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黄河生死书 > 第233节

第23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呢,这个淳朴的天性,在上古时期发明了丝竹管弦美酒舞蹈之后,就开始丧失了,人的本性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娱乐生活中一步步废掉的。

三皇治世,遵道。

五帝治世,用德。

随后,道德废,有礼仪仁义。

有礼仪仁义的朝代我估计就是夏商西周。

西周之后,礼仪仁义也没了。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们提倡这个提倡那个,这个要仁爱那个要兼爱的,总之他们不缺钙倒缺爱,缺啥提倡啥,于是乎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

但是战国那个时候,道德败坏的可不像话了,四处都是耍心机的人,就算再怎么提倡这个那个的也不能挽救道德破败的局面了。

所以有了酷刑。

商鞅这家伙就提倡酷刑出了名的。

秦始皇用酷刑得了天下,但却又用酷刑失去了天下。

这个酷刑在打天下的时候叫严厉的纪律,可是治理天下的时候就不是一套好的办法了。

治理天下至少要有仁德吧,你没有仁德你做做样子总可以吧,但他连样子都不做,不做不说,还禁止民间评论国家大事,所以就来了一手焚书坑儒。

可叹,可悲。

他烧掉了春秋战国那些国家内部的存书,到底有多少?

没人知道!

不过,他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文化在他手里裂了一个大口子,很多书籍我们只能听传说的份了,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后世一概见不到影子了。

可以这么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秦始皇是首屈一指的千古罪人。(当然,这里秦始皇只是“毁书”的一个代表,在他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删书毁书的人大有人在,孔子就是一个重要的代表,在他手上毁掉的书不计其数,辩证来看,当时那个时期或许是对的,但是,目前来看,没给我们后代留下点资料,却又是罪过了。像《三坟》这类的书就是毁在孔子手里的,更有一些神话传说等等)

秦始皇以为将书烧光,将读书人都杀死,就能禁止舆论,可是舆论这件事能禁止吗?

不想让别人说你坏,那你就变的更好啊,可是有些人却不从根源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采用极端的措施,什么文字狱了,什么酷刑拉,都上手了。

可是用酷刑能禁止了别人的嘴,能禁止了别人的心吗?

你不让人家嘴里说,那人家就在心里说。

这有事光憋在心里可难受极了,还不堵得慌?

只要心中的“堵得慌”一旦爆发,就是大事,所以陈胜、吴广不乐意了,站在大泽乡的田头上,看着满天的暴雨,心里纠结不已。

陈胜道,我本有心守边疆,无奈老天不让啊,呜呜呜,孩儿内心苦啊。

吴广说,耽误行期,按律当斩啊!

陈胜说,哎,赶去也是个死,那可怎么办呢?

吴广说,咱们国家也太操蛋了,这大暴雨又不是咱们让它下的,所以耽误行期,但是律法之中却没有说在不可抗拒因素之下耽误行期是可以饶恕啊!

陈胜说,这个酷刑可让人受不了,咱们赶去也是死,我看不如反了算了吧。

吴广说,你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呢!

两人一拍即合,手握铁锨,回到民工驻扎的地方,大吼道,秦朝让我们日子不好过,我们就让它不舒坦,耽误行程去了也是个死,不如就地起义吧!

众人沉默不语,如看疯子一般看着这俩货。

两人见这些人顽固不化,决定玩点儿封建迷信手段,于是偷偷去市场买了条鱼,写了张纸条塞进鱼肚子里,说这是上天教他们起义的,有了这纸条,又加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顿时打动了众人的心。

众人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别人吃蛋糕,而我就吃树皮呢,干了吧,为了蛋糕。

这样以来,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就在大雨之中产生了!

争蛋糕,当然是其中的因素。

最关键的还是秦朝刑法太苛刻,又加上秦始皇不考虑老百姓能不能吃得上饭,能不能安居乐业,反而大肆修筑宫殿,长城,陵墓,弄得怨声道载,有他打下的这个坚实的祸国殃民的基础,秦朝灭亡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说,治理国家如同治水,在于疏通,而不在于堵。

大禹能治理好洪水,就能将国家治理的不错。

任何事情都在于疏导,而不在于堵,一堵就不通气,不通气还不完蛋?

人一口气上不来就得憋死,秦朝一口气上不来就失掉国家。

大到小,道理都是相通的。

就拿现在来说,有的人就喜欢掩盖真相,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不是正视错误,而是删帖弄这弄那,还真把别人当傻子看了。

将别人当傻子看的人,必然会傻眼,这绝对是经过历史验证,经过人民雪亮眼睛检验过的真理。

你再牛逼,也比不过“朝阳群众”,就是这个理。

上面所说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历史记载的。

不过我听来的却不是这个原因。

那么秦始皇焚书坑儒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玄机呢?

且听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