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南明大丈夫 > 第729章突袭蒲津关下

第729章突袭蒲津关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五军都督府早就制定了攻下蒲津关,威胁太原,给清廷施加压力的策略。

明清争夺的焦点是两淮和山东,而魏军与清军争夺的焦点其实是在山西。

河南虽是中州,可就算魏军夺下,对满清的压力依然不大,清军依然雄踞河北,但若是魏军夺取山西,那满清会立刻寝食难安,甚至会考虑撤回关内。

历史上姜襄反正时,便牵制了清军绝大多数的精力,连多年不曾出征的多尔衮,也曾短暂挂帅出征。

山西的地形封闭,北面长城,南面中条山,东面太行山,西面吕梁山,可以算是个小关中。

这里不仅是明末受到战乱影响较小的一个省,是清廷主要的赋税和钱粮来源之地,同时他在地理位置上,又直接威胁燕云。

如果满清丢失山西,魏军就可以直接攻击北京,清廷便无法在关内立足了。

因此山西之地,将是魏清争夺的焦点。事实上高义欢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因为清军控制河套和草原,清军可以从北面威胁关中,便将魏军兵力牵制在了关中。

要是魏军发兵攻山西,关中兵力就会空虚,这样河套清军就会有机可成,关中反而变得不安全,因此魏军占据关中后,一年半的时间,始终没考虑过对蒲津关出手。

这一次,为了给清军施加压力,魏军决定攻打蒲津关,但是蒲津关该怎么攻打,却是一个大难题。

首先攻打蒲津关,必需要跨越黄河,而走浮桥强攻,就算是十万人马,也不一定能够打下来。

清军只要在桥头架上几门火炮,压低炮口直射,一炮就能将挤在桥上的魏军打倒一串,魏军就算在精锐,也很难冲过浮桥。

况且浮桥之后,就是关城,守军守个一天就会得到援兵,魏军在滩头只有挨炮轰击。

为此,西魏苦思破关策略,觉得还是要智取。

烧掉浮桥,只是为了降低山西清军的注意力,让他们以为魏军要全力对付杀入陇西的清军,烧桥是为了减少来自山西的压力。

今日魏军在准备两个月后,终于发起了对蒲津关的突袭。

两个月的时间内,魏军在洛水上收集了不少船只,甚至用旱地行舟的方式,将渭河水系的小船,也运到同州隐蔽。

这时黄秉忠看见选锋营的精兵上船,扭头对身边部将道:“走,咱们立刻赶回浮桥!”

语毕,黄秉忠一拔马缰,战马如箭一般射出,数十骑疾奔蒲津渡口而去。

渡口处,七千魏军精锐已经准备就绪,攻城臼炮全部就位,用来铺设浮桥的厚木板,也已经堆在渡口。

魏军烧掉的只是浮桥上的木板,四头铁牛拉住的铁链,依然连接着两岸。

六月初,天空中一弯新月,夜色很暗,掩护着魏军船队接近东岸。

船只顺着洛水,流入黄河,船队借着水流的冲击力过了河中心,然后荡着船撸,摆脱中心向南奔流的河水,将船只冲到东岸搁浅。

三千装备精良的士卒,跳下船只,涉水上岸,不远出蒲津关和桥头堡上的火炬呼闪呼闪,为魏军指明了方向。

同烧桥前相比,两处的火炬都少了许多,说明守军都有所松懈。

这时三千魏军挤在河滩上,士卒们趴在地上,鸦雀无声。

易道三目光扫视了远处的关城和桥头堡一眼,然后一招手,几名军校就围了过来。

这时易道三便开口说道:“甲部的甲、乙两司,你们从后拔掉桥头堡,接应黄都督和攻城器械过河。丙部三个司,加上甲部的丁司,埋伏在关门两侧,伏杀出关的鞑子,剩下的兄弟,随本将抢城。动手的顺序,就是本将吩咐的顺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