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开图书馆那些年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怎么回事?

张教授眉头一皱,赵胜天就知道要不好。

“您是来看书的吧呃,这里的生物书可齐全了!我也是看了这里的书才考了那么高的分的!我那套听说还是著名专家编写的”赵胜天的声音尴尬不已。他再傻也知道在他刚刚被张教授特招进农大时不能一下子就惹怒了张教授。

张教授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他急切地打断了赵胜天的话,转向青苗问道,“小姑娘,他借过的那套生物书还有吗!是哪个专家编写的?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农大生物学教授,想和他探讨一下问题!”

青苗沉默了半晌,无言以对。

书是二十一世纪的专家编撰的啊!

她到哪里给张教授找联系方式去?

第5章 八十年代强国路(五)

青苗适时地露出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只收录了这套教材,不大清楚作者的联系方式。”

那些作者现在倒不至于还没出生,不过他们现在都还没编写过教材,完全探讨不了。更何况青苗看着张教授的模样,虽然人有些苍老,但要是再活个二十年的话,说不定也参与了教材编写。

张教授遗憾地叹了口气,“我还以为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他嘴里咕哝着,又不大甘心,“那么那套书还在吧?还有那个什么习题册!和器官发育有关的那道题!”

张教授小声嚷嚷着,一把年纪了,这会儿还跟个小孩一样,说风就是雨,转身就要看赵胜天写附加题时想到的那题。

“就是这本。”

青苗此时可不就站在柜台旁边吗?她把那两本书抽出来递给张教授。那本习题册不知是不是上次压过的原因,一翻开就是张教授想找的那一面。

“获得诺贝尔奖?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这么快?”张教授迫不及待地接了过来细细研读。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是之前吃了不少苦的缘故,读着读着却带上了些许疑惑与不可思议。

张教授发现了什么?

围在一起的几人看到张教授的反应心里各有思量。

赵胜天有些忐忑。他毕竟复习时间还比较短,高考成绩其实上不了农大,能被特招皆因那满分的生物试卷还有那道附加题。万一张教授看了之后不想特招他了赵胜天悄然握紧了拳头,紧咬牙关,满嘴苦涩。

罢了!大不了再考一次!他这次能把生物考到满分,下一次也有机会其他考上高分!

想到这里,他压力顿失,吐出一口浊气,松开拳头擦了擦头上的汗。

站在一旁的宋明河心里倒是乐开了花。他就说这教材是假的!他表哥考上了是他表哥运气好。现在连专业教授都对此疑惑不解,这书能真?他真是有先见之明,先一步揭开了了这个骗子的真面目!一会儿肯定不用道歉了,还可以看她的笑话!

扶着张教授的男人什么都没想。他自认为不是专业的,管不了那么多,陪老人过来只是照看一下老人的身体。现在这情况,张教授忘了刚刚差点被撞到,他可没忘。

想到宋明河,裴鹏飞又是扫了他一眼,冷厉的目光成功地让得瑟起来的宋明河再次老老实实站好,起码是面上老老实实的。

“那篇收录了获奖论文的期刊请问图书馆有吗?”张教授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还是想看看论文。

学术界用什么说话?用成果!用论文!看了论文才能了解这个领域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不知不觉中,张教授已经开始信任这道题目,这本书,甚至是图书馆了!

这种学术期刊,一般的图书馆都不可能有,太贵、太少人看。只有那些专业研究所的内部图书馆才会购买相关专业的期刊。但是张教授现在却觉得这里可能有那些期刊!

他实在是太需要这些资料了如果前人已经做出成果,他再做固然可以美名其曰填补了国内科研界的空白,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也只是浪费科研经费。毕竟这些初期的内容都还是基础研究,无法立刻转化为成果,想用的话标明引用自谁即可。目前国家是极度缺少科研经费的,能直接找到成果,他又何必浪费国家的钱?

他甚至抱着极度悲观的想法,如果相关研究已经完全完成了,他就再做别的吧!

张教授其实只是被获奖那句吓到了,目前细胞凋亡的基因规则只完成了第一阶段并发表论文,后面还在进行中呢!

青苗接过题目一看,获得诺奖的成果?想必在CNS上发表过吧?

CNS指的是细胞,自然,科学这三大顶级期刊,它们每一期会选择最有价值的论文刊登,基本上诺奖级的成果都是在这上面发表的。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屠呦呦的论文就是因为大环境限制先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

“我去给您找找试试!”青苗有些不确定,毕竟这论文可能年代久远了。

翻了好一会儿,青苗成功地找到了。但是她看着面前三篇论文还有那日期,却不禁天人交战起来。

细胞凋亡的基因规则是三个科学家的成果。

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指的就是细胞到一段时间会规律地死去。他们对细胞进行研究,发现有一种促进细胞死亡的基因和一种抑制细胞死亡的基因。

科学家不禁联想到,如果能研究透这些基因的功能原理,依此来研发具有这种功能的药物,不就可以控制细胞的生死吗?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让癌细胞加速死亡,消灭癌症;也能加强艾滋病人身上的免疫细胞,抵御艾滋病。

可以说,研究这个课题有着重大意义。

课题最开始,是布雷内通过研究线虫使基因分析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发育联系起来,同时突出了线虫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实验模型。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张教授就是卡在这里。就连诺贝尔的颁奖词都突出这一点,“因为正确选择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

线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出来的。

要想研究细胞,必须选一种细胞不多不少又便于观察的生物。哺乳动物的细胞太多,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太少。只有线虫刚好是一百多个细胞,又是透明的身体,在显微镜下非常容易观测。

接着,霍维茨发现线虫体内控制死亡的关键基因,描绘出基因特征,揭示了这些基因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还证实了人体也存在着这些基因。

证实了人体也存在这些基因,接着做研究才有意义。毕竟我们探索其他生物很多时候其实是为了探索我们自己。

现在这个时间点,霍维茨应该就在做这个研究,但是还没完全出成果,论文也没发表。

最后,苏尔斯顿描述了线虫在发展过程中细胞分裂分化状况,确认了细胞死亡过程中控制基因的最初变化情况。

他们三个因为找到了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并且绘制了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图谱而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现在只有布雷内的论文发表了,霍维茨还在研究中,几年后发现线虫重要性的人们才会开始给线虫进行基因组测序

她应该把论文都给张教授吗?这会不会抢占了别人的成果?

要是从现代到古代,青苗还不至于纠结。可是现在论文的原主人正在研究这个,他也能研究出来,这时间隔得太近了!

脑海中另一个想法又质问她,她带着这么多书回到了这个落后的时代,难道还要束手束脚地什么都不能做吗?而且这个研究早一步出来就早一步利于开发新药,拯救病人!

她该怎么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