人一路说笑着,眼看前面便到了端门,谢安停住了脚步,见四处无人,低声道:“贤兄木秀于林,小心郗太尉与庾征西联手摧之……”

司马珂神色一愣,一抬头又见到左民尚书诸葛恢进了端门,便点了点头,与谢安道别而出。

…………

京口,太尉府。

京口,即当今镇江,在南京东部,又称北府。

京口为建康门户,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控制京口便能扼守三吴之地,为兵家所重。

自永嘉南渡以来,大批的幽、冀、青、徐、并、兖的南下流民聚集于此,当时东晋丞相王导设立乔州、郡来管理流民,京口就为侨置徐州和侨置东海郡之治所。

当时能到达京口的流民多为青壮,且与北方胡人多有血仇,在京口又难有土地安置,故一直是北伐呼声最高的地区。因东晋的北中郎将府、安北将军府、平北将军府等都设在京口,这也是京口称为“北府”的由来。

而在郗鉴的经营之下,京口更加成为了东晋的第一军事重镇。

郗鉴是东汉末年的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以儒雅著名。当时兖州以郗鉴为方伯,阮放为宏伯,胡毋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羊曼为濌伯,八人并称“兖州八伯”。

郗鉴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早年,他统领流民军转战于胡人肆虐的中原。王敦叛乱时,他力挽狂澜,拯救了濒临危亡的东晋王朝。苏峻之乱时,郗鉴坚守广陵,之后渡江与勤王义军会合,旋即回屯京口,修筑大业、曲阿和庱亭三垒,以抵御叛军进攻,后又派部下追斩逃窜的叛军首领苏逸等,收降残部一万余人。

苏峻之乱后,郗鉴以功升任司空,加侍中,封为南昌县公,驻屯京口,并加都督扬州之晋陵郡、吴郡诸军事,曾率兵将石勒十八骑之一的刘征击退。

高平郗氏本是二流士族,经过郗鉴的经营,终成为东晋首屈一指的一等世家,其家族权势,也贯穿整个东晋时代。

郗鉴坐镇京口十余载,培养出大晋东线最彪悍的一支流民军武装力量。往后很多年,这支流民军一直承担着拱卫朝廷、平衡西线藩镇势力的重要任务。

以京口北地流民为主要兵员的北府军,虽时有裁撤但屡撤屡立一直是东晋最强力的军事单位。可以说谁掌握北府兵,谁就有改朝换代之力,淝水之战击败前秦的主力便是北府兵,而后来的南朝第一帝刘裕也是北府兵出身。

至此,京口不单单只是因地理位置而成为重镇,更是因其聚众、兵员、军事传统等成为东晋武力支柱,郗鉴也成为东晋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

郗鉴与王导两人都互相尊敬有加,且与王导结成最强联盟,并且曾亲往王家府上,亲自选定王羲之为东床快婿。

王导当初重用赵胤、贾宁、匡术和路永等人,而这几人又飞扬跋扈,不守法纪,甚至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重兵在握的陶侃和庾亮都先后要因此废黜王导,但是最终因郗鉴坚决支持王导,只得作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