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688节

第688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魏忠贤站在阶上,龙椅的一侧,就和没事人一样。

满朝文武各自心照不宣,昨晚上也都听说皇帝在西暖阁单独召见魏忠贤,彻夜长谈的事。

现在,他们谁也不清楚皇帝到底有没有要杀魏忠贤的意思了。

他们只知道,魏忠贤可能还没到他该死的时候。

大朝会上说的还是那些事,愈发严重的灾害,还有各地层出不穷的饥民动乱,现在已然成了主旋律。

只不过,在征服蒙古和讨灭女真以后,这些全都成了小问题。

外部安定的环境下,大明有充足的兵力去处理各地闹事的流民和反叛势力,有一股,便及时掐灭一股。

都察院副都御史李邦华出列说道:“陛下,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水西土司安邦彦等十三家,聚众造反,为贵阳兵备道傅宗龙击退。”

安邦彦造反的消息,朱由校其实一点儿不吃惊。

今日之事说实话还是当年自己亲征西南留下的遗患,当时因为辽东战事吃紧,林丹汗也频繁寇边,只顾着把奢崇明和四川内造反土司平定,其它西南诸省,基本也只是维持现状。

年初定议在西南同步推行改土归流的时候,兵部就已经想到安邦彦可能造反,并且提前呈至内阁。

到如今,贵州、四川、云南等省的官军早已经整备完毕,就等朱由校一纸诏书,出兵平叛。

云贵等省的官军也在去年刚刚完成兵器盔甲的全部换新,补发了历年亏钱的军饷。

也就是说,全国十三省,就只差江南沿海的几个省的官军,还维持从前的标准,西南、九边及中原五省官军已经全部完成最初的整备。

虽然这些新招上来的官军还是有些不熟阵战,但毕竟是正规部队,加上讨灭女真以后现在明军的士气相当之高,去打土司那些人,也就是属于练手。

傅宗龙这个人,的确应该在这个时间段突然蹦出来了。

朱由校问道:“兵部的意思呢?”

兵部尚书王洽出列,昂然说道:“陛下,我兵部经部议,建议可以调集西南诸省之官军进剿水西。”

“这是傅宗龙的奏疏,请陛下御览!”

朱由校从魏忠贤手上拿来,看罢以后说道:“准贵州兵备傅宗龙所奏,调朱燮元回四川,总督西南,在成都开设总督府。”

“诸如进剿官军之兵械、粮饷,尽数运往成都听用。”

“此外,令傅宗龙总督四川,在遵义开设总督府,提领贵州境内官军抵抗水西土司叛军。”

“发饷银五百万两,用于平定西南土司之乱。”

同时,还有川贵等省份的人事变动。

四川巡抚的驻地被移动到永宁,云南巡抚移驻沾益,贵州巡抚移往陆广,沅州巡抚移往偏桥。

四处又各调总兵一员,整军备战。

只待朱燮元到任四川,朝廷将从四面一起进兵,协同会剿,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西南之乱。

第九百五十二章:安塞高迎祥

安邦彦这次造反,包括朱由校在内,满朝文武几乎都是早就能猜到,没有人真把他当盘菜。

如果安氏是在辽东大战的时候在西南搞乱子,倒还真能给朱由校带来一些困扰。

可如今安氏是等大明彻底讨灭女真的第二年才造反,现在九边的军队都已经各回驻地休养生息。

他们这次造反,注定翻不起什么浪花。

水西安氏造反,是今天的第一个重头戏。

第二个重头戏,自然是魏忠贤。

阉党从万历四十七年朱由校刚登基到现在,执政也有十年多了,由于其一开始对东林党十分残酷和血腥,因此数立的政敌简直数不胜数。

朱由校知道,如果自己不公开表示要留魏忠贤一命,他就要不得好死,说起来,怪可惜的。

只不过魏忠贤没急着出来,重要的自然要留到最后。

接下来站出来的,是今年刚刚调到京师的户部新饷司任郎中杨嗣昌。

杨嗣昌的家庭,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在家风熏陶下,他自幼潜心读书,埋头科举。

万历三十四年,杨嗣昌得中举人,万历三十八年又名列前茅,进士及第,那时起便开启了从政生涯。

说起来,这个人的政治生涯如今还算跌宕起伏,其早就在天启二年中原大地震中崭露头角,但在之后却仍旧未得重用。

这些年来,杨嗣昌奔走于两淮、苏杭各地,先后任饷司、推官、御史等职,总算在今年得以调入京师。

杨嗣昌道:“启奏陛下,去年全年,陕西延安、庆阳、平凉等地全年无雨,到现在依旧未下一滴雨水,以致草木枯焦,颗粒无收。”

“民间百姓,多有饿死,争采山间蓬草为食。蓬草尽,则剥树皮而食。树皮尽,则掘山中石块而食。”

“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饥民相聚为‘盗’,称与其坐等饥死,不如为‘盗’而死。”

“又烧人骨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数日即面目赤肿,燥热而死。”

“于是,死枕藉,臭气薰天,安塞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还有多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