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621节

第621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佥书官浑身一阵,连忙坐到另一副桌案后,拿起毛笔,一丝不苟的等着,可他等了半晌,仍没见皇帝有话。

正在犹豫要不要抬起头瞄一眼的时候,朱由校发话了。

“即日起在陕西推行卫所新政。

其一,清查陕西都司下辖全部三十三卫、所军屯田亩,现有多少,遗漏多少,一亩也不能差。

侵占卫所军屯者,一千顷以下勒令归还地契,一千顷以上五千顷以下,额外罚没其家现有的一半土地及家财。

五千顷以上,一万倾以下,额外罚没全部土地及所有商贸铺所。

一万倾以上,抄家!

土地清算完成以后,全部军屯划为皇庄土地,将重新根据军户数量划分每户得到的军屯数量。

其二,废除陕西都司下辖卫所军户的世袭制度,准许军户子弟自由选择去留,离开的人,核定其参军年份,按月补足积欠饷银,赠以回乡路费。

留在卫所的官军,核查其直系亲属,接至当地卫内,由朝廷按月给予银、粮荫赏。

除此以外,天启七年内,将有后续参军福利政策出台。

其三,严打挂名军籍,驱使朝廷官军行使私役行为。

严令所司加派人手,按照名册,一个人名一个人名的逐个对比,各地东厂督办司负责督办,官员不尽心者去职。

凡发现有商人、军官、官绅等无关子弟的,核定历年饷银,由地方官府讨要回还,并发配充军为役。

其四,免除陕西境内各卫、所,军屯田税三年,三年之后,以每一分屯田交纳粮税五石为定额征收。”

第八百五十章:迟来的补饷

明初划分的军屯土地,十中有九都已经被卫所军将、文官及地方豪强瓜分,就连商人都甘愿花费大量的银子,给自家子弟挂个军籍。

这种挂军籍的方式,使得他们家中子弟不用去卫所,便能享受到朝廷正兵的福利。

再加上卫所武将瞒报,所以兵部永远都不会知道大明朝数量庞大的卫所军队,到底有多少人。

除此以外,地方将领早把卫所官军当做自己的私人农奴,逼迫他们给朝中权贵打扫庭园、种地浇花。

卫所官军们该拿的月粮被不断克扣,克扣多少完全要看卫所武将们的心情,即便如此,却还要交纳月钱,供上级挥霍。

在这种情况下,卫所官兵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更别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日常操训了,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由此而看,卫所军队在勇卫营的进攻下分崩离析,倒也实属正常。

由于明初以来卫所军户世袭的定制,卫所军户遭受这些非人般的压迫,却不能脱离军籍,过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生活。

尽管朝廷一直都在减少军屯田税,但是卫所官兵逃亡的情况,仍在不断加重,到现在,许多卫所的实际正兵数量,甚至不足兵册上的两成。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朱由校治下的大明铁一般的事实!

督办司查到,在卫官军,苦于出钱,其事不止朝廷所征收的军屯田税一端,各卫武将,编排的杂税简直五花八门。

为供养家丁,各军将也是想尽办法,利用卫军这样的廉价劳动力。

如内外官员修缮府第、庭院花果,卫所军将们往往会派遣卫军前去帮工,既交往人际,又能获利。

用的是朝廷卫军,对其本人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卫军人丁众多,因而外出帮工,其价远低于市场征夫,而且还时常拿不到工钱。

就算历尽千辛万苦拿到工钱,往往又会被卫所军将以各种名目克扣,最后多是做无用功,成了挥之来去的私奴。

可以说,这次朝廷在陕西的卫所新政,是建立在人心之上。

朱由校其实早已考虑到卫所军户和官军会因此大量脱离,但是既然世袭制度已经废除,再提升官军待遇,再靠人心招回便也不难。

就算不废除卫所世袭,强行留着这“百万”的卫所大军,实际上对朱由校来说,也只是负担,毫无用处。

要求一帮连饭都吃不饱,没有任何操训的“农奴”去驻守城池,剿灭叛乱,这显然不可能。

......

大明朝从未有过这样一个场面:

无数身穿残破衣服的卫所军户,拥挤在各督办新政的有司衙门门前,喊着要退出卫所军。

朝廷能出台这样的政策,在卫所军户和官兵们看来,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机会很可能只有这一次,要是不赶紧退出,可就不赶趟了!

卫所军户能有这样热烈的表现,这实在是太正常了。

“慢慢来,一个一个来。”

经历司的一名文吏坐在司衙门前,看着眼前一直派到街上拐角处的军户们,暗自咽了口唾沫。

他的心里十分不情愿来做这种苦差事,但是眼角一扫,瞟到站在经历司门前的几名东厂番子,便赶紧继续做事。

档头眼睛很贼,文吏只这轻轻一眼,他便注意到了,于是迈着步子上前,拍了拍这文吏的肩膀。

“怎么,累了?”

文吏畏厂卫如虎,对方又握有生杀予夺之权,根本不敢怠慢,即强颜欢笑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