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661节

第661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见后者点头,他一下子凑出随身携带的尚方宝剑,脸色铁青道:“诚然如此,我明日便召集诸将,定拿他们斩首示众!”

“整肃军威,刻不容缓!”

到现在,他总算明白,天启皇帝为什么要给自己提升事权了。

有些事不能脏了皇帝的手,得他来做。

......

上行必下效,尤其是卫所军,军官克扣军饷,虚报兵额,几乎已经成了人人都知道的“秘密”。

诸如一部五百人尚且不足的千总队伍,千总居然敢报上足额一千,以三百老弱病残,冒领千人之粮饷。

千总自然没这么好心,多向朝廷要的粮饷,自然都要进了他们的腰包。

军官如此,下面的兵士则更无法无天,无论朝廷发了多少,在他们手里永远是不够的。

补充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抢。

对于基数庞大,且久不修军备的卫所大军而言,熊廷弼在辽东所定下的严规根本不算作一回事。

四十万明军集结辽阳,还未到一月后誓师出征的日子,有些明军便已经彻底裂变为十恶不赦的兵匪。

延绥总兵杜文焕其部有三万六千卫军,由于临近九边,其部属战斗力在诸卫军中还算顶尖。

但就算是延绥军,也没有任何军规的约束。

杜文焕对兵士作恶之事尚能偶尔管束,可虚报兵额,冒领粮饷,这关乎到他自己的利益,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其部将高轩,本部只有四千兵,却上报成了一万二,足足三倍之高的虚夸之数,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不足一月,高轩便敛饷银达三千多两!

这还只是延绥一部,余者二十六部卫军,各都有同样的事情在发生,熊廷弼回到辽阳经略府找来亲信一细问,不由气得火冒三丈。

第九百一十章:力斩总兵

辽阳,古称襄平。

这是一座有着两千余年历史文化的古城,现在,它更是整个辽东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位于险要的冲地。

事实上,远在六七千年前,辽阳地区就有华夏族人在这里辛勤地劳作,从而生息、繁衍。

经历朝历代扩建,加之熊廷弼的经略府就设在此地,现在的辽阳,已经是城郭森严,敌楼高耸。

在方圆十余里的城区中,更是商号栉比、民宅成栋,辽东的百姓们放心的迁居来此,甚至于此安家。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深信,现在的大明,已经有能力保障辽东的安危,他们的熊经略,可以将建奴御于国门之外!

随着天启七年十月的东征讨虏诏下发,全国上下,报仇雪恨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情绪被充分调动。

直至今年三月,关内大军终而齐聚辽阳内外,一场大战的序幕俨然拉开。

作为辽东经略更是此战统帅的熊廷弼深知,这一战大明必须要获得全胜,他要的是全胜。

何谓全胜?

便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让大明的子民们,甚至于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强权都看到,大明如今的军威之盛,空前绝后!

所以,熊廷弼不容许任何一丁点的不稳定因素。

任何一次微弱的失败,都是他这个统帅的实职!

近日不断从部下口中得到的消息,却是让他忧心忡忡,他将自己锁在经略府的内堂中好些时日。

直到今天,才是神清气爽地走出来,召众将升帐。

听说升帐,辽东各部、九边各部及关内卫军各部,连忙放下手头所有的事务,向辽阳城中的经略府中集结。

他们都知道,这是决定命运的一天。

位于辽阳的经略府从未响起如此令人心神俱颤的战鼓声,辽阳城中各处插上彩旗,沿街也都挂满了纱灯。

熊廷弼站在经略府门前看着满街的色彩斑斓,他知道,这是辽阳城中的百姓,在以节日的氛围迎接这一天。

辽民,苦奴久矣!

大明反击的这一天,他们左等右等,惨死了一代人,现存之辽人,谁家又未曾服丧?谁家不与那建州有着血海深仇!

他们终究等到了这一天,听着经略府上响起的战鼓声,街道上除了将领经过的马蹄声,寂静无闻。

可熊廷弼知道,此时不知正有多少人在相拥而泣。

熊廷弼默默攥紧拳头,这一战,他等了足足二十年,从刚出关时的热血青年,到现在的枯藤老树。

他等得苦啊。

……

辽阳经略府位于四门十字交叉路口的南面细则,与城中心的佛门大庙遥遥相对。

当天,众将领从城南保安门纷至沓来,马不停蹄、人不离鞍,直抵厚重的经略府门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