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479节

第479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出了教堂,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朱由校望了一眼仍旧看不到边的围观群众们,对王朝辅说道:

“走吧,回宫,朕有些饿了。”

这次出行太影响京师的交通了,不少人为了等着看朱由校,一上午什么事儿也没干。

有些来办急事的,也被堵着动弹不得。

还是尽早回宫吧,京师毕竟是京师,主干道这么一直堵着,还是会影响到很多人的。

何况朱由校也是真的饿了,急着回宫用膳。

经过了这一上午的插曲,很多人见到了只活在传说中的天启皇帝,自然有了吹嘘的资本。

可日子还是要本本分分的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看见天子一面或许新鲜,但毕竟得不到一毛钱。

种地的还是得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儿,养家糊口,官差们照旧巡街,维护邻里治安。

在天子仪仗队的最后一面旗帜消失在承天门广场以后,尾随而来的人群很快散去。

往日间熙熙攘攘的京师,又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倒是进入了较为平静的时候。

内阁和西班牙使臣迪亚士商量了三天,签订了一个在贸易协定之上,进一步的军事互助协定。

并且为了以后军事行动好商量协作,以大明皇帝朱由校,西班牙及葡萄牙皇帝腓力四世的名义,成立了一个明西联合议会。

这个议会现在主要有八个席位,大明和西班牙各四个。

议会成员平时一般不召集,可一旦召集在一起,不出意外那就是要开始商量一起打谁的事儿了。

商量好这些,迪亚士心满意足地回去向腓力四世禀告了。

对于乌斯藏,朱由校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插手,毕竟乌斯藏、青海,这些领土加在一起,真的不小了。

何况如果能收回这么多的国土,将来就也有希望从这两个地方征兵参战,长久来看,好处总比耗费的资源多。

所以,朱由校已经给诺尔布一个明确的回复,说是一定会管,如果藏巴汗继续窃占乌斯藏,大明甚至不惜出兵剿贼。

没错,是剿贼,不是开战。

因为朱由校压根不会承认藏巴汗这个自封的“汗”,也不会承认藏巴汗国这个奇奇怪怪的玩意儿。

藏巴汗闹的再大,在大明这里,不过是一个“贼”。

顺手,朱由校一纸圣旨诺尔布,让他带回去。

这份圣旨中,已经将归附藏巴汗的四名法王,十二名灌顶法师,以及一百余名各总的宗主,正式剥夺了封号。

从圣旨抵达乌斯藏的时候起,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就会被剥夺。

这只是一个警告,是为了告诉这些乌斯藏大大小小的宗主们,大明不会再放弃乌斯藏!

想试试朕的刀,那你就继续跳!

但是这件事估计不会有这么简单,警告一番之后,朱由校还是在酝酿准备出征乌斯藏的事。

用拳头把他们打服了,比什么都管用。

只不过乌斯藏的事,还涉及到两个省级都司的重建,大批的文武官员都要重新挑选。

一个半月过去了,内阁和六部仍然在商议。

还有领兵人选,调哪里的兵,这些事也都还没一个定策,毕竟这次出兵,去的人可是要在那待一阵子的。

好消息也有,镇西卫的屯政在半个月前就查清楚了。

的确是有问题,而且还不小。

朱燮元根据右军都督府马世龙查出来镇西卫的证据,挨家挨户的将镇西卫被侵占的军屯,又都拿回到了朝廷的手里,足足近四千顷的军屯!

当然,又杀了不少人。

奇怪的是,朝廷在镇西卫这么杀,按例说应该引起恐慌,可是镇西卫的军户不再逃走了。

从天启五年的七月份开始,早年的逃户成群结队的迁回。

现在,镇西卫的在册军户,已经达到了十二万人,还在增加。

镇西卫屯政梳理清楚以后,朱燮元很快又上疏,说是怀疑山西其余地方的屯政也都有猫腻。

朱由校没有任何犹豫,果断批准。

一君一臣,俩人心照不宣,很快,朝廷开始顺理成章地继续在山西各卫清查军屯,动静闹得一次比一次大。

而右军都督府衙门,也经历了一次浴火重生。

西北大营南下的西北军一万余人,在众多卫所文武的殷殷期待下,却似乎并没有回撤的打算。

他们的军籍都被就地编入镇西卫、宁武卫和太原等山西卫所,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右都督马世龙的麾下。

五军都督府重掌军权的一个好处就是,他们现在可以越过兵部武选司,调动兵马、将领升迁,都直接听命于皇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