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674节

第674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熊廷弼立即来到地图边上,将目光锁定在了木伦河。

木伦河地界,曾是奴儿干都司下属卜颜卫境内,该卫早在二十余年前就已经弃置,当年的守军,更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

木伦河向北,便是以荒草甸子和浅水滩、小树林为主的地形,一望无际,想到这里,熊廷弼嗟然一叹。

首批追击的辽军千总郑利部近千骑兵现在音讯全无,只怕是受了多尔衮的奸计,凶多吉少。

就算满桂当时与多尔衮只隔着一天不到的路程,但方向无法确定,而且其部只有数千宽甸骑兵,搜索如此大的一片区域,更是难上加难。

其余各路,在收到满桂消息后都迅速向木伦河一带靠拢,但明军以步兵为主,在这样的地形上,行军速度被大大降低。

当最快的一支赶到木伦河附近时,已经是发现多尔衮行踪的三天后。

数万明军将木伦河方圆数十里搜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任何其它踪迹,反倒浪费了数日的时间。

熊廷弼将目光移动向北,从木伦河往北,就要经过朵颜卫的地界。

现在朵颜卫的蒙古领主永谢布归顺于大明,多尔衮不可能去那,所以唯一的可能,便是向东,经纳木河前往脱木河,去更远的远东。

不过消息来的终究是太慢了,就算现在立刻发檄令,一来一去至少又要十天时间,到那个时候,多尔衮只怕都跑出奴儿干都司境内了。

想到这里,熊廷弼恨恨锤了桌案,怒声道:“十余万大军合围,竟还是让他给跑了!”

第九百三十章:捷报入京

九九重阳,可这却是朱由校穿越大明成为“木匠皇帝”以来,最为高兴的一次佳节。

原因没有别的,正是一个天大喜讯的传来。

恰逢重阳节至,全国上下都沉浸在难以名状的喜悦之中,京师的街巷之内,各地州府城镇,处处都是张灯结彩。

当然,相比于北方,南方诸省则显得没有那样兴高采烈。

皇帝大悦之情甚笃,下旨百官三日免朝,加上正好第四日原本也不必上朝,满朝文武一不小心就放了个四天的小长假。

且不说文武百官贺表络绎递上,就连各地藩王也都有一封封“家书”,来叙说那相隔日久的亲情。

可即便他们写的再是情深意切,也难掩喜悦中的丝丝担忧。毕竟,摊上这样一个武德充沛的皇帝,又有哪个藩王不会害怕呢?

尤其是,这位皇帝可是有在洛阳“下旨杀王”的典故在先。

如今蒙古诸部尽皆臣服,关外女真已经平定,奴儿干都司大片领土不日就将重归大明的版图之内。

朝野内外的声声庆祝背后,是瑟瑟发抖的江南财阀、士林大儒,还有平日不法的藩王贵胄…

他们都知道,以后皇帝着眼的,无非就是国内了。

东宫-慈庆宫。

太子东宫,又名慈庆宫,位于紫禁城内东华门内三座门北,去年皇帝刚有册封太子之意,此处便被工部下令修缮,焕然一新。

太子乳母徐氏捧着暖手走近前来,敛脚恭声道:“殿下,天气愈发凉了,当心受风。”

朱慈燃抬抬下巴,授意她起身将暖手拢在自己手中。

徐氏年纪轻轻,不过三十余岁,却已贵为当今内宫威望最高的女官。

原因无它,徐氏既是早先皇后寝宫坤宁宫的管事女官,又是当今天子钦赐的太子奶娘,未来前途,真真不可限量。

可即便如此,她却也不敢僭越雷池半步,从不见有什么非分之举,全因她明白,当今天子幼时是如何过来的。

当年天启乳母客氏,在后宫与魏忠贤互相勾结,权势可谓滔天。

后来天启继位亲政,还不是被一纸圣旨赐予归去?不仅未曾留得半点金银,倒还留得一身骂名。

上任太子乳母之事,完全成了她日夜警醒的典故,尤其是天启帝身体康健,太子受宠,使她更不敢有半点的非分之想。

徐氏将暖手拢在太子手中,那一瞬,只觉得年幼的太子小指冰凉,好似几爪冰锥,全无生气。

她心中不免担忧,看了下贺表,轻柔道:“殿下的贺表写完了?”

朱慈燃看她一眼,笑道:“天气转凉,这宫中好像更冷似的。手凉,握不住笔。”

徐氏闻听,垂眸半晌无言。

不多时,朱慈燃在贺表上添了以“天涯共此时”几字做结尾的话后,将贺表合上,抬眸说道:

“劳烦徐奶将贺表转呈乾清宫,让父皇御览。”

徐氏默默点头,心中叹了口气,随后退出东宫。

小小年岁,却肩负着未来整个国家的重担,皇帝皇后,全都视他作做掌上明珠,寄予厚望。

尤其是眼下这位皇帝,文治武功,堪称一代中兴之主,在这样的圣主背后继位,想不显得平庸,或许都是难事。

想到这里,她便也微微摇头,自己不过是个侍奉小主的女官,忧虑这么多做什么。

偌大皇宫,夏日里往往显得平静幽深,令人心驰神往,可一到冬日,却能叫人直把心都寒透了。

惜薪司负责皇宫炭火进用事宜,一到冬日,宫中炭火用度便与日俱增,往往都会捉襟见肘。

尤其是炭火断供时,白日尚且能熬得过去,最怕的就是夜幕降临,直叫人站不住也躺不住,浑身冰冷。

心冷,身也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