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531节

第531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皇长子朱慈燃前几日还好端端的,今天起来却是染上了风寒。

风寒这种病,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感冒,在现代是个小病,人人都会得,一般吃两片药,过几天就好了。

这时候的人,和后世对疾病的认知并不一样。

眼下是明朝末年,生产力低下,百姓间缺衣少食是常有的事,饥寒交迫、营养不良,这更是全天下的人都无可避免的问题。

感冒在后世虽说是个小病,可是在眼下,这玩意儿,处理不好却是要死人的。

古代死在风寒上的皇子、皇女,也并不少。

尤其朱由校很是担忧,自己的儿子毕竟在历史上早就死了,能活到现在全是因为东厂的安保措施周密。

所以对于这朱慈燃首次得病,朱由校很是重视,奏疏甚至都没看,就跑到坤宁宫来了。

最近,朱慈燃得了风寒,可是把张嫣扰得不轻。

她整日整夜的亲自照料,就连睡觉都不安生,倍感憔悴,皮肤都变得没了什么光泽。

朱由校悄无声息的来到坤宁宫,站在后面看着她们母子两个,心中有些歉意,轻轻将手搭在了张嫣的肩上。

后者娇躯一震,仍是关切地望着闭目躺在榻上的朱慈燃。

朱由校满怀关心地问道:“慈燃怎么样了,太医怎么说?”

张嫣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太医给用了药,半日了,还是没什么起色,额头却愈发的烫了…”

朱由校闻言,脸色冷了下来:

“风寒都治不好,朕养着他什么用?传旨太医院,给朕把现在负责治皇子的那个太医撤了!”

“叫他们另派一名太医过来,要是一天之内看不见皇子好转,斩!”

第七百一十九章:庸医尔尔

太医院。

太医院始设于金朝,有明一代,官面上宣称现在的太医院,是承袭于唐宋的太医署、太医局。

但是相比于唐宋,眼下的太医院功能齐全,而且权利更大,像一个政治斗争的场所,而非是以治病救人、钻习医术为主。

洪武年间设立太医院,与匠户、军户制度等同,为世代承袭。

也就是说,你的某位先祖在死时是朝廷太医,无论你对医道有没有兴趣,都会被强制定为太医。

这样的结果,自然就造成眼下太医院中,庸医众多,太医们明争暗斗,鲜少有什么人会精心研习医术。

此刻,太医院中正忙得焦头烂额。

谁能想到,一个简单的风寒之症,竟会令整个太医院束手无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太医院的大使郑延进,便是这里最高的官员了。

然而郑氏一脉传承太医院大使职位到如今,早不再如当初有妙手回春的本领。

相比于行医,郑延进其实更想做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人,作画,是他此生最大的爱好。

但是祖辈皆为朝廷太医院大使的郑家,却是一直都难以脱开这个身份了。

郑延进没什么本领,风寒怎么治,一个堂堂的太医院大使,竟然不知道,简直是天下间的一等奇闻。

还不仅如此,下面的御医们,也都是面面相觑。

今日治疗失败的御医,自然就是承袭父官,却毫无本事的典型,惹得皇帝震怒,也是不足为奇。

毕竟是太医院,除却大部分世袭下来的人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近些年从民间补充上来的流官。

这些人多是在民间行医多年,有口皆碑,大部分都知道治疗风寒的方法。

可是在太医院多年,众人早都不再是当初那个刚进来时无拘无束的游医了,大环境的熏陶,使得他们改变了很多。

现在不少人都养成了畏首畏尾的毛病,最常用治疗风寒的老四样,都不是能用在皇子身上的。

一旦皇子出了什么问题,只怕就要人头落地。

这种过错,没有人愿意承担。

所以听见宫里传出来的旨意时,众人都是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没有人愿意自告奋勇的出去替皇子医治。

世袭的,多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治,平日在这里坐坐班,混混日子的。

流官充任进来的那些,也没有人愿意出去担负责任。

一时间,场面寂静得有些可怕。

看着太医院里居然是这个样子,前来传旨的皇极殿管事牌子王承恩有些无奈,说道:

“郑院使,诸位御医,你们还是快些准备吧,陛下和皇后娘娘可都在坤宁宫等着呢。”

“等得急了,下一个派来的人,或许就没有我这样好说话了。”

听见这话,众人才都是精神一振。

郑延进叹了口气,环视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