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5节

第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时把老陈氏忽悠得晕头转向,笑得合不拢嘴。

事后老陈氏还在村里打探一番,发现还有一家人遇到了老道士,那家人也说老道士说得很准。

之后,老陈氏就开始若有所思了。

现在,顾伯山这么一上门,自家儿子又有天分,事情肯定能成。

当晚,顾大河一家子睡着很香。

果然不出所料,三天后,顾青云就开始正式开蒙了,和他一起的还有顾青亮。

本来顾伯山觉得自家小孙子太小了,准备等他再大一岁再说,没想到顾青云现在都入学了,那比他大一岁的小孙子就更要在一起了。

此时,三小在书房里正襟危坐,顾伯山先教两小的背三字经,顾青明就自己先复习。

老师只有一个,只能轮流教学。

新书是《三字经》,是顾伯山连续抄了好几天才抄出来的新书,用麻线装订起来,整整齐齐的一本,也很像样。

在书店,《三字经》的雕刻版售价是800文钱一本,手抄本的便宜一点,要600文钱。所以才说读书的花费多,区区一本最基础的蒙学书本就这么贵,而且如果上面还有某某人读书的批注,那就更贵了,主要看写批注的那个人的名气和身份。

刚拿到书时,顾伯山告诉他们价格的时候,三小的眼睛都睁大了。

“爷爷,那你帮我把这本书卖了,把600文钱给我。”顾青亮眼珠子一转,马上叫道。

最后换回来的是小屁股被打了几巴掌。

后来顾青云才知道,不是谁抄的书都能卖出去的,你起码要抄着很工整,字体要大小一致,一张纸一个字都不能错。

这样的要求就导致每个抄书的人都抄得小心翼翼,一本一千字的书都要抄七八天到半个月,除去笔墨纸砚的成本,利润就少很多,只在100-200文之间。

像顾伯山的手抄本,因为时间赶得紧,加上要节约成本,里面有错字涂改的痕迹,有被墨水污染的地方,字体也不大一致,有些还有点潦草,这样的书书店根本就不收。

顾青云估计二堂哥是撞在枪口上了,哈哈。

总之,和顾青亮一起上课,笑料百出,小家伙根本就坐不住,时不时要停下来喝口水吃点零食,圆嘟嘟的身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的,加上有他奶奶和娘亲的宠爱,他根本就不怕他爷爷,这就更导致了顾伯山的愤怒。

才上学几天呢,顾青亮每天的小屁股都是肿的。

旁边看着的顾青云都替他觉得疼,有时候他也觉得大爷爷实在是太严厉了,动不动就体罚学生不太好吧?万一把人打坏了怎么办?顾青亮还小呢。

回家跟顾大河这么一说,这才知道是顾家的传统。小时候顾大河几兄弟跟着他学认字的时候也被打过,而且比这还厉害呢,发展到最后,他们两兄弟就不肯再学,只好回来让顾季山教了。

“现在你大爷爷年纪大了,人也慈爱许多,都很少动手了。”最后,顾大河感叹了一句,“儿子,不要怕,你大爷爷有分寸的。”

顾青云听后,很是无语。这还是少的?难怪他爹这一代的三兄弟最后都厌学了呢。

可是没办法,顾伯山又没学过现代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估计以前他上学也经常挨老师打,所以就依样画葫芦了。

还没过半个月,顾青亮就惨遭退学了。主要是他还坐不定,而且和顾青云相比,对比太强烈了。

第8章 读书

对比顾青云读书的刻苦努力,顾青亮毕竟还是一个真小孩,他又不是传说中的天才,学东西肯定比不上顾青云快的。

而顾青云呢?他不会为了照顾顾青亮的情绪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因为这个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无论是伪装起来的天赋还是勤奋的态度,实在是,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

他不想让家人后悔。

所以顾青亮就悲剧了。

顾伯山见状,生怕顾青亮以后厌学,就决定先让他玩一年,等懂事点再开始教,主要是和顾青云错开时间。

于是,顾青云就享受到了几乎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每天辰时(大概七点钟)起床,学习到午时(十二点左右),下午就自由活动了,因为顾伯山还有村务要处理,或者还要出外走访一下朋友,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他身上。

此外,还有顾青明也要教呢。

剩下的时间就靠顾青云自己把握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没有像顾青明一样有空就出去玩。他事先做一个长期的计划表,再做一个短期的计划表,比如前一天都会做出一个计划表,第二天就根据安排表来学习,这样就显得有条不紊,可以时刻督促自己努力。

他现在年纪还小,手骨还未长成,就暂时不练字,都是以背书为主。

在问过顾伯山后,他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举,其实要背诵很多本书的。

如果是那些以读书传家的世家大族,读书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有一套程序在里面。

四岁或五岁开始发蒙认字,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后,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每天都是先复习旧的知识,能背诵串讲才算是过关,旧书温完,才开始学新书。

学完这三本后,开始学《论语》和《孟子》,这是内容不断加深。

他们一般七八岁就要学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

先读孝、学、庸,后读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是五经关,分别为《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这是更深更难的内容,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以上就是常人所说的四书五经。

等把这些都读得差不多,人差不多就十五六岁,可以下场去试试考秀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