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245节

第24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很多曾上疏严厉切责改革的官员,都是担惊受怕,其背后的利益集团,比之旧有南京的财阀,其势力更大。

这些人也是忧心忡忡,害怕皇帝及保皇党人会借机发难。

在金陵省和江北省取代南直隶正式形成的半个月后,一项提案被魏国公徐宏基放置到了朱由校的御前。

这位南京的勋戚头子,建议在南京设立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其实是朱由校想要设立,专门驻扎在南京城郊,为了稳定江南局势的一支常备军。

北方勇卫营,还有这次将要设立的江南大营,都是朱由校的嫡系。

他们不仅是负责南方安全的野战军,也是全国军队除建制之外,不隶兵部,直属皇帝一人调动的“特种部队”。

这次江南大营,朱由校打算分为三营建制。

其中一个营就专门选那些在抚宁候造反一事上坚定支持自己的勋贵子弟充入军中,亲自操训。

没错,他们大部分人不是军官,而是士兵,这是一支主要由勋贵子弟组成的军队。

这个营的勋贵也必定是忠于皇室的勋贵,他们在江南大营立功以后,可以被编入各地卫所,统领军队。

朱由校除了要用勇卫营和顺天武学院,为各地军队充入自己的嫡系军官外,还要培养嫡系的勋贵势力。

江南大营三个营,初步建制是每营各一万五千人,总计约五万人的兵力,经朱由校的仔细考虑,他们的驻地被选择在了南京西南三十里外的江宁镇。

黄得功跟随朱由校多年,这次终于凭借战功得到升迁,被委任为江南大营一大营的总兵。

周遇吉则被调动到大同镇,为威远卫指挥使,大同西北路参将,戍守边防,亲领一军。

至于刘元斌,朱由校把他从勇卫营骑兵队的指挥官,升为京营三千营的总兵,负责整顿京营。

江南大营勋贵营的提督,目前人选未定,不过朱由校不打算让目前呼声最高,历史上那个降清的徐文爵担任。

心里有这一层,总是放心不下。

魏国公徐宏基那儿,还得好好敲打一番,给他们老徐家一些好处,好让他闭嘴。

第三百二十三章:密旨?

原本几乎所有人都对徐文爵担任江南大营的提督毫不怀疑,但是现在,皇帝的意见很模糊,事情朝着不清楚的方向发展了。

意见模糊,那就说明没有让徐文爵担任提督的意思。

徐宏基彻夜难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又让皇帝感到怀疑了,他儿子徐文爵更觉得冤枉。

京师的张世泽比自己憨得多,可他为什么能得重用,连南巡都带在身边,自己连一个江南大营的总督都做不得?

和张世泽不同,徐文爵将他父亲的城府继承了至少一半。

被召见到御前那几次,徐文爵一直都表现得可圈可点,除了还没有印证的统兵作战能力,其它防线几乎全面压制张世泽。

可他永远不知道,朱由校将他按在观众席上,却屡屡对张世泽委以重用的原因。

对朱由校来说,如冯铨这种历史上降清的文臣,尚能在特殊时候为自己所用,可是徐文爵这种历史上在南京带头降清的勋贵之首,无论如何是不能相信他的。

江南大营的总督必须要和勇卫营的总督一样,对朱由校有绝对的忠诚。

如此手握重兵的角色,朱由校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背叛,哪怕这个背叛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

徐文爵在历史上做的事,就决定了无论他现在表现得无论有多优秀,朱由校都不可能将兵权交到他手上。

甚至等徐宏基死后,魏国公一脉或许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可就现在而言,这是后事,谁又猜得到呢?

这天一早,徐宏基正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魏国公府的正厅,随手拿起一杯茶正要润润嗓子。

忽然,门外他的儿子急匆匆跑了过来。

“爹!”

“您给评评理,孩儿做错了什么,陛下凭什么不信任孩儿,不把江南大营总督一职交给孩儿!”

手一抖,杯里的茶也撒了一半。

徐宏基既生气又无奈地叹了口气,放下杯子,却没有说话。

徐文爵却不明白自己父亲心中的难处,只顾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急忙又道:

“父亲,您说句话呀!”

“要不然您去求求陛下,这江南大营一职,可是我们魏国公一脉翻身的最后机会了!”

“要是交给那张世泽,孩儿咽不下这口气!”

“翻身、翻什么身?!”

徐宏基看着冲动而又莽撞的儿子,半怒道:

“陛下之所以不把这职位交给你,就是咱们魏国公一脉的影响力太大了,再拿到总督一职,就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你只是我徐宏基的儿子,犯了错,还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变无,烟消云散。”

“可你若还是江南大营的总督,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人添油加醋地上报过去,陛下不怀疑还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