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跃马大唐 > 第462节

第46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狗贼,本帅的事要你来问。你们还愣着作甚,还不来给我剁了这狗贼?”史思明无视喉头利刃,厉声对着周围的亲卫和几名将领喝道:“他不敢杀我,他杀了我你们便将他碎尸万段。”

呆呆站在一旁的一干亲卫闻言缓缓靠近,一旁的曹集骆悦等人也似乎举着刀剑靠近。忽然间刀光闪动,几名靠近的亲卫身首异处,曹集骆悦二人手中的兵刃上鲜血宛然,正是他们两人突然出手,将逼近的几名亲卫斩杀。

“原来你们……你们串通一气。你们这些狗贼。”史思明大怒道。

“元帅,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如此执迷不悟,不就是想霸占着长安城不走么?为了能偷偷的坐在那个宝座上,你甘愿我们十多万兄弟为你陪葬?你倒是自私的很,每天睡在皇宫里,抱着宫里的嫔妃宫女们快活,我们这些人在城里抢一两个女子乐一乐都要被你呵斥。我们为你卖命,你是怎么对我们的?被你打的皮开肉绽。你的亲儿子你都不放过,差点把他打死。你以为大伙儿对你还心服么?早就已经对你失望了。这等情形下,你还不愿意献城投降,可见你根本不拿我们这些人的性命当回事。所以我们只能出此下策。”骆悦咬牙狞笑道。

“一群狗贼,你们胆敢如此。”史思明怒骂道。

“莫要乱骂,我们是狗贼,你的亲儿子算什么?”田承嗣笑道。

“你是说……此事朝义也有份?朝义……朝义,你这逆子,你给我滚出来。”史思明骂道。

史朝义面色惨白的从曹集身后的士兵群中走出来,不敢直视史思明的眼睛。

“父帅,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呸,你这逆子,你敢算计你的父亲。”

“父帅!我也是为了我们史家好,我们史家……”

“住口,你这逆子,跟着外人来算计我,你畜生,早知今日,当初你生出来便该将你溺死在尿桶里。”史思明怒骂道。

“父帅,你是该这么做,否则我也不用昨日差点被你活活打死。或者是今日死在这城楼上。父帅,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了,我们和唐朝皇帝已经议定,但献城投降,之前的条件全部兑现。形势若此,父帅你为何还要固执。”史朝义静静道。

“休想我如你们的愿,本帅最恼你们这些逆贼。现在磕头认错还来得及,我或许还会绕你们一命。”史思明怒喝道。

田承嗣失去了耐心了,在这么下去,城头左近的兵马都要赶过来了,要是被他们全部知道情形,几名忠于史思明的将领是绝对不肯罢休的,会坏了大事。

“史元帅,再问你一遍,你下不下令?”田承嗣狞笑问道。

“呸。”史思明一口浓痰啐在田承嗣的脸上,他觉不相信田承嗣敢对自己不利,自己对他有着绝对的心理优势,这个人跟条狗一样被自己收养,他绝对不敢对自己如何。

田承嗣伸手擦去脸上的浓痰,沉声道:“最后一次问你,下不下令。”

“休想!”史思明倔强的像个不知进退的懵懂少年,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何这般倔强,明明他已经看到了田承嗣目光中的凶光闪烁,但他还是不能在这个人面前低头。

“那我便对不住了,史元帅,为了数万将士的性命,卑职只能这么做了。”田承嗣狞笑道。

“别动手,田将军,说好了不伤我父帅性命的……说好了……”史朝义感觉不对劲,大声叫道。然而,他的叫喊声在半路上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了从史思明脖子里喷出的一股热血,直冲冲的击打在田承嗣的脸上。接下来,史思明的身子像是一个木偶一般的翻倒,头朝下摔落到城墙之下。

“田承嗣,事前说好了的啊。你为何要这么做啊。”史朝义痛哭流涕地叫道。

田承嗣满脸血污,状极恐怖,手中握着滴血的匕首沉声道:“大公子,你知道我不得不这么做,换作是你,你也会这么做。大公子,莫要妇人之仁了,赶快下令投降吧。”

在史朝义哀哀地哭泣之声中,田承嗣骆悦曹集等人迅速宣布了拥戴史朝义为元帅的命令。部分目睹了刚才那一幕的将领和士兵们迫于形势只得俯首。不久后,史元帅阵亡的消息传遍全军,全军上下一片惊愕,士气大落。史思明死了,最后那根绷紧了的弦就断了,没有了史思明的强力督促,守城便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事已至此,他们只能拥戴史朝义为元帅。

不久后,他们得到了史朝义宣布为了保全众将士献城投降的命令。这个命令让所有人松了口气,因为史元帅一死,这便是唯一的出路了。史朝义之举倒也识时务知大局,知道事不可为的正确选择。

一时间城上早已准备好的投降的白旗在城楼上开始舞动,十几面白旗在阳光下白花花的刺眼,守城士兵开始停止抵抗,而攻城唐军阵中也响起了停止攻击的鸣金之声。

唐军阵前,本来还眉头紧锁的李瑁和李光弼等人看到了城头竖起的白旗喜出望外。他们也长长松了口气。田承嗣昨日所言没有说假话,他说今日在城头胁迫史思明投降,现在看来他兑现了他的承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长安城终于被我们攻下了。陛下可以堂堂正正的在京城皇宫之中统率万民,治理大唐了。”李光弼第一时间向李瑁送上道贺。

李瑁激动的眼泪都要出来,强自镇定道:“这只是朕恢复大唐繁盛的第一步,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李光弼笑道:“确实有很多事要做,但陛下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登上龙辇风风光光的进京,长安城中的百姓将会夹道欢迎陛下的到来。臣这便去接受史朝义田承嗣等人的投降,让他们为陛下打开长安的城门,迎接陛下进城。”

一个时辰后,唐军和回纥联军从已经洞开的芳林门鱼贯而入。城中四万多叛军已经尽数下城列队,他们按照李光弼的要求将兵刃全部解下堆成三座小山一般,空着手站在城门内广场上。唐军进入后,将四万多叛军纷纷押解至几处广场看押,骑兵迅速穿插全城,将零星抵抗的叛军消灭干净,控制了长安城的角角落落。

第940章 方向

长安城中的百姓们得知消息欢声雷动,他们从家中涌上街头,扶额相庆。得知皇帝即将进城,百姓们拥挤在北城门到皇城的道路两旁,无比期待着李瑁的到来。李光弼派出大量兵马维持街道上的秩序,命人将街道上的杂物和尸首清理干净,准备迎接李瑁的到来。

中午时分,冬阳高照之下,鼓乐齐鸣之中。早已等的心焦的李瑁身着盛装登上龙辇,在数千名唐军亲卫军长长的队伍的护卫下,从北城大营之中缓缓向芳林门前进。芳林门城楼上下,龙旗招展,士兵肃立,静候龙辇的到来。

进了城门踏入长安大街之上,龙辇所到之处百姓军民跪拜高呼万岁,声震天际。

李瑁坐在崭新的龙辇上,透过阳光下照得明媚华美的明黄华盖伞下的金色流苏看着周围的一切,微笑挥手之余,心情畅美难言,志得圆满。

自己终于夺回长安了,终于能够和父皇一样坐拥天下了,这才不久前还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而自己居然做到了这一点。多年来,自己蜷缩于父皇的威严之下,忍受着人们背后的指指点点,独自将屈辱和痛苦吞进肚子里。而现在,自己终于能扬眉吐气了。

自己已经是大唐的新主人,之前所受的痛苦要百倍的讨还回来,父皇曾经带给自己的屈辱自己也要洗刷干净。将来,谁要是在替一句以前的事情,自己将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的头砍掉。谁要是再对自己有轻蔑之态,自己也将让他明白轻视自己的代价。谁也不能在对自己无礼,对自己指手画脚。父皇也不行,虽然他默许了传位给自己的事情,但那是他不得不这么做而已,但有可能,他是绝不会让自己登基的。父皇对皇位的留恋甚于任何人。只能说时势造就了机会,而自己抓住了机会。自己绝不会让任何人威胁自己的宝座,自己要牢牢控制住大唐,不能让任何人有觊觎的可能。

虽然心中的激动和兴奋难以形容,但李瑁心中却有着一丝遗憾。如此甚大的场景,自己只能独自享受,并无可分享之人。若是那个自己一直都无法忘记,无数个夜里带给自己痛苦和思念自责的那个人儿此刻陪着自己,那一切便完美了。而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呢?

她一定没有死,自己百分百的肯定她在马嵬坡上被王源救下了,之后的一切调查行动也确定了她一定在王源的手里。王源这个狗贼,不仅野心昭昭,甚至连自己心爱的人也霸占在身边。一想到杨玉环有可能成为王源的枕边人,李瑁心中的痛恨便无比强烈,他恨不得将王源撕成肉片。

长街上,长安军民为他们的皇帝的到来而跪地磕头高声欢呼,却不知他们的皇帝正在为了一个女人而纠结痛苦,恨得咬牙切齿。

龙辇直奔皇城,李瑁迫不及待的在太极殿上朝,当他的屁股终于坐在太极殿那张宝座上的时候,面对着殿中跪了一地的大小文武官员叩首朝贺的时候,李瑁才真正的安下心来。掐了一把大腿,眼前的一切都不是幻觉,自己真正是大唐的皇帝陛下了。

接下来,不少从成都跑来投奔的官员们最为期盼的时刻来临了,李瑁开始封赏群臣,几乎人人高升,皆大欢喜。封赏完毕,李瑁率群臣至庙社拜祭天地祭祀先祖,闹腾的一时不休。随行文人记下了这一刻的情形,诗曰:钟鼓旌旗引六飞,玉皇初著画龙衣。泰坛烟尽星河晓,万国心随彩仗归。

……

就在李瑁热热闹闹的封赏群臣,祭祀天地祖先,尽情庆祝他真正成为大唐之主的时候。长安西南四十里外,王源和高仙芝率神策军于一处名叫枣林镇的小镇会师。

对于长安城中情形,王源已经得到了禀报,李瑁在今日上午已经进了长安,神策军的到来已经迟了一步了。

神策军将领之中弥漫着一种沮丧的情绪,没想到李瑁真的拿下了长安了,守长安的叛军居然投降了,这简直难以置信。这件事多少有些让人尴尬,神策军本来有实力拿下长安的,可是大帅并没有选择强攻长安,现在倒好,让李瑁攻下了长安,这岂非说神策军无能么?这件事大帅也一定是极为懊悔的,恐怕他也会懊悔之前没有痛下决心攻打长安,以至于现在情况窘迫。

然而,众将从王源的脸上却没看到任何的沮丧和失落,王源身边的人当然知道王源的真实想法。神策军并非没有夺回长安的实力,而只是王源不愿以这种肉搏换命的方式来夺回长安。要将这十多万精锐兵马尽数投入长安之战的绞肉机中损失大半,这代价对王源而言是无法承受的。当然,王源平静的外表下其实也掩盖着他惊讶的心思。千算万算没算到叛军会投降。虽然事前自己也考虑过这个可能性,而且自己记得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确实曾经归降朝廷,但现在历史的走向轨迹已经无迹可寻,自己也尽量不会按照历史的走向来预测事情的结局。然而,这一幕还是发生了。

王源认为,这并不能说明历史上了正轨,因为消息称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和部将所杀,史朝义和田承嗣的主导下献城投降,而非史思明本人。这说明历史的走向还是混乱无序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