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242节

第242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江南现在出了一个无锡书院,一帮自命不凡的大贤,被朝廷贬黜以后,便都借着讲学的名,天天聚在那里。”

“他们谈论的是什么?是朝政,朝中的奸臣、庸君,还有阉党作祟,都是他们谈论的对象。”

朱由校通过剑锋亮处观察着他们的脸色,不无意外,这番话讲出来,令在场的文武重臣,无不是冷汗直冒,双腿发软。

“说什么权阉祸国,我辈读书人,该当身死社稷,死谏君王。”

“那些百姓懂什么,这些话听的多了,就也认为朝廷当中,阉党作乱,朕是庸主,臣子嘛,尽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阉党。”

“听听,话说的多好听…”

正当朱由校说的群臣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时,却忽然站起,指向阶下一臣,冷然喝问:

“都察院御史郑世——!”

“有你一个吧…嗯?”

郑秀浑身一颤,继而仓皇跪倒,连忙自证:

“陛下,臣、臣是受人邀请去了一趟,臣此去是为劝说他们莫要评论时政,可他们不听。”

“臣对陛下之心,日月可鉴!”

“日月别鉴了,它们白天晚上都得照着你们这群朝廷重臣,哪还有这功夫。”朱由校呵呵冷笑一声,转身又道:

“另外朕还听说了,有了叫汤宾尹的国子监祭酒,这次朕裁革南京部院,他丢了官儿,回乡之后拉了一般朋友,成立了个什么…”

说到这,朱由校想了片刻,然后恍然大悟道:

“哦!对,宣昆党!”

“啧啧,这个党可不得了,无锡书院是在士子、百姓当中有名望,他们可厉害了,畿辅、山东、河南、山西等地都有他们的分店。”

“别说,朕还真没料到,这群在南京当官时毫无建树的人,被裁了官以后,能耐会有这么大。”

朱由校在上头自言自语,时而癫狂大笑,时而面若寒霜。

可是安定殿上的每一名文武大臣都听得出来,这笑中透露着的,是这位皇帝的何等无奈和心凉!

第三百一十九章:召田尔耕、卢象升、孙传庭进宫

自从有了魏忠贤以后,朱由校已经很久没有亲自下场,把官场里的道道摆在明面上说出来了。

群臣也都知道,某些人这次真的是做过了。

他们木讷地站在阶下,看着上头似已将全部目光放在手中宝剑上的天启皇帝,谁也没想到,这次改革会闹到这种地步。

无锡书院派和汤宾尹成立的宣昆党,虽然出现才不久,但在此时的局势下,却都不是什么好惹的主。

这两个党的人,到处都有朋友,朝廷每在改革上加大力度,加入他们的官员也就越来越多。

无锡书院还有宣昆党,属于时代的产物。

朱由校没有改革,这两个东西就不会出现,或者很久才出现,朱由校在天启三年提出改革,他们就应运而生了。

时间一长,就连支持改革的军机大臣、内阁辅臣,还有内廷大裆,听见他们的名字,亦都感觉头痛得紧。

几乎所有反对改革的官员,全都聚齐到了这两党之中,他们有个一致的意见,就是口口声声要求立即恢复南京六部各院。

当然,他们也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南京设立部院,这是大明建国以来的祖制。

依仗时下的舆论和风口浪尖全都偏向他们,这两党的官员也都闹得越来越厉害。

朱由校在这件事上强硬的态度,也让军机和内阁重臣,还有内廷的大裆们都觉得自己脑袋提在手中,性命更是朝不保夕。

如果不和勋戚们一样,尽快表露个立场出来,那这件事往什么方向发展,这可就是不能预料了。

军机房之中,魏广微、王在晋二人也是内阁辅臣。

自内阁首辅韩爌的态度暧昧不明,顾秉谦及另外两名阁臣辞官归乡以后,就属他们最受人关注。

很快,以崔呈秀、张维贤、魏广微及王在晋四位军机房、内阁大臣为首,支持改革的大臣联名上了一封奏疏。

奏疏中的内容,直指东林党人创办的无锡书院,以及前南京国子监祭酒汤宾尹等被裁官员成立的宣昆党。

说这两个党派的人如何如何放肆,不将当今的圣上及朝廷法令放在眼里,请求天启皇帝依律严办。

这天,王朝辅躬身将奏疏放在南京城中的行宫中,恭敬地禀道:

“皇爷,这是京师军机房、内阁四位阁老联名递上来的本子。”

朱由校似乎心情不怎么好,不耐烦地挥了挥袖子,呵斥道:

“没眼力见的东西,没见朕歇着呢?”

王朝辅连忙伏地请罪,就要退去,刚刚转身,还没来得及远走两步,就听朱由校在后面说道:

“本子放这,其他人不得朕传唤,不得擅自进来。”

王朝辅知道此事再留在这里,只能白白挨骂,赶忙叩首告罪,将本子放在朱由校触手可及的地方,抬腿出了安定殿。

一脚出了安定殿,王朝辅松了口气,向侍候殿外的两名牌子说道:

“都听着点,要是有人觐见,没得陛下的旨意,就是内阁首辅亲自来了,也得给咱家拦在这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