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24节

第224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跟大家猜测的不同,两家人表面上非常平静,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当家的,族长那里都说不要这个名额了,你怎么还不高兴?”李氏自从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坐立难安,还故意跑去和顾申河的妻子陶氏接触。

“这事以后少提,我爹肯定会让小明去做这个官。”顾二河瞪了她一眼,想了想,还是耐心地给她解释,免得这个蠢妻给他在外面得罪人,“你想想我爹和大伯是什么关系?他们可是嫡亲兄弟,当初在这里落户,大伯帮了咱们家不少忙,尤其是栓子,好几次他重病,都是大伯借钱给他医治的,最重要的是,还是大伯首先说要栓子读书。大伯可是栓子的启蒙恩师,你没见两个儿子没当一回事吗?他们已经想通了。”

幸好儿子们一直是他在教,没有像他们娘那样头脑简单。

顾二河其实也有些惋惜:“如果大伯还健在,这个名额可能还是咱们家的,但大伯不在了,我爹愧疚想念之下一定会给小明。”

而且他相信族里的人肯定会向着顾青明,毕竟他在村里教了那么多年的书,大堂哥顾申河还是族长,现在阿亮又在村里搞了个甘蔗制糖坊,族里有人在里面干活,他们一家在林溪村根基深厚着呢。

他开始考虑,等小明去县衙当官,他空出来的族学夫子位置,是不是叫哪一个儿子回来顶一顶?

“总之,你不要因为这个名额闹得族里乌烟瘴气,被外人看了笑话。”顾二河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可千万不要去找大嫂说这些。”

他看得明白,他们可不能做让侄子厌恶的事。只要侄子满意,他们家说不定还有第二次机会呢。就算以后没有,他和大哥是亲兄弟,大房那边再有好处总不会忘了自己的。

第248章 清闲

李氏把顾二河的话翻来覆去地想了又想, 恍然大悟,这才消停下来。

“当家的, 还是你看得明白。”李氏眼里闪着崇拜的亮光。

顾二河干咳一声, 甩一甩袖子,捋捋胡须,故作淡然地说道:“还行, 有些事想得多就明白了,你要学会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李氏疑惑地看着他:“什么叫主次?”

顾二河捋着胡须的手顿了顿,沉默半晌,终于还是说道:“没什么, 反正你听我的话没错。赶紧的,我饿了, 快去做饭, 我今晚还想吃红烧蹄髈。”

“家里有厨娘在还老是要我烧菜,我这一辈子就欠了你的。”李氏埋怨般说了一句,比常人丰满的身子却快速地往外走去,面上流露出笑意。

*

顾青云接到家中的书信时, 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初十,此时正是春光烂漫、万物疯长的季节。

他不奇怪回信现在才到, 觉得可能最近没有合适的商队上京, 要知道顾大河不像他,能不用的话就不会使用驿站的系统寄信,觉得收费太贵, 舍不得。

顾青云展开信笺慢慢阅读起来。

等他放下信笺时,唇角微翘,眼里有着笑意:“幸好幸好。”幸好爷爷奶奶的身体虽然没有起色,但也没有加重多少,也幸好他们族中没有因为恩荫名额的事吵起来,在神志清醒的顾季山的强烈要求下,名额给了大堂哥顾青明,其他人没有意见,起码表面上没闹出什么反对意见,主要是二叔的表现极为得体。

顾青云回忆起往常与顾二河的接触,发现对方的确是这种人,族中难得的精明人士,颇为内秀,知道怎样选择才是对自己最好。

他没再多想,这时顾永良从门口走进来了。

“爹,爷爷来信了?”顾永良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伸过来拿信,展开迅速看了一遍。

顾青云看着他微红的脸颊和额头上的汗珠,笑道:“又和壮壮出去玩了?”

“嗯,爹,他好重,我今天抱他出去逛街,两只胳膊都快不是我的了,酸疼酸疼的,偏偏他还不肯要下人抱,非要赖着我。唉,太外公还一直逗他,身子动个不停,没办法,我最后只能把他放在肩膀上了。”顾永良想起自己肥嘟嘟的白胖儿子,笑道,“幸亏弟弟小时候也是这么胖,要不然我还真担心他长大后的样子。”

“哈哈,小孩子胖点没关系,等他再大一点,咱们就教他打拳、射箭,练的时间一长,身子就会慢慢瘦下来。”顾青云也笑了起来,“你弟弟也是这样过来的。”

小孩子弱不禁风,不小心生一场小病就会很快瘦几圈,所以这时候的人总喜欢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觉得这是胃口好、身体好的象征。他现在抱着顾传恪出去,别人看了总说这个孩子长得好。

顾永良猛地点头,一心二用把信看完了,和顾青云的感想一样:“爹,咱们族里可真不错,各自谦让,没有为这种事闹成乌鸡眼,让外人平白看笑话。”

不管是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次顾申河和顾二河相互谦让,谁也不肯要,最后在顾季山的坚持下,才做主让顾青明用上这个恩荫名额。

消息传出后,还在本地传为一桩美谈。说到底,大家还是提倡这种友爱相处方式的。

“这是大爷爷在的时候带了个好头。”顾青云感慨,“只要族中掌握话语权的人行得正,下面的族人自然会跟着,慢慢的,家风就这样形成了。”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顾族只要他们和大爷爷这两家不行差错,一般是出不了什么大乱子的。

像赵文轩的家族,顾青云前几天和何谦竹聚会时,他就说起这件事。赵族中族长和族老们以前就觊觎赵文轩父亲留下来的产业,逼得赵文轩和他娘离开族里。这事一开头,其他族人有样学样,大家都在暗戳戳地垂涎着孤儿寡母的家财,久而久之,家风自然不好,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不高。

这些年来,赵族一直在走下坡路,族中出现的人才越来越少,到了现在,赵文轩竟然是他们族中混得最好的人!

顾青云知道赵文轩上次会试依然名落孙山,之后对方死心,不知走通谁的门路,回到他们家乡做教谕去了,看样子似乎是对会试不再抱有期望。

顾永良点点头,说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咱们可真幸运,长辈们大都是明白事理之人。”他说着又在抽屉里摸出另外一封信。

“庞叔家里则是吃一堑长一智,算一算日子,阿深也快要回来了吧?”顾永良把信塞回去,这是湘省陈桥表叔写来的信,里面记载着这些年来庞家的情况,知道自从那件事情发生后,庞家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族里对族人的管束很是严格,还拿出积蓄铺桥修路,做其他善事,因此这么多年来,在当地的风评不错。

至于庞庭深,年前庞喜林父母也就是他的爷爷奶奶接连去世,他就请了三个月的丧假回去奔丧。

而庞喜林需要请的假就长了,他的父亲死后一个月,母亲也跟着去了,因为父母是接连去世的,丁忧时间不叠加,按照规定只需要从后一个算起,也就是守孝三年。

顾青云不清楚三年后庞喜林有没有起复的打算,对方没说。

所以说,当官最怕的是遇到父母去世,政治生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想当初方仁霄要不是因为父亲去世需要守孝,说不定他的位置不止如此,毕竟那个时候是个关键的时间段,关系到新皇登基。

有时候顾青云会胡思乱想,觉得官员们之所以对父母如此孝顺,一方面是父子、母子天性使然,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想父母活得长长久久,身体康健,不要出什么意外,免得影响到他们的仕途。

好吧,最后一点他从来没对别人说起过。

“嗯。”此时见儿子提起庞庭深,顾青云面无表情地应了一声,拿出一本梁大师新写的算学书认真看了起来。

顾永良仔细琢磨了一下顾青云的表情,没法读出什么,也就作罢。

反正他们家小丫的婚事,看情况是掌握在她自己手里,自己可做不了主,也不会去帮什么忙,最多是看阿深可怜,帮忙旁侧敲击一下罢了。

“对了,你记得今晚写一封候缺的申请,明天就递到吏部那里,注明是要林山县或北山县的,这样一有空缺,你青明大伯就可以补上去了。”候缺的事说不准,有时很快就有空位,有时需要等的时间就久一点,因此顾青明来信表示,可以加上北山县,主要是那里离林山县不远。

顾青云认为这个思路是对的,先补上缺,再找关系调回林山县也是可以的,毕竟顾青明今年都四十八岁了,六十五岁致仕,还有十七年的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