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黄河生死书 > 第163节

第16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木片应该是一个小说文本,有个名字叫《剪纸鬼话》,作者不详,应该是一个穷得连纸笔也买不起的古代作家,将自己的幻想或者所见所闻用刀子刻在了木片之上。

我所得的百来片木片上只是简单的记载了剪纸术的起源以及为数不多的“剪纸娃娃”的故事,这些剪纸娃娃的故事甚为奇特,我当时翻译这些故事的时候都被惊着了,当时并不知道所谓的“剪纸娃娃”就是巫术的一种,如果不是庄羽偶尔会跟我讲“巫术”的事情,我一定和秦承运一样,仅仅认为剪纸只是一种民俗文化。

想到这里,我笑道,我讲的这个故事,你们绝对没听过,这个故事是关于剪纸娃娃的。

曹有为道,剪纸娃娃?这是什么玩意?

我说,你见过贴在窗户上的窗花吗?大概就是和那种玩意一个性质的艺术品。

秦承运道,这个我知道,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这边也挺流行这个的。

曹有为道,我明白了,剪纸娃娃是不是就跟扎纸人似的?

我说,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民间艺术都带有象征意义,是模仿巫术的一种,都属于“纸人巫术”,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扎纸人主要用于祭祀,是沟通阴间界的。

现代社会中家里有去世的长辈之时,亲人常常扎纸人纸马纸房子用于祭祀,烧掉它们之后,就象征着祖先在阴间能享受这些纸扎的东西。

当然,扎纸人这种东西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封建社会出门靠马,身边得有个童子,包里得放几只金元宝,才显得有钱有身份,所以过去对死人祭祀主要扎元宝、纸童子、纸马什么的,现今不一样了,得给死去的亲人扎a6辉腾、得扎独门大别墅等等。

可见任何风俗都是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息息相关的,扎纸人的内涵在于它代表了亲人对去世家人的怀念,希望逝者在阴间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剪纸巫术代表的含义就多了,它上可沟通天神,下可与阴冥界交流,妙用无穷,归根到底,剪纸巫术直接反应了古代巫术的本质,即天人合一思想。

剪纸巫术起源于楚地,最初叫人日巫术,人日巫术是什么呢,说到这个就要提到女娲娘娘了,传说女娲用七天造苍生,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然后人民就将初七当成了造人日,即人日,然后形成了一个节日即造人的节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曹有为道,咱们人乃高等生物,乃万物之领袖,怎么能在初七造呢,女娲大神应该初一就造出人才对。

我说,你懂个屁,没有猪马牛羊这些畜生,造出来人喝西北风啊,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着深刻的含义的,至于是什么你自己思考去吧,我也不太懂。

我顿了下接着道,人日巫术其实就是造人巫术,神话中的女娲造人怎么造的?用的是泥巴,带有象征意义,也是模仿巫术的一种。

为了纪念这个节日,楚地妇女们会在这一天镂刻金箔为人形戴在头上,或者剪彩为人贴在屏风上,用以讨取吉利。当汉朝发明纸张并大规模普及之后,剪纸民间艺术开始蓬勃发展。魏晋时期更是出现了剪纸陪葬,剪纸祭奠等民间风俗。可以说剪纸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春节岁首、新婚之夜贴窗花到妈妈纳鞋的“剪纸鞋样”都与剪纸艺术有关。

曹有为道,原来剪纸还有这么多说法,不过既然“剪纸巫术”的起源和女娲造人有关,怎么不用泥娃娃,而用纸人?

我说,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捏泥娃娃比较费时费事,而且有着技术含量,又不能戴在头上满大街晃悠,所以在民间不能普及,这才用纸人代替了泥娃娃吧。

我见两人听的认真,顿了下继续说道,剪纸符号,代表了一个“天地人”之间交流的平台,所以剪纸巫术拥有沟通鬼神的能力,其用途比咱们提到的“扎纸人”范围要宽泛的多,它的本质是人企图借助超自然神秘力量,逆天改命,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风俗习惯,当然,也有用剪纸巫术用来害人的。

我要讲的剪纸娃娃,就分很多种,当然我给它们分了类,主要两大类,一大类是福娃,一大类是祸娃。

曹有为笑道,福娃?祸娃?当真奇特,快说来听听。

我呵呵一笑道,剪纸娃娃主要的功能就是人民用其祈福避凶,所以在民间流传的大部分剪纸娃娃都属于福娃。诸如招魂娃娃、送病娃娃、祈福娃娃、祈天纸娃、抓髻娃娃、送子喜娃(结婚贴在屋里的纸剪喜娃)等等都带有祈福去凶的色彩,所以统称为福娃。

至于祸娃,就比较邪恶了,一般被邪恶的巫师掌控,用来害人。

我要讲的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祸娃红线奴”的故事。

第五章 剪纸人(上)

我所得的古本《剪纸鬼话》上所记载的“剪纸娃娃”种类繁多,但总结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带有祈福去凶性质的福娃,流行于普罗大众之间。另一类是带有邪恶性质的祸娃,一般被邪恶巫师掌控用来害人。

不过,剪纸之福祸两娃,乃本人的一种概括之词,民间并没有这个说法。

剪纸娃娃,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剪的娃娃,但如果用于巫术,远非如此简单。

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元朝时期,说的是一个道士,姓王,哪里人就不知道了,以算命打卦为生,他那两把刷子,也就跟现今都市公园附近摆地摊的老大爷老婆婆似的,水平有限的很,算卦不叫算卦叫用嘴忽悠,最会察言观色,专挑别人喜欢听的话说,走南闯北生意还不错,只要他一摆摊,就有不少人过去围观,听他在那里瞎掰,但他说的那些词儿跟现今星座物语似的,说对吧不对,说不对吧也有点道理,倒颇有点生活哲学的意思。

这一天他照例摆摊,又照例有人过去围观,有一个李秀才路过,见人多就过去凑热闹,在那里听了半天,觉得这道士水平也就跟隔壁王大爷似的,是个水货,于是嘿嘿笑了一声,说了句就这两把刷子也出来忽悠,真丢人。

他说完那话就走了,没想到祸从口出,这一句话就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王道士这人生的尖嘴猴腮,一脸的狡诈,是一个心眼比针眼还小的人,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奉承,却听不得别人说风凉话,他听秀才嘲笑了他那么一句,顿时怀恨在心,偷偷打听了李秀才的居住地,然后在当晚亥时时悄悄来到了李秀才庄园外的一个树林里。

提起这个树林,也是个凶恶之地,是专门用来埋葬那些死了不能入祖坟的“亡人”。

在过去有这么个讲究,夭折的儿童、死去的光棍、未出嫁的女子、自杀的人、横死的人都不能埋进祖坟。

现在可没这说法了,死人就是死人,死的再蹊跷也是死人,活着不平等,死了再不平等,那他娘的可真没天理了。

过去可不一样,他们认为横死者、夭亡者如果埋入祖坟对家族运势不利,所以不能入祖坟。还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虽然未嫁,但也是别人的人,胳膊向外拐脸朝外所以祖宗不收,这可是重男轻女的心理在作怪。

还有那自杀的人不是寿终正寝应了句不得好死,自然也不能入祖坟,还有光棍死了如果埋入祖坟说是祖辈辈辈出光棍,也不能埋进祖坟。

这些东西都是文化糟粕,现今的大部分人是不认这个的,但也有些见识短的还认这个。

记得在90年代初,那时候我还小,特别顽皮,就是顽童一枚,经常上我们村外的河里摸鱼,有一次它娘的还在河里摸出个穿小鞋的小死孩骨头,不知是谁家扔的死孩子从上游飘到我们那儿被水草挂住然后身上的肉被鱼儿吃光,只剩下骨头了。

吓得我和小伙伴们嗷嗷叫着就往回跑,大夏天的都感觉浑身冷飕飕的,回家大病一场,还做了好几天噩梦,幸亏二叔找到我们村的巫婆为我诊治了一番,不然小命都丢了,这件事可比在坟地里见到曹有为他娘那件事恐怖的多了,自那以后我再也没下过河摸过鱼,以至于现在看到大鱼就会联想到我们村那条河,联想到这大鱼是不是吃小死孩才长得这么肥的,所以也很少吃河鱼。

闲话少提,言归正传,咱们讲到的那个树林就是埋葬以上五类不能入祖坟的“亡人”的,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坟岗子。

这个乱坟岗处于十多个村庄正中间,是公用的地方,有一些外地逃荒过来的死人也往里面扔,埋都不埋,年头一长,里面白骨森森,别说晚上了,就是白天也没人来,就是偶尔路过也是快马加鞭,一溜烟跑开,而且有人说大白天路过的时候都听到乱坟岗里面有异响,就别提晚上这里得有多吓人了。

乱坟岗埋葬的亡人老的少的年轻的壮年的男的女的都有,死法都很奇特,没吃的饿死的,掉河里淹死的、爬树掏鸟窝摔死的、上吊吊死的、难产难死的、读书愁死的、出门被马车撞死的、被天上冰雹掉下砸死的、作恶多端被闪电劈死的,死法之琳琅满目,足足可以写一本死法大全了,这样的地方,阴气十足,怨气很重。

那个李秀才也是个人才,敢住在乱坟岗附近也算是艺高胆大了,他是个为了体验生活写鬼故事的古代作家,不然正常人谁会跟乱坟岗为伴。

王道士找的就是这样的地方,他进入乱坟岗之后,立在地上一动不动看着天上的月亮。

当天的月亮很是晦暗,不太明亮,林子里很安静,偶尔会听到黄鼠狼钻坟窟窿咀嚼死人尸骨的咔吧声响和夜猫子哇哇的叫声,让人不寒而栗。

他立在树林中间一动不动,如同一个死人一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