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跃马大唐 > 第317节

第317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源恍然大悟,原来这黄平的身份居然是罗衣门中人。那么便可解释他终日游荡在户部各部门闲扯谈笑的行为了。罗衣门果然党羽遍布,户部已经是杨国忠所控制的部门,经过了严密的排查和清理,但这个黄平却安然无恙。可见手段之高。

“殿下,黄平之事于我何干?殿下又何必拿黄平之死来吓唬我。我可没有做背叛殿下的事情。”王源静静道。

“你还敢说你没有?”李亨喷着吐沫星子,完全失去了皇家贵胄的风度,尖声叫道:“李辅国去成都时你是怎么承诺的?你拿了本太子的几十万贯钱财,却丝毫没有替本太子办事。你这还不是背叛本太子么?哦对了,这不是背叛,这是戏弄,这是耍弄本太子,比背叛还严重百倍!”

王源退后一步,躲开四处喷溅的吐沫星子,皱眉道:“闹了半天,殿下是为了这个生气。殿下怎知我没有尽力办事呢?”

李亨怒道:“月前杨国忠和李林甫再度联手,诋毁本太子提出的同吐蕃和议条款不当之事。本太子在朝上和李林甫理论,最后父皇迫于他们二人的压力不得不同意了和议的条款。若无杨国忠插上一脚,李林甫焉能让本太子难堪?本太子当着父皇的面,当着百官的面出来说话,最后落得个灰头土脸。父皇心中也定是对我不满,你说……你说……若是你替本太子办了事,那杨国忠怎会依旧和李林甫联合对付本太子?嗯?你说!”

李亨步步进逼,几乎凑到王源的脸上,细长单薄的小眼睛恶狠狠的看着王源,双目中喷着怒火厉声质问。

王源再退两步,皱眉道:“殿下便是因为这件事是么?殿下暂且息怒,殿下不说,臣也要跟殿下说一说这件事的。”

“好,便瞧你如何花言巧语。”李亨喝道。

王源思索了片刻,沉声道:“殿下,臣不知你为何要指谪和议中的条款。此事殿下因何要在殿上出头说及。殿下可否告诉我原因。”

李亨冷声道:“本太子想说,所以便说了。再说那和议条款难道不该指谪么?吐蕃战败,难道不应该臣服我大唐?却要弄出来个什么叔侄之国来。他们不臣服,便该打的他们灭国。父皇对此也是颇有微词的。”

王源点头道:“我明白了,原来殿下是看出陛下对这一条是不满的,揣摩了陛下的心思后决定出来说话,迎合陛下的心思是么?”

李亨张了张嘴顿了顿,喝道:“大胆,父皇的心思本殿下岂会胡乱揣摩?是这和议条款本身的问题。”

王源摇头道:“好吧,便依殿下所言。那么既然条款不妥,陛下为何又会同意呢?殿下可莫说是左右丞相的施压,当今世上还有人敢对陛下施压么?陛下同意了和议,必是因为这条款是恰当的,否则陛下岂会委曲求全?”

李亨皱眉道:“你是说本太子没有弄清楚状况,出来说话是不应该的是么?”

王源道:“殿下对朝政发表看法固然是可以的,但殿下却绝不能不顾不经过思考而擅自发表言论。不可妄度陛下之意。而要了解前因后果,做出合适的进退的判断才是。当然这不是太子之过,而是太子您身边的谋士们的过错,他们该出来阻止你针对此的行为的。”

李亨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李辅国,李辅国面色难看之极,冷声道:“王源,你莫花言巧语的蒙蔽太子,将过错一推了之。没错,殿下出来说话确实是我建议的,但那也是得知陛下的心意之后的决定。若没有杨国忠出来帮着李林甫,殿下岂会落到最后尴尬的境地。明明是你收了钱不办事,现在反倒怪到他人头上。殿下,莫听他胡说,他这是推诿罪过。”

王源微笑道:“李内侍,我可没有把罪名推到你的头上,我只是就是论事罢了。我告诉你们实情吧,事实上杨国忠出来反驳太子殿下是我向他建议的,我并非没有办事,而恰恰办了事才有杨国忠出来反驳太子的举动。”

“什么?”

“你在说笑?”

李亨和李辅国都惊讶的叫了起来。竟然是王源让杨国忠跳出来反对自己。也就是说王源不是收钱没办事,而是收了钱办了反对自己的事情。这不是花钱养了个没用的人,而是花钱养了个白眼狼了。

“殿下,听到了吧。这厮收了钱却来坏咱们的事,殿下,奴婢瞧也不用多问了,命人绑了石头直接沉池便是。这等吃里扒外之人还留着作甚?”李辅国沉声道。

李亨皱眉犹豫着,以他的智商和能力对王源的举动很难理解,但他疑惑王源为何要自己说出此事,这不是自寻死路么?所以他想听听原委。

“你为何要这么做?你是彻底的背叛了本太子了么?”李亨冷声问道。

王源微笑道:“殿下听我解释便知,是我让杨左相出来反对太子的,而我这么做恰恰是为了太子着想。”

“为了我么?你这好意倒也奇怪的很。”李亨冷笑道。

王源道:“我不管殿下能不能理解,我自认为尽到了做臣子的本分。刚才我问殿下,为何陛下最终同意了和议条款。殿下没有回答我。那么我在这里给殿下一个答案,那就是,我大唐不得不立刻同吐蕃达成和议。至于什么叔侄之国也好,臣属我大唐也好,哪怕是最后成为兄弟之国,陛下也是会同意的。”

“不可能?父皇最看中的便是我大唐的威严,兄弟之国,想也别想。”李亨断然喝道。

王源摇头道:“殿下,不管你信不信,事实上陛下却同意了和议,这便是证明。殿下确实重视我大唐威严,但那要看具体的情形。不错,我大唐确实战胜了吐蕃,但在达成和议之时,我大唐兵马尚存不足八万人,而吐蕃兵马共有二十万。实际上我们已经很难有寸进。况且天气转寒,高原之地,九月之后便要进入冬季,若不和议便只能增兵,实际上那时我们已经进退两难。”

李辅国叫道:“胡说,你不是以六万兵马抵挡了十六万吐蕃大军的进攻么?”

王源皱眉道:“李内侍,领军的将领是你还是我?和议的决定是我一人做出还是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他们和我联合做出来的?我们都在当场,难道还不比你清楚形势?你倒来指责我胡说,你也不去问问满朝文武,问问陛下。那种情形下还能不能再战。”

李辅国张口欲辩,李亨摆手制止了他,转头来瞪着王源道:“姑且相信你的话为真,那么这和你让杨国忠出来反驳我又有什么干系?又怎么证明你所言的是为了本太子着想?”

第679章 令色

王源知道,凭着李亨的智商自己需将话说的明白易懂才好,若教他自己揣摩,却不知会揣摩到哪里去。本来两年前王源结识李欣儿,得知李欣儿的经历,又知道了李亨暗中成立了罗衣门之后,还觉得李亨城府心机一流。但这两年下来,李亨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废物一个。想必成立罗衣门,巧妙安插眼线这等事都是他身边人所为了。

“殿下,臣适才所言的是和议之时敌我态势,阐明和议必行的理由。另外,不仅是战场态势如此。突厥人趁我边镇空虚,突袭我北疆受降城,和突厥边境的形势陡然紧张。朝廷暂无兵力增援突厥边境以及吐蕃国的战场等等,这都是不得不和的理由。”王源沉声道。

“本太子明白你说的事,但我问的是这和你的所为有何干系?”李亨兀自不解。

王源暗骂一声蠢材,继续道:“太子听我细言。在这种情形下,和吐蕃议和休战乃是最佳的时机。这便是陛下最终同意议和的原因,也是朝中群臣都同意立刻议和而不会去在意是臣属而是叔侄之国或者是兄弟之国的原因。因为快速议和,抽身回兵稳住边境形势才是当务之急。况且议和条件对我大唐大大的有利,吐蕃人割地赔款岁岁进贡,已经达到了最初出兵惩罚他们的目的。”

李亨皱眉不语,似乎还没想到答案。

王源也不打算再和这个蠢货绕圈圈,低声续道:“殿下,在这种形式下,殿下忽然跳出来反对和议,对殿下没有丝毫的好处。而若殿下一旦反对成功,和议无法达成,那么我大军便被迫留在吐蕃国与敌对峙,而那样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试想,朝廷无兵可增,我们又无法寸进,严冬来临之际,有极大的可能步王忠嗣的后尘。况且我兵马不归,河西朔方边境便兵力不足以抵挡突厥人的进犯,然则两处皆将陷入窘境之中,大好的局面将演变变成糜烂之局。”

李亨皱着眉不说话,王源继续道:“殿下想一想,一旦出现了那种局面,追究起责任来,朝廷第一个该追究的是谁?”

“是谁?”李亨问道。

王源伸手毫无礼节的朝李亨的鼻子一指道:“便是你太子殿下。因为是你阻挠了和议的达成,是你在该收手的时候跳出来反对,是你造成了两处窘境局势糜烂。你便是罪魁祸首。然则殿下想一想朝中群臣会做什么?没错,他们会上奏表示对殿下的不满,会将这笔账算到你的头上,再然后陛下会怎样?臣已经不敢说下去,也不敢想下去了。”

李亨面色发白,额头上冒出汗来。到现在他终于明白了王源所说的话,脑子里想象着那种情形,心中惊惧万分。群臣围攻,父皇会怎么做?还能怎么做?必是废了自己以平群臣之怒了,自己差一点便自己跳进了深渊之中,想想都后怕万分。

“殿下,我命人送和议奏折去京城时,写了一封信给杨左相。请求他务必保证和议的达成。不管谁反对,都一定要让和议顺利得到陛下的许可,哪怕是太子殿下您。没想到殿下还真的出言反对了,杨国忠当然会出来反驳你。因为我告诉他,谁反对此议便将导致大好局面的葬送。之前我跟杨左相已经谈了一次,便是殿下交代我传话给杨左相的事情,杨左相这一次算是帮了殿下的大忙,否则一旦殿下阻挠和议成功,那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了。”王源静静地说道。

李亨连连点头道:“很好很好,庆幸如此,看来是我错怪你了。”

一旁的李辅国冷目旁观,终于忍不住喝道:“一派胡言,殿下你莫信他花言巧语,他这是糊弄殿下呢。”

王源冷声道:“李内侍,我说的句句是实情,你怎可如此说话?”

李辅国道:“句句实言么?我却不这么认为。听说王节度发明了一种神威炮,可射千步之外,打的吐蕃人闻风丧胆。听说最终连匹播城都能拿下,而王节度就是不攻。所以不是灭不了吐蕃国,而是王节度不想尽心竭力罢了。”

王源一惊,这李辅国知道的事情还真不少,这些事他都知道了。倒也可以理解,李辅国肯定想方设法在剑南安插了不少眼线,也许大军之中便有他的人也未可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