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44节

第44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顾青明是他的“书童”,只用交伙食费和住宿费,住宿费不贵,每月象征性地收两百文钱。

当然,如果你觉得在府学住得不自在,或者离家较近,也可以不在这里住,这个随意。

和顾青明讨论完后,两人都松了一口气,觉得在府学的花费还能承受。

安顿下来后,顾青云就叫上方子茗,大家一起去逛了一圈府学。

顾青云发现府学比县学要大上三倍,里面布局合理,隔段距离就有一个个小花坛,现在是金秋九月,里面就种植了一些不知品种的菊花,此刻正在竞相开放,隐有花香,点缀着一个个院落。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琴院、棋院、画院,挨近他们洗澡房那里的一片空地,竟然还有一个蹴鞠场!

哈,竟然还有个蹴鞠场!顾青云见蹴鞠场上寸草不生,觉得场地被使用的频率还是很高的,看来大家都注意锻炼身体了。

也不知道踢球的规则如何?

他还注意到,蹴鞠场边上种植了两排的行道树,他只认出其中一种是樟树。树木都已经有四五米高了,绿树成荫,顾青云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在这里散步或跑步了。

方子茗也看到蹴鞠场了,他眼睛都亮了,很是兴奋地说道:“以后我们来玩蹴鞠吧,很好玩的。”

顾青云点点头,道:“好啊,不过我还不会,你教我。”

“放心,我可是踢蹴鞠的高手,你等着瞧吧,肯定能把你教会。”方子茗拍拍胸脯,很是自信,“蹴鞠在唐宋和前朝就很受欢迎了,宋人早就说过‘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本来遵演神仙法,此妙千金不易传’,所以青云你一定要学才行。”

顾青云只能面露期待之色,不过说实在的,他并不喜欢踢球,他还是比较喜欢散步或跑步。不过不喜欢也要学,起码要懂得规则吧?要不然以后和同窗都没有话题聊了。

蹴鞠场旁边就是射箭的场地,只见有几个靶子竖立了原地,没看到弓箭和箭支,估计是收起来了。

看着靶子,顾青云心里一喜,虽然和扔石子不一样,但总比踢球容易学吧?

几人逛了一圈后,都颇为满意府学的环境。

逛完后,方管家就要离开了,无关人员不能在学内留宿。

他们的府学学习生涯也正式开始。

顾青云和顾青明本以为在府学花不了多少钱的,但没过多久,通过和其他秀才的交流,他们就很郁闷了。原来除了这些花费外,还有应酬方面的,你参加聚会总不能每次都是别人出钱吧?有时候是大家集资的,有时候你总要回请别人吃一顿才行。

只要吃饭,就需要到外面的饭馆或酒楼,起码要有点档次的,这样一来,花费就多起来了。

最主要的是,秀才们只要经济条件还允许的话,每年过年前还要给管自己的训导、教自己的教授去送礼,不指望他们在岁考和科考时放水,只需他们公正对待自己就行。

岁考是每年府、县学秀才都需要进行的一场考试,它决定你的待遇水平,是廪膳生还是增广生、附学生就靠这个了。

科考是你想参加乡试时事先进行的考试,只有考试成绩合适了,才有机会去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当然,其中未取者还有录科、录遗两次补考机会。

顾青云暗想,那时也不知道是否还需要送礼?

所以说只要有一定上进野心的秀才,一定会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府学或县学上,按时来报到的,虽然他们都要受到官府的管束,但不来,你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其实这个现象很奇怪,顾青云觉得本来不必送礼的,因为岁考和科考都是学政在出题,不关教授和训导的事,可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的确在管着他们,学政那里不能送礼,他们也只能送给教授和训导了。

这和后世有些地方给老师排队送礼何等相似?

经过一个月的适应,顾青云通过对比,还是觉得府学比较好,这里单是教授就有四人,基本上都是年纪在五十至六十岁之间的,他们已经不会去参加会试了,一心就扑在教学上,所以教学经验丰富,还可以天天见到他们。

不像在县学,教授每个月才能见一两次。

其次,这里管理比县学严格,每天早上都要去训导那里点名签到,然后一上午都是课,万一教授不在的话,一般也要在那里坐到下学。

不过每天只需上半天课,下午就自由活动,晚上你夜不归宿也没关系,反正你只要每天早上出现在训导面前就行。

像他们院子里的那三个家在府城的秀才,就每天中午回家,第二天早上再来。因为他们都成亲了,肯定不会在这里过夜的,宿舍就相当于一个放书的地方,或者偶尔才来住一晚。

顾青云才来这里没多久,就看到一个将近三十的秀才晚上来宿舍过夜,是因为和娘子吵架了,脖子处被挠了几条血丝,他还拉着隔壁院子的秀才诉苦,让他回来的时候偷偷听到了。

很尴尬,幸亏对方没发现他的存在。

所以院子里一般都是只有顾青云、方子茗和黄言成黄秀才,加上顾青明、知棋、黄秀才的书童黄钟,一共六人,算是比较清静的。

下午其实是学习兴趣爱好的时候,府学还开设有琴棋书画等课程,其中还有射箭一门课,不过这些都是选修的,由秀才们自己选择。

顾青云就选择了射箭、吹箫这两门课,其中吹箫是归到琴院那里的。

方子茗全部选了,反正他在家都学过了,用他的话说,想看看府学的水平是否很出色,到时就会选择一个最好的老师来跟着学,提高自己的水平。

顾青云听了,只能翻白眼,跟这种从小就上兴趣班的童鞋没有共同语言。

不过他暂时只能去学射箭了,因为教他们吹箫和琴艺的老师去访友了,请假一个月。

请假一个月……顾青云无语,就是这么任性,看来真的是不重视选修课啊。

第46章 日记

在府学, 顾青云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晨卯时四刻(六点钟)起来, 洗漱完毕, 运动差不多半个时辰,回来后就整理房间,顺便叫顾青明起床, 两人吃完早饭才慢慢地走去学舍,基本上可以提前二十分钟到学舍,这个时候顾青明就不能跟着进去了,不过他们一帮子书童可以在学舍后面的小房间或者搬张凳子坐在走廊上,那里也是可以听到教授讲课的。

顾青云提前到学舍, 就可以事先检查昨天老师布置的功课自己是否还需要修改,还有整理自己今天要提问的问题, 这些都是自己有疑惑的、不明白的地方, 不过有时候问教授的人多,就轮不到他,得看他运气是否好了。

之后8:00-12:00就是上课的时间,半个时辰可以休息一刻钟, 当然,一般不会严格规定, 都由着教授自己安排, 他自己不想讲课的话,让秀才们自己读书读一个上午也行。

教授们教的内容有经义、律法、杂文、算学、策论等,四个教授每人教授一科, 除了算学是几个教授轮着来的,但他们算学的水平……以前他们考举人的时候都不要考多深的算学的!所以基本上都是靠他们自学,或者相互请教。

策论,是指部分涉及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命题形式和现代语文考试中的论述题或命题作文相似,没有明朝传说中的八股文要求那么严格,那么变态,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格式。

好的策论文要针砭时弊、观点明确、言辞犀利,因为涉及面广,十分考验一个人的学问和见识,又因为它主要针对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问题,所以也考验一个人的处世能力和应变能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