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黄河生死书 > 第112节

第11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叔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之前我曾推断在上古有一个极为发达的巫术文明,而这文明的缔造者不一定是灵山十巫,但很显然和灵山十巫有极大的关系,或许灵山十巫只是传承人。

二叔这么一说,我更认定这个推断是正确的,不过药兽治病之说,肯定是巫师驯养了自己的宠物,然后教会了它辨别药草的能力,所以才能采药治病,也没什么玄乎的,况且我们此前亲眼所见善本法师有着一手驭兽之术,这更说明药兽之说不是空穴来风,很显然,在过去,或许动物的智慧比我们今人要想象的高的多,在物竞天择,人类主宰世界的情况下,逐渐的退化了。

这时,二叔又说道,中国最初巫术之目的是战胜大自然,避免灾害,其性本善,是高尚的,是中国祖先生存本能的反应,世人用邪恶的眼光看待中国巫术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必须尊重和理解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及巫术文化的创造,现在各民族都流传着从巫术文化中发展出来的民俗文化……

我说二叔你说的太玄乎了,巫术真有这么重要?民俗文化都是由它生发出来的?

二叔道,你懂的太少了,我都懒得说你,你可知道我们国家已经将巫术文化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了?

我说,这个我真不知道。

他笑道,诸如哈尼族阿玛施节,就是祭祀神树的节日民俗,再比如纳西族的祭祖节,土家族的洗神节,畲族的招兵节,羌族的山神节,这些节日都有着不忘祖先,热爱本土的主题思想,是很重要的民俗文化,国家是给予肯定和保护的,是各民族凝聚团结起来的重要文化力量,象这样的从巫术文化延伸出来的民俗文化不胜枚举,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听了二叔的话,我对巫术有个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过去,我心目中一直认为巫术是很玄乎的东西,普通人是不可理解的,但现在忽然发现,巫术原来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

二叔说的这些节日虽然我不大了解,但是,很显然都是本民族勿忘祖宗,热爱本土的一种精神诉求的表现形式。

二叔道,忘记过去,忘记祖宗,忘记文化是如何传承的,就等于忘记了自己的根,忘记了自己从何而来,就是彻底的背叛。

对于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只有将头点的跟磕头虫似的,说二叔说的太有道理了。

二叔笑道,如果追根溯源,中国文化产生于《易》和殷墟甲骨文记载的卜筮文化,两种文化都属是巫术文化范畴,它们在发展中生发出了神话传说、王宫之学、占星文化、占卜文化、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祭祀文化、引出了战国百家争鸣,流传至今就形成了今天的各民族相互包容的文化现象,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取其中精华而吸收,摒弃其中糟粕,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广大。

现今考古学发现,《易》和甲骨文之卜筮文化自始就表现出成熟的文明高度,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个文化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个疑问,任何事物的生发都有其源头,所以我断定,在史前文明社会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不知什么原因没落了,留给我们的只是毫无头绪的传说和神话。

咱们中国对外宣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极为含蓄的说法,在我看来,中国文明的摇篮所产生的时间远远高于这个时间,只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断代现象,导致更为古老的文明没有传承下来,至今考古学家也没发现古代文明的直接证据,从而人民不相信有史前文明存在,但是,不发现不代表就不存在。

他顿了一下又道,就拿中医和草药来说,都是在巫术中产生与发展,事实上用发现的眼光来去看的话,神农本身就是具有“魔法力”的巫师。

传说神农用赤色的鞭子鞭打各种草木,从而了解它们有毒还是无毒,寒热还是温良,以及它们五味所主治的疾病。

在记载中他没用嘴尝草药,而是用鞭子鞭打,这就很耐人寻味,要是用嘴尝的话,估计尝不到十来种就被毒死了,也说明他不是神人。

既然用鞭子打就能知草药性质,那说明他的鞭子带有“魔法”的性质,那么他本身就具有了巫师的特性,他不是神谁是神?

庄羽点头道,二叔说的极为有道理。

我说,二叔你行啊,神话都能被你这么解读,也算是牛人了,不过鞭子鞭百草知药性,用我的观点来看不一定是魔法性质,因为我是“无神论者”,传说中的神农可能是一个确切存在的人,他手持的鞭子是一种现今我们不知道的能够辨别药草特性的仪器,带有高科技性质,不过当时的老百姓不懂他手中的东西,所以就认为是神鞭,可见在远古时代,文明不像我们现今想象的那么落后。

二叔冷笑一声道,西方国家由“巫”脱魅,走向科学,而中国则由巫而史,直接过渡到礼和仁的文化塑造,如若不然,中国的科技必然远远领先于世界!

他顿了一下又道,古代巫术里面有很多科学,带有很强的科学性质。上古时期具有巫师特征的人,都是掌握了天地间奥秘的人,他们的地位是很高的,不是神就是后人所认为的创世或创族祖先,先盘古用巨斧开天辟地是创世神,后有女娲鞭甩泥土而成人、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并创制先天八卦,神农辨草药,燧人钻木取火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没有他们的创造,就没有我们现今的文明……

第四十三章 天神殿(7)

说实话,我虽然知道二叔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是我最敬重的人,没想到他了解的东西真多,连生僻的巫术文化都了解这么多,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内心的敬仰那是如江水泛滥,滔滔不绝,不可收拾。

由此我也明白了一件事,现今所谓阴阳之学,风水玄学、相人堪舆之学、五行学说等等被普通人所不理解的学问,如果追根溯源,就落在上古巫术文化和伏羲先天八卦之中,这两门学问经五千年来各封建王朝的有才之士、现今文明社会做学问的教授和知识分子的研究和发展,外加现今科技文明的进步,才有了今天中华文明的枝繁叶茂。

我不由得感到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和包容之心,如此浩瀚无边的中国文化就是穷极一生也不可能学习完。

由此来看,谁敢说自己是最有学问的人?

谁敢说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

谁敢说自己通天贯地,博通古今?

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像某些国学大师,一生都在战战兢兢做人,兢兢业业做学问,那是因为他对中华文化研究的越透越不敢说自己有知识,但他们的文化气场却摆在那里,他们的功绩以及对国学文化的贡献显而易见,无需赘言。

想到这里,我不仅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芸芸众生当中,当真就是凡夫俗子一名,所学所了解基本是中国文化身上的九牛一毛,不由得有点儿自惭形秽。

二叔说了一大通,口干舌燥,摸出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半,见我表情凝重,问道,想什么呢?

我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他笑道,做人不要妄自菲薄,做自己喜欢做的就够了,考虑那么多干啥。

我呵呵一笑道,您老教训的是。

二叔接着他的话头说道,巫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裂,商汤时候就开始禁止巫术,战国时期更出现重医轻巫的现象,扁鹊就曾说,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到了秦朝的时候对巫术的打击更大,秦始皇来了一手焚书坑儒,烧掉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流传下来的巫书,并且将夏商周流传下来的巫师几乎是杀了一干二净,这个时候,是巫术文化传承大断裂的时代,从这时起,礼坏乐崩,害人巫术层出不穷,人心不古。

到了汉唐时期,人民怀念三代时候的古人学问,对巫师挺尊重,但是这个时候流传下的巫术都是小道,而非“大道”,而且在这期间有很多巫盅之祸,自身将名声败坏的很彻底。

再往后说,传到清朝的时候,剩下的大部分巫师除了少数有真本事的外,基本都是装神弄鬼和玩杂耍的了,那个时候竟然称巫术为魔术,可见巫术已经成了娱乐大众的东西了。

真有本事的人对天地玄机了解通透,大都避世不出,所以很少有人见过真有本事的巫师,其他的就是些不争气的家伙了,整天神神叨叨不干点正事。这就是巫师们身子不正造成的现象,就像点金术所言的,身正心正是根本,不正自有罚,巫术没落,就是对他们的惩罚,怨不得别人。

就拿各个少数民族村寨内的巫师来说,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所学几何,但是大都必须是有德的人担当,没有德行的人是不能胜任巫师之职位的,就拿景颇族来说,担任族内董萨(巫师)的人必须是人们的表率,不偷不抢,不勾引人家老婆,不吃死牛猪等肉等,所以真正的巫师是有德行,有才华,而且据说还得有点小特异功能,不然不能通灵,在《搜神记》中就有记载说,有巫师有着断舌,吐火的特异功能,但必须先要在嘴里含一片药。

听了这话,我皱眉道,含药?看来跟二叔你制作青龙迷烟大阵的似的,是借助了奇特神奇的药品,所以说这药品有科学特征在里面,这说明巫师并非是神仙,而是掌握了古代科技秘密的一群人。

二叔继续说道,传说哥白尼日心说就是参考了古代文献里面的成就,提出来的学说,也就是说,哥白尼的学说是抄袭了古人的经验,还有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临死都还研究古代玄学,这是为什么?这说明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古代宗教哲学、神学、神话传说里面蕴含了极为重要的知识和秘密,才使得这些聪明绝顶的科学家前仆后继的去研究。

他顿了一下又道,咱们之前说过,古代巫师是掌握了古代科技和知识的一群人,他们不仅担任极为高的官职,还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通晓天文和地理,发展到今天,还有此种巫师存在,像羌族端公(又称释比)、怒族尼玛认(大巫师)、尼玛切尼(小巫师)、门巴族把窝、彝族毕摩、畲族落童(又称落娘)、苗族鬼师、哈萨克族萨满、壮族鬼公、水族鬼师、西藏珞巴族尼妈、海南岛白纱黎族女巫禁母、广西环江毛难族送葬巫师鬼谷先生等等这些都是古代巫师流转到后世所具有的名称,他们在本族都是比较有威望的,不过他们所掌握的古代科技就要少的多了,大都只剩下占卜、祭祀、通灵为主题的巫术,都没有庄羽那样“梦中学经”的机缘。

他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假设我们中华文明要是从传说的神话时期直接过渡到现今文明社会,所谓科技,哪有西方国家什么事。现今有很多科学解说不了的现象,然后就被科学界嗤之以鼻,不加以研究,真正的研究者,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听了二叔这番话,我真是脑洞大开,像是进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说,听二叔一席话,胜读三百年书,二叔您真是博学多才,怎么知道这么多巫师的称呼。

他笑道,这是今人各民族的称呼,在古代巫师的称呼也有很多,比如神保、巫祝、龟人、灵子、灵巫、日者、巫女、灵姑、鬼师、肚仙等等,像庄羽的巫鬼师这等称呼,估计更为古老,我敢说庄羽绝对是上古巫术的第一传承人,再没有比她厉害的了。

庄羽呵呵笑道,二叔您过奖了,我见识浅薄,怎么当得起您如此夸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