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跃马大唐 > 第422节

第42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高仙芝等人纷纷拱手行礼,大笑道:“元帅这诸位将士们无恙否?”

王源哈哈笑道:“无恙无恙,只是骑兵成了步兵了,我们的马儿全部都没了。狼狈的很。”

众人大笑着来到近前,高仙芝双目炯炯看着王源,微笑点头道:“元帅此行功德圆满,所历之事我等尽皆知晓。元帅真乃神人也,请受我等一拜。”

高仙芝撩起盔甲单膝跪地拱手,众将领呼啦啦跪倒在地行礼。王源忙叫道:“莫要如此,快起来,那里有这么多礼节。你们要是如此,我可也要跪下了。兄长,你知道我不喜欢人跟我行这样的大礼,你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礼节。”

高仙芝呵呵一笑起身道:“我当然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礼节,为兄本不惯这样的礼节,但为了你,为兄可破例一次。”

众人不明白高仙芝和王源说的是什么意思,但见高仙芝将双臂张开,众人顿时明白了过来。这原来是王源和高仙芝见面时喜欢的拥抱之礼,高仙芝显然是不习惯的,但现在他也居然主动如此了。

王源哈哈大笑着和高仙芝拥抱在一起,互相拍着后背大笑不已。周围众人侧目不已,连李欣儿等人都红着脸心中暗想:夫君该不会真的和高仙芝有些什么吧。

当下众人一一见面行礼,久别重逢当然无不欢喜。杜甫特意将王源拉到一旁,连声赞叹王源此行之所为。言谈之间王源才知道,自己一日间连袭三座城池的事情早在月前便已经传遍了各处。军中将士无不欢欣鼓舞。

“王元帅,杜某对你当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杜某真想如同你那般驰骋疆场为国杀敌,杜某到此时才知道,原来以前杜某的一些想法都是不对的。杜某以前总以为自己怀才不遇,但其实到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我是井底之蛙罢了。还是能力不够,本领不强,但只要有真本事,即便身处逆境也一样可以履险如平地,杜某需要的是真正的让自己有本事才是。”

王源忙道:“杜兄万万不要这么说。杜兄,我说句老实话,杜兄所长之事乃是文采诗情。用杜兄手中之笔,替天下人传递心声,这也和领军打仗杀敌是同样有意义之事,却不必舍长取短,非要学我们这种人。在我看来,天下之所以如此浩劫动荡,乃是教化不够之故,杜兄该从这根子上想办法改善才是。”

杜甫呆呆无语,喃喃道:“这番话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却似乎说出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这件事我恐要好好的想个清楚了。”

王源笑道:“正是要好好的想,杜兄大才,必能想的透彻。总而言之,我觉得将来天下叛乱平定之后,需要杜兄这样的人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才能更好的避免这些涂炭之事。这些事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咱们抽个时间好好的聊一聊,我很想和杜兄这样的人探讨这些事情。”

杜甫连连点头,正要说话。却听高仙芝大声道:“咱们也不用在这里互相说个没完了。大营之中备有酒宴,咱们回营入席,再聆听王元帅这一路上的艰险和精彩之事。为了庆祝王元帅凯旋,今晚军中可破例一次,诸位可以畅饮美酒不醉不归。”

众人齐声叫好,喜笑颜开。一行人当即簇拥着王源等人上了带来的马匹,在夕阳的余晖之下疾驰往北,回归大营。

当晚神策军大营之中气氛热烈。王元帅平安归来让全军将士情绪高昂。要知道王元帅可是只带着三千骑兵深入敌后的,这件事在军中传开之后,几乎没有人不担心元帅安危的。而现在王元帅不但平安归来,而且在这近两个月的行程之中横扫了叛军腹地,在叛军围剿之下救出了数万军民百姓,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帅帐之中巨烛高烧,军中难得奢侈一回,摆下了奢华的宴席,众将领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直到二更时分,酒席才慢慢散去,众将领也都纷纷向王源拱手告辞回营。

最后一名将领离去之后,大帐内静了下来。王源转过身来,见高仙芝也站起身来似乎要离开的样子,王源忙道:“兄长且慢走,难道兄长没有什么话要跟我说么?我可是有好多事要请教兄长呢。”

高仙芝微笑道:“当然有很多事情要和你商议,但你一路辛苦,今晚该早些休息才是。待明日养足精神咱们再说也不迟。”

王源摆手笑道:“兄长,心中藏着那么多的事情要问,你叫我今晚如何安生?今晚你我兄弟抵足而眠,谈个通宵又有何妨?”

高仙芝呵呵笑道:“也好,你心里有事睡不着,我又何尝能睡的安稳。今晚咱们便聊个通宵,很多事也是需要向你禀明,你这一去两个月的时间,出了不少事情呢。”

王源微笑点头,当下命亲兵收拾了杯盘狼藉的桌案,将大帐内清扫干净,在大帐的一角摆下小几,搬了两张凳子摆在小几旁。命人送了一壶热茶上来,熄了帐内的灯火,只点一盏烛台在小几上。两人斟了茶水对面而坐,开始谈及别后之事。

王源先详细的将自己此次前往平原城的经过和高仙芝说了一遍,高仙芝听的目不转睛,端着茶水直到王源说到终于渡河成功抵达黄河南岸时,才想起来喝一口茶水。

“贤弟,之前我只是听到了你此去行程的大概事略,却没想到其中细节竟然如此的惊险。早知如此,当初我怎也不会让你去冒险的。一下子吸引了那么多兵马去围剿你们,这要是出了差错,该如何是好?”高仙芝咂嘴道。

王源呵呵笑道:“确实是够惊险的,我也没料到会招惹到那么多的叛军前来围剿。说实话,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无法脱困了,好在老天庇佑,总算是成功脱困。”

高仙芝苦笑道:“你攻了壶关,又连续攻下了三座敌军城池,杀了上万守军,闹得惊天动地,还指望着安禄山不调集重兵去对付你?但不得不说,此行大挫叛军士气,大振我大唐军民之威。你可知道,你一日袭三城之事已经传遍四方,经过此事,你已经是我大唐军民心中的传奇人物了。就连我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惊讶无比,本来我还有些不太相信,经过多方打探求证,方知此事是真,愚兄也是佩服的不得了。贤弟,之前人称我二人为大唐双壁,现在我才知道,愚兄岂能与你齐名。此事若是我领军前往,恐怕无论如何也没有你的胆量和气魄,无法同你那般游刃自如玩弄叛军于股掌之上呢。”

王源哈哈笑道:“兄长,你这是要折煞我么?我只能说一切都是天意而已,我也是为了能逃出来竭尽全力,差一点便死在那里了。反倒是兄长行事沉稳,你若前去一定会更为稳妥的救出平原城军民,根本不会如我这般惹上这么多敌兵。你我行事各有各的手段,我知道自己的本事有多少,兄长可不要把我捧得那么高,会摔死我的。”

高仙芝也呵呵笑了起来。以前的高仙芝可是个高傲之极的人,要他亲口承认别人比自己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高仙芝在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变故之后,已经变得内敛沉稳了许多。特别是和王源交好之后,王源的所有行为和举措都看在眼里,对王源确实钦佩有加。之前有人将两人并称为大唐双壁,高仙芝在某些时候还会觉得这是贬低了自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和王源之间有了很大的差距。高仙芝虽然性子高傲,但他却不是个小心眼的人,对于这一点他也是坦然承认的。这一次王源只带着三千骑兵便将叛军腹地搅的天翻地覆的事情,高仙芝更是自愧不如,所以才说出那些话来。那些话都是肺腑之言,可不是故意要抬高王源。

第885章 变局

“这一次虽然凶险,但我认为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救了颜真卿等数万军民脱险。更大的收获是,我沿途巡视南岸郡县防御,带去了朝廷的消息,让南岸城池的军民们坚定了守城拒敌的信念。而且我们也明确的得知了叛军正在准备渡河南攻的消息。这才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王源喝了口茶水沉声道。

高仙芝点头道:“此言甚是。我估摸着,那严庄既是什么征南大元帅之职,他那五万兵马恐怕原本是用来渡河南击的。只是被你在腹地闹得天翻地覆,这才被派去调去围剿你们。只可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围剿成功,反倒暴露了他们即将南征的目的。”

王源点头道:“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我奇怪的是,那五万兵马是从何处调集的。看那五万兵马的装备甚是齐全,不像是新募的兵马,难不成叛军将洛阳禁军尽数抽调作为南征的主力么?这恐不太可能。安禄山定都洛阳,洛阳怎会空虚?难道说当初我们计算叛军兵力的时候,居然漏算了这么多的兵马么?”

高仙芝呵呵笑道:“你有所不知,这五万兵力是从长安调走的。一个月前叛军从长安调集了十万兵马东进,我得到消息率军前来堵截,但却迟了一步,被他们早了半日抵达潼关了。”

“调集的是长安的兵马?那岂非是说,长安城中的兵力只剩下十万人了?”王源惊愕道。

高仙芝点头道:“确实如此。我当时判断这十万兵马之所以被抽调离开,恐是要往南攻击南方州府的。于是我准备下令进攻长安以牵制这十万兵马回头救援。但是我却终于没有那么做。”

王源微笑道:“这看起来是个攻城的好机会呢。兄长为何按兵不动呢?”

高仙芝沉吟道:“我几乎便要动手了,但我探明了情形之后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派人混入长安城中,得到消息是严庄带走的十万兵马大多为老弱之兵和新兵,留下的十万守城兵马皆为精锐。而且史思明已经开始在城中大肆拉丁入军,短短数日便得数万新兵。这种情形下,攻城其实并无把握。所以我决定放弃攻城的打算,等待你回来共同定夺此事。你该不会以为我贻误军机吧。”

王源摇头呵呵笑道:“我怎会这么想。换作是我也绝不会贸然出击的。其实我本就没打算直接进攻长安城,否则当初我怎会抛下大军而走。兄长做的对,在我看来,即便是长安城中少了十万兵马,城防坚固的长安城也非旦夕能攻下的。我们的兵马有限,或许此时强攻长安会有机会,但也一定会有大量伤亡。攻下之后也无力再进一步,必将陷入困顿之局。”

高仙芝笑道:“你能这么想我便放心了,我还担心你会责怪我贻误战机。但其实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个机会。相反还可能会因为昏了头造成巨大的损失。”

王源点头道:“你我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合。事实上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我并不认为这是进攻的好时机。相较于攻城收复失地之事,我反而更担心朝廷内务之事。要知道今年冬天必然是个难熬的冬天,今年是大旱之年,一年战乱下来,百姓们的钱财物资消耗殆尽,这个冬天的首要之务便是要让百姓安稳渡过这个严冬。若这件事办不好,百姓在严冬苦逼之下恐怕将很难生存。一旦安顿赈济之事不能妥善解决,我担心将生内乱。平叛不仅是攻城收复失地,安顿民心不乱也是平叛成功的保证。”

高仙芝点头道:“贤弟所言甚是,和愚兄所想不谋而合。与其没有把握的攻城,倒不如不攻。内政是平叛的保证,今年冬天是个严冬,蜀地数百万百姓的安顿和稳定才是重中之重。我大军不如困住长安城,叛军在城中也必然消耗大量的粮草物资,但他们得不到补充。或许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攻城才是最佳时机。”

王源笑道:“既然你也是这么认为的,我看我们便定下此策略,不必急着攻城。只困住他们,先稳定内政再说。”

高仙芝看着王源道:“你我虽然是这么想的,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有人怕是等不及了。我正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月前,陛下从成都来了圣旨,对我们迟迟不攻长安的举动颇有微词,要求我们尽快把握机会攻下长安城呢。”

王源皱眉愕然道:“你是说陛下又来催促我们攻下长安么?”

高仙芝缓缓点头道:“正是。”

王源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沉声道:“陛下再三保证不对军务插手干涉,怎地又有此行为?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高仙芝轻叹道:“陛下的旨意之中虽然言辞甚是温和,但字里行间却很是有些不满。圣旨中言道,既然叛军从长安调兵十万,长安兵力空虚,正是攻城的好机会。陛下问我们为何还不趁机攻城。而且,你离开大军去往平原城救援颜真卿的事情,陛下显然也是不太高兴的。陛下圣旨中提了几句,说什么‘主帅不思收复失地反而为救一城而舍大军孤身涉险,此举舍本逐末有欠考虑。’”

王源眉头拧成一股疙瘩,沉吟不语。

高仙芝低声道:“我写了封奏折解释,告诉陛下攻城时机并不成熟,且将你救援平原城的初衷和意义所在上奏了陛下。然而陛下的回答却说,他征询了朝中群臣和将领的意见,朝臣们都说收复长安的机会已经到来,言辞中竟有斥责我们欺瞒军务之意。还说你去救援平原城之时,军中有人反对,你却一意孤行,反而斥责提出反对意见之人,无视军中将领意见云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